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壯美昭陵◎西部文化藝術微刊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我的父親)

一百天前的去年農曆十月初七凌晨二點二十分,父親在我們子女的圍繞關注下,特別是我一直握著溫暖的左手狀態中安祥地停止了呼吸,頑強的生命終止於八十七歲。渾身充滿正能量,自信通過勞動能夠創造幸福生活的父親勤勞的雙手終於歇息了!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年邁的父親 一隻手吃飯)

我僅握著左手與父親告別,是因為近三年來腦梗後遺症導致他行動和語言不便,甚至右手無法拿筷子吃飯。但是堅強而自尊的老人經過練習後一直用左手自己使用勺子吃飯而不要別人喂他(其左手呈少見的斷掌紋)。彌留之際似乎肚子不舒服,在一陣清醒一陣嗜睡的過程中總是不由自主的把活動自如的左手幾次放在肚子上,於是我就順勢輕揉了一會兒肚子,隨後手握其左手也放在該位置,發現如此一來老人似乎感覺更舒服而安靜地躺著。在半夜零點時分已經幾乎觸摸不到脈跳了,但是呼吸道一直暢通,所以愈來愈弱的呼吸一直持續到凌晨兩點二十分才平緩地嚥了最後一口氣。我在外工作多年而未能在老人身邊,但在最後時刻能夠以如此獨特的方式陪伴父親告別一生,為自己良心上少了些許遺憾。這次百日做為長子又因身在異國他鄉照看外孫而未能上墳祭奠,謹寫此文以表懷念!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作者和父母(中間為作者甯鐸)

父親那雙溫暖的手給了我多少兒時甜蜜的回憶。生我養我的甯家村依山傍水,三面環溝,人稱半山區的小江南,發源於禮泉縣唯一水源的小河流域不但使梨杏飄香,菜園菜鮮;而且自解放前就修建了水力驅動的磨面和磨油機一一水打磨,堪稱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範!兒時美好記憶中不管是父親過年走姑家翻東溝上坡累時拉我;還是春節後去石泉看皮影戲"下河東"翻西溝上最陡坡時拽著我,如此溫暖有力的雙手傳遞著無窮的力量助我自強不息,父愛如山啊。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父親憑著這雙粗大而有力的雙手支撐著全家的生活。儘管不會琴棋書畫,一生也未有創造發明,但是和成千上萬的中國農民一樣,正是通過長年累月的體力勞動獲得全家生活需要的糧食、棉花等必需品來維持生計。在我記憶中的那個困難年代,家計基本上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狀態,母親主要照顧我們兄妹五個的衣食生活,除了每天三頓飯粗糧細做盡量可口外,每年都要紡線織布,還有養雞餵豬等家務活。父親常說農民就是一輩子用雙手在地裡刨食吃,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懶。為供養我們兄妹五個長大成人,父親比一般人更努力,這一輩子至少幹別人二三個人的活。如每年的勞動工分在生產隊基本上是掙的最多者,甚至有一年達到四百多個勞動日,年終決算時還被小隊白白扣掉了幾十個勞動工分,理由是掙的工分都超過出滿勤的365天了,實際上那都是通過起早貪黑加班和包工等方式用血汗掙的工分!例如每月要到深達110米的小河水驅石磨房磨一次面,不但經過三四個小時把小麥磨成麵粉後,還要再揹著一百斤左右的麥面和膚皮打著燈籠照路回家,如此大的工作量全部都安排在夜晚以加班方式完成,目的是保證不影響白天掙工分。雖然當時每個勞動日僅值二三角錢,但那是一家的生存希望啊!對此父親儘管覺得很是委屈但也無可奈何。由於勤勞肯幹,與人為善,在隊裡、村上以及全建陵公社都以好人著稱。64年建陵公社隆重召開貧下中農代表大會時,父親作為唯一的中農代表參加會議。實際上參會者僅是貧農代表,因為當年土改定成份時我們當地就沒有下中農成份,只有貧農、中農、地主等。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作者的父親、姑母、母親)

