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當的太子:太子的生涯是極其危險而痛苦的

難當的太子:太子的生涯是極其危險而痛苦的

難當的太子 作者 吳濤

前兩天寫過一篇小文《兒子的可怕》,說了從帝王的角度來說,兒子是他潛在的敵人。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給帝王當兒子,尤其是當太子,也並非易事!

太子的難當,首先是因為他的那個老子皇帝在骨子始終都在提防著他!太子是未來的天子,太子的面前有一幅非常美好的願景,而要實現這一願景,只有一個條件:他的那個老子皇帝龍馭上賓!說白了就是他老子不死,他的願景就是一個畫餅。太子和皇帝的利益是相矛盾的,太子想早一天登基,而皇帝則想著多活一天是一天。所以皇帝不可能不對太子有所提防。

這就決定了太子的地位非常尷尬而且敏感。假如太子非常溫順低調地耐心等候,這個時候老皇帝就會想自己所立的太子是不是太懦弱無能了,把天下交給他能放心嗎?假如太子充分表現自己,證明自己的能力,老皇帝就會覺著,你小子是不是要搶班奪權?

難當的太子:太子的生涯是極其危險而痛苦的

西漢初年太子劉盈性情溫順,劉邦一直不太喜歡這個兒子,總覺著這個兒子不像自己。後來淮南王英布謀反,劉邦對劉盈說道,你長大了需要歷練,而且養個兒子就是要為父分憂,我老了,這一次英布謀反,就由你去處理吧,也讓我歇歇。其實劉邦早就想換掉這個太子,但是太子一直也沒什麼過失,劉邦就想讓劉盈出去帶兵,等他失敗了,劉邦才好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撤換太子。呂后只得哭哭啼啼地去找劉邦,對劉邦說道,英布也是一個梟雄,征戰多年,這次起兵來勢洶洶,不可掉以輕心。而陛下的將領都是跟著您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太子未必能指揮得動,如果英布知道太子出征,肯定會士氣大振,沒準就會危及我們的江山,還是請陛下辛苦一趟吧!劉邦聽了,怒氣衝衝地說道,我就知道這小子不能成事!

漢武帝劉徹二十九歲的時候才生了他的大兒子劉據,漢武帝對這個兒子也非常喜歡,很早就立他為太子。漢武帝不僅注重對太子的教育,而且他還很注意對太子能力的培養,很早就讓他參與到政治決策中來。太子年長以後,漢武帝每次外出巡幸都會把朝廷的日常事務交給太子來處理。不過劉據治國的理念顯然和漢武帝並不完全相符。漢武帝頭腦冷靜的時候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在自己身後並不能持續,國家需要在將來實現從進取到守成的轉變。他曾經對太子的舅舅大將軍衛青說:“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他也能對太子給予一定的保護,很多試圖陷害太子的人都被他殺掉了。不過,潛意識中對權力的貪戀逐漸戰勝了理智,也吞噬了親情,這就給小人以可乘之機。

難當的太子:太子的生涯是極其危險而痛苦的

漢武帝晚年身體不適,住在甘泉宮裡。這時候一個叫江充的小人對漢武帝講,長安城中有巫蠱之氣,而漢武帝身體不適的原因就在於別人的魘鎮。漢武帝一聽,立即就派江充進長安城尋找巫蠱之氣的源頭。江充回到長安城後,甚至連皇宮的御座都要掀起來挖掘一番。漢武帝一看江充如此賣力,還另外派了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人協助江充。江充過去得罪過太子,眼下是個掀翻太子的好機會。於是江充來到太子宮中,宣稱挖出了一個寫著漢武帝姓名的小木人兒,太子情急之下殺了江充、韓說,章贛脫逃,跑到甘泉宮向漢武帝報告太子反了。最後,太子在逃亡了二十一天之後,被人們發現,自殺身亡。

漢武帝其實對太子的才幹還是欣賞的,但是越到晚年越是表現為對權力的貪婪。他年事已高,身體偶有不適,本來很正常的事情,他卻懷疑有人謀害他。當長安城裡傳出太子謀反的消息後,他震怒不已,下令全力追殺。最後,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兩個皇孫都死於非命。等到太子死了,權力的威脅消失了,漢武帝也從一個不願意放棄權力的皇帝向慈父迴歸。他下令修建了一座思子宮,來表達對兒子的思念。在追捕太子的過程中,有幾個人立了功,根據漢武帝此前頒佈的通緝令,漢武帝不得不封賞了這些人,其中的幾個還被封為侯。到了這會兒,漢武帝就把這幾個人當成了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漢武帝或者宣佈他們謀反而殺掉他們,或者乾脆派刺客把他們除掉。其實,殺死兒子的真正凶手,就是漢武帝本人對權力的貪婪。

