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宜南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


关于一体化的范围和层次

  • 协调发展区(全域):包括襄阳市辖区、宜城市和南漳县辖区范围,国土面积9637平方公里。规划重点是生态格局、产业分区、区域交通、城镇体系一体化布局。
  • 紧密联系区:南起武安镇和孔湾镇的行政边界,北至伙牌镇的行政边界,西以牛首镇的行政边界和茨河镇至南漳县的规划道路为界,东到裕山镇、王集镇和郑集镇的行政边界,总面积3860平方公里。规划重点是城市组群功能的合理组织、用地布局引导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
  • 核心地区:包括襄城区、宜城城区、小河镇、王集镇、南营镇、郑集镇、孔湾镇、南漳城区、九集镇、武安镇、肖堰镇,国土面积2580平方公里。规划重点是培育四处边界协调区和打造三处产业共建区。

关于一体化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 战略定位:(1)湖北崛起的战略支撑点,依托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将襄宜南定位为湖北崛起的战略支撑点之一,带动湖北省“汉十”与“襄荆”二级城镇发展轴,支撑湖北走在中部地区的发展前列。(2)汉江流域的核心增长极,依托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将襄宜南定位为汉江流域的核心增长极,打造汉江流域及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发展高地,支撑“四个襄阳”建设。
  • 战略目标(1)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化工医药等产业,建成具有国家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全国知名的有机产业基地,建设中国有机谷,发展高端有机农产品生产、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及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等生态产业,建成全国知名的有机产业基地。(3)“七省通衢”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空铁公水等重大工程,建成鄂豫陕渝川湘贵七省通衢的综合交通枢纽;依托交通优势打造2小时经济圈,建成物流汇聚的商贸中心。
    (4)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金融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等,建成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关于一体化的区域空间组织

  • 将襄宜南紧密联系区打造成“城乡融合的城市组群”,其特征如下:
  • 解功能:强化发展宜城、南漳两座卫星城,重点打造欧庙、武安、雷河等现代制造组团,积极发展尹集、九集、王集等都市休闲组团,疏解核心城市功能。
  • 多中心:按“中心+组团”的轴线导向式布局模式,跳空布局新的发展组团,中心、副中心、组团、乡村之间通过快速交通连接,形成城乡网状融合发展态势。
  • 间绿带:中心与组团之间由林地、农田、河湖等绿色生态空间隔离,构建以生态绿网和水系蓝网为基底、乡土风情浓郁、多元文化共生的城乡宜居环境。
  • 快通勤:构筑襄宜南半小时通勤圈与15分钟铁路交通圈,规划通过高速公路、快速通道、铁路客运专线串联重点发展地区,引领城镇有序集散和绿色出行。

关于一体化的总体空间结构

  • 构筑“一主两副、三轴两圈层”的区域空间结构,具体如下:
  • 一主:即襄阳中心城区,是城市组群综合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
  • 两副:即宜城和南漳作为襄阳中心城的两个副中心,其中前者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商贸物流服务业,后者重点发展有机产品和都市生态休闲旅游。
  • 三轴:即襄宜发展轴、襄南发展轴和宜南发展轴,分别依托G207国道串联欧庙和小河、依托S305省道串联九集与尹集、依托G346国道串联武安。
  • 两圈层:即城市组群紧密联系圈和外围生态屏障圈。
襄宜南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

关于一体化的区域功能组织

  • 襄宜南紧密联系区功能定位:襄阳中心城区是襄阳市打造“产业、文化、都市、绿色”四个襄阳核心区;在襄宜南核心发展区,襄城是文化襄阳新高地和城市功能主要承载区,宜城产业襄阳新基地南漳绿色襄阳示范区,宜城和南漳是襄阳城市功能延伸区,襄宜南紧密联系区主要功能组团定位引导见下图。
襄宜南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

关于一体化的生态维育

  • 构筑全域“心两翼,一带五廊多点”多层次、网络化生态格局。
  • 一心:由襄宜南中心区域的鱼梁洲、岘山森林公园、鹿门寺森林公园及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构成,为城乡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态文化游憩空间。
  • 两翼:依托襄宜南外围连绵山地、丘陵、森林及农田生态系统,构建西部低山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东部丘岗农田生态维育区,作为区域生态格局的两翼。
  • 一带:指汉江生态保育带,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景观带建设等结合起来,形成汉江风光带,襄宜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景观廊。
  • 五廊:指唐白河、小清河、淳河、蛮河、渭水等五条区域性生态廊道,是汉江生态保育带与其腹地山地、丘陵、森林及农田生态系统生态交流的主要通道。
  • 多点:指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湖泊水库等生态资源。
襄宜南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

关于一体化的综合交通

  • 汉江通道规划:规划新增过江通道如下:蒙华铁路汉江大桥,麻竹高速公路汉江大桥、襄阳绕城高速和郑渝客专汉江公铁大桥,襄桂快速客专汉江铁路桥,宜城G346国道汉江大桥,宜城流水汉江大桥。
  • 公交一体化规划:开通襄阳经尹集、九集至南漳公交干线;开通襄阳经欧庙、小河至宜城公交干线;开通襄阳经王集、南营至宜城公交干线;开通南漳经武安、朱市至宜城公交干线;各条公交线保证至少每15分钟对发班车,配套公交站点设施。
  • 快速通道规划:在襄阳中心城区形成连接樊城、襄城、东津、襄州、高新开发区的四纵四横快速通道襄宜快速通道规划三条新G207国道襄城尹集至宜城段快速通道;由东津新区向宜城延伸的汉江东部快速通道;原G207国道襄城至宜城雅口快速通道;襄南快速通道规划两条S305省道尹集至南漳城区;省道S442自九集镇南侧向西延伸接南漳县发展大道。宜南快速通道规划一条G346国道南漳经武安至宜城段规划改造提升为快速通道。上述快速通道城区段按快速路标准、城区外按一级公路标准规划建设。
  • 旅游公路与绿道:规划建设三条旅游公路,卧龙古隆中至七里山旅游公路,南漳水镜庄和华中绿谷经过七里山旅游风情小镇、七里山森林公园至承恩寺景区和茨河旅游小镇的旅游公路,王集经张自忠纪念园、新街、板桥、流水松林寺和马头寨的旅游公路。规划新建6大区域性绿道,总计约500公里,汉江北岸茨河至雅口段线长约80公里,汉江南岸茨河至雅口段线长约80公里,襄城环岘山旅游绿道线长约120公里,襄南城际绿道包括“茨河-七里山-水镜庄”段、“岘山-尹集-卧龙-七里山”段和“尹集-九集-白马山-水镜庄”等三段线路总计约120公里,“水镜庄-百里长渠-楚皇城”绿道线长约50公里。
襄宜南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

关于一体化的重点地区

  • (1)大卧龙地区:包括岘山国家森林公园、隆中景区、鹤子川景区、承恩寺景区、七里山景区、水镜庄景区和以华中绿谷、九洲岛度假区为代表的都市休闲旅游区。
  • (2)欧庙-小河地区:包括襄阳新港小河港区包括余家湖工业园、欧庙镇和小河镇。
  • (3)鹿门寺-王集地区:包括鹿门寺-王集地区包括鹿门山森林公园和以王集镇、南营寨为中心的都市休闲农业区,以张自忠纪念园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区。
  • (4)武安-雷大地区:包括武安-雷大地区包括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和襄阳精细化工产业园。

更多湖北发展史,请关注规划师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