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迎誥封 陝西涇陽人都知道

周瑩迎誥封   陝西涇陽人都知道

1900年8月,慈禧太后本想利用義和團教訓一下洋人,沒想到大刀長矛根本敵不過洋槍洋炮,列強很快就打到紫禁城。作為“主戰派”的太后懼怕洋人懲治“戰犯”,所以倉皇出逃到西安,史稱“庚子國變”,也叫“太后西狩”。

李蓮英早就安排人向西安報信,要求西安府及早準備行宮。

太后和皇帝來西安的消息轟動了西安城。西安城內,黃土鋪路,清水灑街,家家有鮮花,戶戶有彩燈。皇帝臨幸西安,是唐以後很難遇到的大事。一時間,西安鞭炮齊鳴,萬人空巷。清兵分列兩旁,手持長槍警戒。為了顯示體恤臣民,司禮官代表皇帝,將銀錢拋向人群,銀圓、銅子、制錢如雨點般灑落,群情激昂,直呼“萬歲”。

太后一行被安排住在了南院門的總督衙門。這裡已經按照行宮的標準整修一新,一切都仿照紫禁城樣式,門柱改紅漆,牌坊畫龍鳳。由於豪華無限,西安準備的御用物就花去銀庫本銀二十九萬餘兩。無奈之下,政府向各級官僚攤派,並向陝西殷實富戶勸捐募銀。周瑩的吳家商號佈滿全國各大商埠,譽滿京華,是當時數得上的富商大賈,自然被列入徵募對象。

周瑩迎誥封   陝西涇陽人都知道

周瑩作為女人,作為一個寡婦,在“重農抑商”政策下,在男權社會里,根本沒有政治地位。她想借機用金錢為自己謀求一些政治資本,得到社會的認可。想到這裡,周瑩急告各號為太后籌措銀兩。

周瑩籌到十萬兩白銀準備奉獻朝廷,又搭配了些家用物品:珍珠手串一件、象牙涼蓆2件、金佛象一尊、楠木臥床一張、楠木小園瓶8個、金猴1個、景泰藍食盒一對、景泰藍香爐一個共八件。帳房寫好手本,備了周瑩專用的小轎,帶男女傭20人,即日動身赴西安府。

李蓮英見到周瑩呈上的手本,喜出望外,然後向太后秉明瞭情況,問太后:“有涇陽民婦吳周氏覲見,是否宣?”

太后高興地說:“宣。”

周瑩緩步恭行,見到太后趕快行跪拜大禮,說:“漂亮姐姐萬福。”

“大膽,活膩味了,敢叫太后為姐姐。”李蓮英呵斥周瑩。

周瑩戰戰兢兢地說:“哪裡有這麼年輕漂亮的太后?民婦以為是位姐姐呢,失敬失敬。”

周瑩迎誥封   陝西涇陽人都知道

太后仔細端詳著吳周氏,只見她儀表端莊,和善能言,又聽說她經營有方,家資萬千。特別是把她當成年輕的姐姐,對於虛榮心極強的太后來說,沒有比這個話更讓她心花怒放的。

太后故意訓斥李蓮英說:“她一個民婦知道什麼呀?別嚇著她。”然後又對周瑩說:“你入宮覲見,有什麼東西孝敬本宮啊?”

“民婦帶了些家鄉的特產,想讓太后嚐嚐。”

周瑩拿出一包東西,李蓮英接了過去,先嚐了嘗,然後恭敬地呈給太后。太后看著這個奇怪的東西,然後一口咬下去,脆的直掉渣,太后趕緊用手接住,嘴裡嚼著,頻頻點頭說:“嗯……甜、香、酥、軟,真是好東西,這叫啥?”

“太后,您看撩不撩?”周瑩說。

“撩!撩!”太后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它沒有正式的名字,我暫且叫它撩花糖。”

“我看這撩花糖的形狀,酷似我在草原上見過的一種蓼花果實,乾脆叫它蓼花糖吧。”

“太好了,這個名字既形象,又別緻,以後就叫蓼花糖。”此後,蓼花糖就成了貢品。

“太后,我還給您帶了一樣東西。”

“什麼東西?”