父親一雙手粗糙又靈巧,除了犁耬䎱耱、駕車趕埸樣樣精通外,幾乎幹遍生產隊所有的活路:飼養員、務萊員、林業員;還在大隊的小河油坊從事土法榨油工幹了多年;並憑藉著掛麵手藝和隊上其他人一起承擔為公社商店加工製作商品掛麵等;包括家裡日常生活需要的打胡基、模炕盤(建火炕用的二尺見方的泥塊)、加工小板凳、修理門窗等;又自己農閒時把50裡外的涇河畔割枝條挑回來,晚上再加班編成糞籠,除了自家用外,多餘賣了貼補家用;70年代翻修祖先留下的三間廂房所用的笆條(椽上面編織一層備放置泥及瓦用),也是先年冬天帶著我居住在村北邊三十里外的西相虎村的窯洞裡(該村有生產隊吊莊地),每天黎明再到十五里外、位於涇河畔的黑嘴哨里拉著架子車割笆條,直到深夜才返回休息,連續一個星期天天如此。直到足夠用後再一次性用架子車把約一千斤的芭條一次拉回家。去年秋天我還開車和我姐一起帶著行動不便的父親重遊了印象深刻的西相虎村原來住過的窯洞。如此這樣勤儉持家,所以不管是老天爺以颳風下雨形式給農民放假,還是傍晚黎明休息時段,過年過節,父親雙手都不會閒著。直到晚年到城裡逛上幾天,因無活可幹就著急就難受。而兒時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父親年輕時在過年前凌晨三點出發,用扁擔挑著超過七十斤重的二筐柿子到四十里外的禮泉縣城去賣,然後再購買些生活用品後當天返回。父親屬幹腳類型,每年冬天腳後跟凍裂的血口子疼痛難忍,一天來回八十里行程,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在文化革命中我已十幾歲,開始幫父親一起用架子車拉著柿子或者洋芋到咸陽、西安等大城市去賣,儘管把肩挑提升到車拉,但辛苦如舊!如69年冬天二人拉著裝有一千斤重量洋芋的架子車一天一夜沒睡覺,連續步行一百六十里路程到西安慶安公司家屬院賣,晚上用自己帶的棉被父子倆睡在棗園小學教室的桌子上(當時學校已停課鬧革命)。能有此避風遮雨的室內休息條件已是萬幸!因為更多時候是晚上睡在距離城市最近的農村場裡的麥草堆裡。夜深人靜後偶爾被工聯和工總二個造反派組織武鬥槍聲驚醒。在拉著一千斤重的架子車沿著西蘭路柏油路面行進中,雙腿完全成了機械運動!刺骨的寒風和頭上的熱汗形成鮮明對比!早晨起來凍得我雙手疆硬,給購買者找零錢時硬幣掉到地上都撿不到手裡的情形刻骨銘心。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在甯家自然村裡我們家族人丁興旺。爺爺兄弟五人,到父親這一輩兄弟十九個,到我們這輩已經弟兄四十個了。人稱甯家大財東,實際上因為日子剛起步就解放了,加之人口又多,土改時最高成份定為中農而已。下圖照片是二十三年前健在的父輩十人合影(我們晚輩常尊稱為十大元帥),父親排行十三。而31年出生的父親在親兄姐五個中最小,一生忠厚老實,與人為善,甚至一輩子沒有和鄰居或他人吵過架!但對於我們子女基本的做人教育要求很嚴,至於上學讀書則認為隨著社會發展多識字肯定好,然而並沒有對此抱多高的期望值,因為當時五百餘人的自然村歷史上,在我以前還沒有通過唸書後考入大學而改變命運的先例。在69年冬天父親代表小隊到公社領分配的六名西安下鄉知青時,因其中沙志蓮和沙志民親姐弟倆不願意分開,善良的父親就給隊上多領了一個知青回來,這事當然後來一直還被隊上人抱怨。61年一個冬夜餓得實在受不了的情況下,父親也曾手握钁頭偷偷地跑到生產隊的油菜地裡挖開凍土取蔓菁(即油菜根)回家煮熟後全家人充飢,我印象中吃得很香並感嘆著而被母親趕緊制止,不讓吭聲,以防門外人聽到一旦說出去就不得了!因為此舉必然導致來年生產隊油菜減產,甚至可能以“破壞生產”罪名被批判。這也是我印象中父親這雙手唯一次迫不得已做了不該乾的事情!三年自然災害導致父親一生中格外珍惜糧食,我們小時候吃飯不小心把飯粒撒在桌子上,父親一定要求撿起來吃了,就是撒在地上也要撿起來餵豬或雞,常說糧食就是無眼(孔)珍珠。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父親一生最驚險的一次發生在八零年秋夜。八十年代初陰雨導致農民家房倒窯塌並砸死或活埋人的悲劇不時發生,因歷史原因被文革中開除教師隊伍回鄉務農十餘年的十伯父,剛獲平反後過了二年舒心日子,就不幸死於多年居住窯洞的垮塌意外!