漢武帝為何要殺馬邑之圍將領王恢?後世唐太宗為何有不同意見?

在漢匈之戰全面啟動前,一場堪稱“開幕戰”的大劇也正式上演:漢朝先使出無中生有計,準備瞞天過海,然後以逸待勞、關門捉賊,卻因為一個意外,從而打草驚蛇,致使匈奴大軍走為上……而這場大劇的首倡者漢將王恢因懼敵懼戰而被殺掉。

那麼,漢武帝殺“馬邑之圍”獻計者、將軍王恢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非殺他不可呢?

1、通過《史記》分析王恢必死原因

《史記》記載“馬邑之圍”過程如下:商人聶壹通過漢將王恢獻計,假稱出賣馬邑城,匈奴單于因此率10萬騎兵侵入。漢朝30餘萬大軍在馬邑城設伏,以逸待勞。匈奴離馬邑百餘里時,發現牛羊遍野卻無人放牧,就打下一座漢軍哨所。

漢武帝為何要殺馬邑之圍將領王恢?後世唐太宗為何有不同意見?

馬邑之圍失敗

恰好雁門郡尉史正巡察,在哨所被捉。尉史就報告了漢軍計劃,匈奴退兵,並封投降的尉史為“天王”。王恢原本率軍攻擊匈奴輜重,聽說匈奴大軍已退,人馬眾多,不敢出擊。漢武帝認為王恢是伏擊戰謀劃者,事到臨頭卻不敢進攻,因而殺了王恢。

計策是你王恢所獻,朝廷動用30萬大軍,最終一無所獲。唯一有機會出擊的王恢因畏懼匈奴人多,眼睜睜看著匈奴全身而退。作為決意開啟戰端,一雪前朝舊恥的漢武帝,無論如何是不能容忍的。

殺王恢,傳遞了至少兩個信號:第一個是,如果再如以前那樣畏懼匈奴戰力,認為匈奴是不可戰勝的,必殺!第二個是,堅定朝廷上下與匈奴開戰的決心,讓少部分抱有“和親換和平”的人,徹底死心。因此,王恢之死實質是為一場全面戰爭祭旗、壯行。

2、通過《資治通鑑》分析王恢必死原因

《資治通鑑》對“馬邑之圍”的記載更詳細:在漢武帝決定發兵前,韓安國和王恢曾在朝堂上有過爭論:

漢武帝為何要殺馬邑之圍將領王恢?後世唐太宗為何有不同意見?

王恢力主對匈奴開戰

韓安國:漢高祖曾被匈奴圍困7天,最終用和親政策帶來五世和平,因此不能輕啟戰端。

王恢:漢高祖不打匈奴不是怕他們,也不是能力達不到,而是為了讓天下人得以休養。現在匈奴侵擾,士兵多戰死,因此漢匈之間早晚必有一戰。

韓安國:對匈奴用兵,孤軍深入難以成功,全面進攻後備不足,進軍太快缺乏糧草,進軍緩慢喪失戰機。因此,不能輕易與匈奴開戰。

王恢:現在打擊匈奴,不是要深入敵境,而要誘敵前來,我軍設伏,據險要地勢,阻擊前軍,斷絕退路,謀劃得當,必定大獲全勝。

漢武帝最終同意了王恢的計策。隨後過程與《史記》所述相同,漢軍白忙活了一場,王恢懼敵不敢出擊。下面的內容則是《史記》所沒有的:

——漢武帝遷怒於王恢。王恢辯解:“原計劃把匈奴誘入入馬邑城,漢軍主力出擊,我率軍襲擊後勤部隊。現在匈奴全軍而退,我3萬人打不過匈奴10萬大軍。我知道不出擊而放敵走是死罪,但我保全了漢朝3萬將士性命。”

——漢武帝把王恢交給廷尉審判。最終判決:“避敵觀望,不敢出擊,處斬。”王恢暗中向丞相田蚡行賄1000金,請求開脫罪名,田蚡給太后說:“王恢率先提出馬邑計劃,如今計策沒有成功而殺王恢,等於替匈奴殺了獻計者。”

——太后向漢武帝說了上述的話。漢武帝答:“王恢是馬邑主謀,我聽他的建議,調集幾十萬兵馬,配合他的計劃。雖然沒有成功,王恢如果襲擊匈奴後勤部隊,可安慰將士之心。不殺王恢,無法向天下人謝罪。”王恢得知漢武帝的原話後,就自殺謝罪了。

漢武帝為何要殺馬邑之圍將領王恢?後世唐太宗為何有不同意見?