周瑩又拿出一包東西,李蓮英照例嚐了嚐,然後呈給太后。

太后好奇地拿起這個東西,看了看:金面銀幫,起皮掉酥,外形美觀。聞一聞:具有濃郁的玫瑰芳香。咬一口:涼舌滲齒,甜潤適口,口感是油多而不膩,糖重而滲甜。

“太好吃了,這是什麼呀?”太后完全沉浸在美食裡了。

周瑩回答:“這道美食叫水晶餅,也是我們陝西的一道美食。這裡面還有一個傳說呢。”

“什麼傳說?”太后饒有興趣地問。

“相傳在北宋時,寇準從京都開封回到故鄉下邽縣 (今渭南市下邽鎮)探親。適逢其50大壽,親朋們為表彰寇準對朝廷的衷心,除了送來壽桃、面花、壽匾外,還特意把民間糕點高手研製的水晶餅送上,用來表示寇公對朝廷有一顆忠貞的紅心,對民眾有著晶瑩透明清白不染的清廉心。”

周瑩迎誥封   陝西涇陽人都知道

“陝西人真有心啊!”太后嘆道。

周瑩又問:“太后老佛爺,您就不想喝點什麼?”

太后已經被周瑩的美食所俘獲,似乎想起什麼來了:“是該喝點了,有什麼好喝的?”

當週瑩端上來熱騰騰的牛奶時,太后激動得熱淚盈眶,說:“你可真是我的貼心人呢!我要是有你這樣的女兒,這輩子什麼都不缺了。”

“女兒見過母親,周瑩願做太后的貼心小棉襖。”周瑩很乖巧地順勢下跪作揖。

太后一愣,突然又笑了,說:“好女兒,起來吧,我收下你這個女兒了。”

原來,當週瑩聽說太后喜歡喝牛奶,又喜歡用牛奶沐浴時,便特意從外地運回五頭奶牛,供太后享用,因為陝西本地不產奶牛。

周瑩激動地站起身來,拿出一張銀票,說:“這是一張十萬兩銀子的銀票,作為女兒孝敬乾媽。”

“好女兒,那我也送給你一個見面禮,你就準備準備迎接誥封吧。”

周瑩迎誥封   陝西涇陽人都知道

周瑩回到涇陽後,立即召集各號總管及族人共同商量如何籌備誥封大典。為彰顯大氣,周瑩專門派人去京城,查看紫禁城的格局,然後仿建了三進四合院,偏正共四院,稱之為吳氏莊園。莊園極盡奢華,僕役人數多達2000餘人。

為了夏天避暑行樂,周瑩在安吳堡東南二里之遙嵯峨山下修建了一座花園,新磚砌成院牆,內有用石塊、青磚夯蓋的兩洞大窯,四周散蓋著百十間廈房。園中亭臺樓榭、曲折遊廊、假山魚池佈置得井然有序。還修有溫室暖房,培育著多種奇花異草。兩顆合抱的玉蘭樹,是高價從遠道購回的。吳家花園,真可謂“天上人間,神仙洞府”。

光緒27年(公元1901年)4月16日,吳周氏奉旨舉辦迎接誥封大典。

中午時刻,誥封隊伍已到雲陽。迎誥馬隊,揚鞭而南,恭迎聖誥。只見龍鳳大旗,“肅靜、迴避”巨牌一字長蛇陣排開,浩浩蕩蕩,向北魚貫而行。儀仗隊好似長龍,旌旗耀日爭光,鼓樂齊鳴,響徹了嵯峨山下。

只見隊首一位宮人手捧誥封璀燦奪目,後有八人抬著巨匾,上有太后親自手書的《護國夫人》四個大字,慢步走近城門。吳周氏率領吳氏滿門,手端香盤,跪於道旁,口中不斷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周瑩迎誥封   陝西涇陽人都知道

李蓮英宣讀誥封:“陝西涇陽吳周氏接旨。”周瑩帶領吳氏宗族謙恭接旨。李蓮英繼續宣讀:“清德宗光緒皇帝詔曰:涇陽縣吳周氏忠誠愛國,體念時艱,在此國難外寇入侵之時,朕與太后安危緊急關頭,慨捐紋銀十萬兩,挽救狂瀾,實為難能可數。為啟迪來者,表彰忠烈,特誥封吳周氏為‘一品夫人’,望其再接再勵,報效國家,欽此。大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日。”

吳周氏三呼萬歲,叩首跪謝皇恩。紙炮震耳欲聾,吳氏族人、夥計恭接聖旨(高1.5尺,寬1尺黃綾製作)捧進大廳,安放香案,吳氏親屬叩頭謝恩。叩拜完畢,安置京官高坐敬茶,一時間涇陽茯茶的香味瀰漫著整個安吳堡。滿漢席、四到底,宴席300餘桌,綜合開支紋銀八萬餘兩。盛宴款待之後,旗牌、校衛每人各賞紋銀五十兩,捧旨官人加獎賞,送眾回宮。

為彰顯尊榮,慶祝盛典,安吳堡大戲四臺,三天三夜熱鬧非凡。四面八方遠道而來的有淳化、三原、高陵、耀縣、禮泉等地的人,人山人海,觀眾過萬,觀嘗同樂。

周瑩迎誥封   陝西涇陽人都知道

周瑩迎誥封   陝西涇陽人都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