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大國想吞併中國,舉國之力打了一場勝仗,卻嚇得不敢再來

元朝時期,馬可波羅一部講述中國的書籍火遍了整個歐洲,整個東方大陸遍地都是黃金,從此吸引了許多新興資產階級的到來。其實不是從馬可波羅開始,早在唐朝時期,就有不少國外勢力對中國的富饒資源覬覦很久了。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一個國家對中國進行了長達一個世紀時間的侵略。

曾經有個大國想吞併中國,舉國之力打了一場勝仗,卻嚇得不敢再來

曾經的阿拉伯之春

在公元654年,阿拉伯伊斯蘭的“聖戰大軍”對中國的附屬國進行了侵略,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所轄的中亞附屬國的許多城鎮都被聖戰大軍給佔領了。不過耗費了一百年的時間,聖戰大軍才能夠捱到真正的中國唐朝境內。在公元709年的時候,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駐伊拉克總督哈查智給其親信卡西木與庫泰拔下令:伊斯蘭教東征的最後目的地將是中國,二人中誰先征服大唐帝國,誰就是未來的中國總督。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阿拉伯人立刻向東邊進兵,直接面臨他們的,就是大唐安西都護府的主力部隊。彼時大唐已經歷經了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三代明主的發展,唐朝的國力已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了。所以大唐安西都護府僅僅用一萬駐紮的大軍就在拔賀那(今烏孜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城下給前來進犯的阿拉伯伊斯蘭教東征軍以迎頭痛擊,取得巨大勝利。

面對不堪一擊的阿拉伯人,只可惜李隆基已經沒有過多糾纏的心思,他心裡只想著如何享福,阿拉伯人如果不是太囂張,他就使用綏靖政策去安撫了。結果就導致唐軍的勝利戰果沒有最大化,反倒令阿拉伯人反戈一擊。就在當年,庫泰拔的一支部隊乘虛攻佔了疏勒都督府(今喀什噶爾),在今日新疆的土地上第一次樹起了伊斯蘭教的大旗。只可惜,此時阿拉伯人後方並不穩定。很快,擁重兵在外的庫泰拔因不服新登位的阿拉伯哈里發蘇來曼而舉兵謀反,結果失敗被殺。不久,又在崛起於西域的吐蕃大軍的攻擊下,阿拉伯軍隊被迫西撤。

曾經有個大國想吞併中國,舉國之力打了一場勝仗,卻嚇得不敢再來

唐朝時期的阿拉伯軍隊

公元751年,解決了內亂問題的阿拉伯人捲土重來。阿拉伯大軍兵力在十萬到十二萬左右。他們長途奔襲七百餘里,翻越帕米爾高原海拔7224公尺的穆斯塔格山主動出擊阿拉伯人。按理來說,以逸待勞就是唐軍的優勢所在。再者,此時唐軍士兵無論是從兵力上還是裝備上都領先於阿拉伯大軍。

只可惜,光靠強弓硬弩唐軍無法戰勝阿拉伯大軍,阿拉伯馬極強的機動性令唐軍始終無法對阿拉伯人造成大規模傷亡。不僅如此,唐軍方面轄制的葛邏祿藩兵突然叛變,他們從背後包圍了中國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繫。而阿拉伯聯軍乘中國軍隊由於葛邏祿僱傭兵突然叛變而暫時混亂的機會,出動重騎兵突擊中國軍隊的中心。唐軍因此遭到了大敗,不得不撤退。曾經有個大國想吞併中國,舉國之力打了一場勝仗,卻嚇得不敢再來

唐朝大軍

此戰並非以中國的戰敗結果,它讓阿拉伯人看到了東方巨龍的不好惹,因此在戰勝之後他們並沒有乘勝追擊,反倒是甘願和唐朝劃江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