當時父親仍是生產隊飼養員,秋天牲口農活很累,他在睡到半夜起來給牛加草拌料的間隙,突然該飼養室的窯洞前部塌下來上千方土,因為晚上睡覺的土炕位置就在窯門口,牲口槽盤在窯洞的中部,最裡面堆放鍘好的麥草料,這又是幾十年的老窯洞,炕的位置正處於垮塌士埋的最深位置,大塊硬土下來把人砸不死,溼虛土隔絕空氣過長也會把人悶死,因為當時依賴人工手持钁頭和鍁挖移塌下來如此多的土方談何容易!儘管如此村上人們聞信還是趕到現場盡力刨土救人。隨著垮塌土堆上部虛土的逐漸移除,窯洞裡面未垮塌部分空間首先與外部挖通,這時候外面正在搶救的人們突然聽到窯洞裡有人喊聲,原來正是父親半夜起來給牲口加料拌草走到窯洞裡面的一瞬間而躲過了這一劫!雖然窯洞被前面垮塌的土封閉了,但是由於被埋窯洞裡面的空間很大而未造成缺氧,九死一生的父親竟然毫髮無損的爬了出來!村上人都說好人命大,又重活了一世!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儘管父親把上帝賦予他的雙手基本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但是在改革開放前的二十多年裡卻一直因為無法解決全家人的溫飽而發愁!父親經歷了土改及合作化,好像都沒有什麼抱怨,但是對持續時間最長的生產隊大鍋飯式的管理體制導致人人吃不飽飯而經常鬱悶又無能為力,更常常因為生產隊長沒人當,甚至出現抓鬮或者輪著當的現象發些牢騷!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分田到戶政策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父親一個勁說鄧小平偉大!可見中國農民的善良與淳樸。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同一雙手在同樣的太陽照射下耕耘於同一塊黃土地上,卻因生產關係改變而體現岀截然不同的價值。一生以勞動為榮的父親後半生獲得很好的回報。由於改革開放和農村實行土地承包新政策更適合生產力水平,為中國農民勤勞致富提供了較好的平臺,在父親勤勞雙手做務下,村上莊稼長勢最好的通常都是我們家的承包地。特別是八十年代中後期蘋果種植更是為老家農民致富插上了翅膀,依靠半山區光照充足、通風好和晝夜溫差大的天然氣候優勢,加上父親及時耕做、疏花、打藥、除草、鬆土和施肥修剪等精心做務,連續幾年的豐產和蘋果好行情帶著全家很快走出了貧窮的深淵,84年告別祖宗的窯洞建了新莊基,89年又蓋了大房。這是他一輩子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足夠父親自豪一生!因為小時候父親說過,他這一輩子只要把我爺爺留下的三間廂房翻修一下就不錯了,並以此作為自己的終生目標。事實上農民祖祖輩輩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做,每代人除了保障生存外,一般好的光景是給下一代留下三間廂房做為剩餘資產就算有本事的人了。而當時維持全家生計都困難,哪敢有其它想法!隨著我大學畢業後工作及經濟情況改善,後半輩子三十餘年,父親雙手一直閒不住,即使晚年到城裡逛幾天也急著要回老家幹農活,在他眼裡似乎雙手只有不停的勞動才算享受!直到八十歲時還和我弟一模一樣的幹農活,一點也不示弱!但這後半生裡雙手不停的幹著農活並快樂著,伴隨子女們先後成家立業,特別是我從企業調到大學後工作順心;孫輩陸續長大成人,其中大孫女學業更好,高二考上中科大並畢業後全額獎學金留學美國名校密歇根大學,其他孫子輩也都相繼學成就業,好事連連令老人發自內心的開心和滿足,無憂無慮地度過了晚年.曾在七十五歲時,隨著堂哥單位去了趟這一輩人記憶最深刻的北京故宮、天安門廣場及長城等名勝古蹟逛了一圈,圓了父親一個夢。 晚年儘管腦梗帶來行動和語言不便,但在弟弟和媳婦及姐妹們精心照顧下從未出現過褥瘡,並且一直到逝世也沒有受到疼痛折磨。村上人都說這是父親勤勞一生積下德的回報!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今天既是父親逝世百天祭日,也是按農曆計算自己六十三歲生日,還是我高中畢業返鄉務農四年後又考上大學而離開農村四十週年紀念日。在此重要時間節點,祈禱勤勞一生父親安息,期望社會發展為雙手致富者提供更加良好的平臺;祝願中國農民憑藉勤勞雙手過上幸福生活。

2018.3.4於美國克利夫蘭

禮泉小河邊,父親用手托起了孩子的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