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用戶數炒作漩渦後,科大訊飛還能撐得起700億高市值嗎?

深陷用戶數炒作漩渦後,科大訊飛還能撐得起700億高市值嗎?

作為一家人工智能明星企業,科大訊飛從2008年上市到現在10年時間,市值整整提升了十多倍,成為人工智能版塊中的龍頭股。但在這家公司在二季度財報發佈前的媒體溝通會上高調宣佈旗下的訊飛輸入法的用戶已突破6億,引發了業界的廣泛質疑。

輸入法用戶達6億,營銷炒作還是真有其事?

之所以備受質疑,因6億用戶並不是一個小數目,要知道中國移動用戶數只有10億左右,這意味著每10個人中就有6個人使用訊飛輸入法。

深陷用戶數炒作漩渦後,科大訊飛還能撐得起700億高市值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根據比達諮詢(BDR)數據中心監測此前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1季度整個輸入法市場活躍用戶也就是6.3億人,訊飛輸入法在國內輸入法市場所佔的市場份額只有8.7%,6億用戶的數據存在巨大水份。

按理說,作為一家技術型上市公司,低調務實的科大訊飛不應該在用戶的數據方面不坦誠,但為何科大訊飛會和初創企業一般,拿著產品的用戶數據來炒作宣傳呢?這或許和科大訊飛戰略上的失策和隱患大有關係。

技術優勢不代表能賺錢,做好生意才是關鍵

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的明星股,科大訊飛的研發能力的確非常出色,但是,一家高科技企業要成為行業巨頭,其不僅需要在技術方面建立自己的優勢,怎麼快速將技術進行市場化,怎麼把技術賣出去變現,這至關重要。科大訊飛目前的實際情況,很容易投資人留下了一種只會研發技術,但不擅長賣技術的印象。為什麼這麼說呢?

更值得投資人警惕的是,儘管科大訊飛各項人工智能技術對應的消費級市場還很廣闊,但隨著BAT這類型互聯網巨頭聯手高通AMD英偉達等國際大廠攜手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共同努力,科大訊飛所建立的技術優勢也逐漸會被真正的巨頭他們開始掌握。如果科大訊飛依然不能熟絡與將技術賣得好,這就只會加大其市值的泡沫。

穩不住高市值,消費級市場突破是救命稻草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投資人對科大訊飛市值的質疑聲也更為響亮起來,科大訊飛無奈只能做出一些非常手段來平息質疑。

從財務數據上來看,科大訊飛非常依賴於國內的的銷售業務,並且收入主要是教育產品、服務及信息工程,主要為政府、教育、電信等提供軟件及系統。而這樣一些業務,事實上在國內還是以技術壟斷性和資源共同所把握,是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

因為沒有關鍵業務可以在收入方面給予投資人太多信心,所以訊飛此前其實也多次遭遇市值暴跌的情況。如今科大訊飛要穩住市值,能不能在消費級市場上有所突破,這可以說是科大訊飛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在內部,能夠擔此重任的就只有訊飛輸入法。

作為科大訊飛目前在消費級市場最為出色的產品,如果訊飛輸入法不行,這差不多就意味著科大訊飛的消費級市場目前不行。隨著人工智能消費級市場逐漸打開,保持泡沫這麼久的科大訊飛,必須用消費級市場的實力來保持市值。

深陷用戶數炒作漩渦後,科大訊飛還能撐得起700億高市值嗎?

或許正是出於穩住市值的考慮,科大訊飛最終出演了訊飛輸入法用戶6億這一備受抨擊的鬧劇。可是,目前整個人工智能相關的消費級市場也才剛剛萌芽,投資人雖然期待科大訊飛的消費級市場表現,但也清晰知道當前人工智能消費級市場的容量有多大,科大訊飛的行為反而加劇了投資人對於其消費級市場盈利能力的質疑,這會加劇了大家對於其整體能力的質疑。

這樣一來,訊飛輸入法的用戶數據誇大,其實就間接證明訊飛短期要靠消費級市場穩住市值不可能,科大訊飛要撐起700億高市值的真實難度比想象中更大。因此,整體看來,這次用戶數炒作烏龍後,或許會是科大訊飛爭議更多市值下滑的一個導火索,如果科大訊飛不能從戰略上將技術商業化市場化的重要性提升起來,科大訊飛市值下滑短期來看也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