30萬大軍一無所獲

戰前信誓旦旦,似乎渾身是膽。事到臨頭,因對方人太多而不敢亮劍,王恢所謂保全3萬將士之說,根本無法掩飾內心對匈奴的驚恐和懼怕。漢武帝需要的是,明知後果甚至戰死,仍然要敢於以少擊眾。一句話:要的不是結果,要的是精神。

王恢讓漢武帝動用了30萬大軍,最終全變成打醬油的路人甲,這是在啪啪打臉啊,說嚴重點這就是個大忽悠啊,忽悠的餡餅足夠大,讓人垂涎欲滴,到頭來卻是一場空。確實不殺不足以向天下人謝罪。

3、關於王恢被殺歷史上有過爭議

其實,對於王恢被殺各朝各代均有過爭議,最典型的莫過於唐太宗的說法:“漢武帝殺掉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視。”這裡提到的典故是什麼呢?

秦穆公時有鄭人出賣鄭國,稱有鄭國城門鑰匙,秦軍可偷襲奪城。蹇叔、百里傒反對:“穿越數國,千里迢迢偷襲別人,不會佔便宜。”秦穆公不聽,派百里傒之子孟明視、蹇叔之子西乞術、白乙丙出兵。

百里傒、蹇叔哭送三人。秦穆公大怒:“我發兵你們哭哭啼啼是為何?”兩位老臣說:“孩子隨軍前往,我們已老邁,恐怕見不到他們了,所以才哭。”他們又對三人說:“你們的戰敗之處,必定在殽山險關。”

秦軍一路跋涉到滑地,鄭國商人弦高帶12頭牛到去周地賣,遇秦軍就獻牛說:“聽說你們征討鄭國,鄭君派我用12頭牛犒賞士兵。”秦國三將認為鄭國已覺察準備退兵,順路滅了滑地。滑地本是晉國屬地。

當時晉文公剛死,晉襄公大怒:“秦欺我舉喪時攻滑邑。”穿上喪服率兵在殽山設伏,把秦軍打得大敗。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均被俘虜。晉文公的夫人是秦女,她向晉襄公求情:“秦穆公因戰敗對三人恨之入骨,把他們放回去,讓秦君烹殺。”

於是晉國放三人而回。秦穆公穿喪服於郊外迎接三人,大哭:“我不聽老臣之言讓三位受委屈,你們本無罪。不過你們要想辦法報仇雪恥。”此後孟明視等三人更受優待,數年後率兵伐晉,戰敗晉人。

漢武帝為何要殺馬邑之圍將領王恢?後世唐太宗為何有不同意見?

秦穆公渡河入晉

秦穆公渡河入晉,掩埋殽山中秦軍死難者屍骨,為他們發喪,哭了三天。史載,次年秦國趁勝討伐戎王,兼併12國,拓土千里,稱霸西戎。唐太宗評價漢武帝殺王恢,用秦穆公赦免孟明視的故事說明:應該保留王恢性命,讓他帶罪立功,知恥而後勇。

漢武殺王恢,唐宗不敢苟同。兩位雄主,相隔千年,一反一正,各有不同。表現了他們不同的性格,漢武更果敢、膽氣決絕,唐宗更智謀、眼光長遠。也許漢武帝在殺王恢後也曾後悔過吧……歷史沒有也許,後人的猜測只是猜測,包括唐宗的評價只是一家之言,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