太子的難當,他還會不斷遇到來自兄弟們的明槍暗箭。自從有了家天下,老子死了以後,這份家業並不是平均分給每個兒子,只有一個人可以成為新的天子,其他的孩子只能成為普通的貴族。巨大的差距會使得兒子們會了奪取太子之位掙得頭破血流。西周王朝建立後,攝政的周公為了避免這樣的局面,於是制定了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標誌的周禮。這一制度規定,所有的兒子中,只有皇后所生的大兒子才具有王位繼承權,他就是想當然的太子。這樣一個制度的好處在於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這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這個貌似客觀的制度,並不一定就是公正的制度。即便是客觀公正的制度,也未必對所有人都有利。利益受到傷害者,自然不願意接受這一制度,憑什麼投胎決定命運?雖然根據禮法確立了太子之位,但是其他的兒子們並不甘心就此出局,他們都或明或暗地在爭取一搏。漢武帝末年太子劉據的巫蠱之變發生時,太子殺死了江充,同時試圖控制長安城,卻沒有能夠成功。丞相劉屈氂在聽到太子殺死江充的消息後就立即動員長安城的部隊討伐太子,最終將太子趕出長安。劉屈氂之所以如此賣力,就是因為他的兒女親家是貳師將軍李廣利,而李廣利則是漢武帝另外一個兒子昌邑王劉髆的舅舅。太子之死對於劉髆來說是最大的利好,至於劉髆後來沒有能夠成為太子那是另外的原因了。

難當的太子:太子的生涯是極其危險而痛苦的

漢宣帝在即位七年之後立髮妻許皇后之子劉奭為太子,但是劉奭生性懦弱,漢宣帝對這個兒子並不是十分滿意。而漢宣帝寵妃張婕妤所生的兒子劉欽脾氣性格卻與漢宣帝十分相似,張婕妤母子也一直沒放棄努力。最後,漢宣帝還是不忍有負髮妻,才沒有更換太子。漢元帝劉奭即位後,立王皇后之子劉驁為太子。漢元帝當了十多年的皇帝,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但是,他有一手絕活,如同黃藥師的彈指神功,他也能發射石子。不過,漢元帝發射石子的目的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用來演奏音樂,他能用手投出石子來擊大遠處的鐘鼓,敲擊出音樂的節奏來。他的這一手絕活,只有二兒子劉康才學得會,大兒子劉驁怎麼教都教不會。劉康的母親傅昭儀也不是盞省油的燈,他們母子也幾乎奪嫡成功。

難當的太子:太子的生涯是極其危險而痛苦的

一代明君李世民也是在經歷了一番搏殺之後才登上帝位的。根據禮法,他的哥哥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在李唐王朝的建立過程中,李淵的長子李建成通常留守長安協助高祖處理軍國大事。次子秦王李世民領兵出征統一全國。當然並不是說李建成就是一個毫無能力的人,不能領兵打仗,而是因為作為太子,他是不能輕易出動的。只有實在抽不出人手的情況下他才會出動。而且他出兵的過程中也顯示出他也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唐朝殺害了竇建德以後,還迫害竇的舊部,結果竇的舊部在河北重新燃起烽火,很快就恢復了竇建德時期的規模,李世民再次用兵河北,雖然打敗了他們,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李世民走後,他們又捲土重來。後來李建成領兵前來,李建成軍事手段和政治手段並用,很快就徹底的平定了河北地區的反抗。不過在整個李唐王朝的統一戰爭中,還是李世民所建立的功勳最大。隨著李世民在征戰中屢建功勳,威望日增,李世民與李建成兄弟二人爭奪皇位的鬥爭日趨明朗化。早在武德二年他們兄弟之間就已經產生了矛盾,最後終於發展到了兄弟殘殺的局面。在這場鬥爭中,四子李元吉一直站在李建成一邊。李建成與李元吉企圖除掉李世民,高祖同意這一預謀,由於軍事行動未停,不便下手。當然,李世民在與李建成的鬥爭中並不是被動的一方,他對於自己的地位也是不滿意的,他在不斷的征戰中也逐漸培植了自己的勢力。武德六年以後,雙方的矛盾逐漸尖銳。在武德七年的楊文幹叛亂事件以後,甚至發生了李建成在李世民宴飲的過程中下毒的事情。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李元吉加劇了預謀活動,想以李元吉做出徵元帥,削奪李世民的兵權,然後除掉李世民。結果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李世民親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蔚遲恭殺死了黨附太子的李元吉。而且就在當天,李世民還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全部兒子。唐高祖李淵在一天之內失去了兩個兒子十個孫子!六天後,立李世民為太子。

難當的太子:太子的生涯是極其危險而痛苦的

李世民本人的嫡長子李承乾也在八歲的時候就被太子,不過李世民夫婦卻非常寵愛第三個兒子李泰。父母對李泰的寵愛,使得李泰產生了幻想,於是李泰開始了他的奪嫡之謀。面對著弟弟咄咄逼人之勢,李承乾慌不擇路,選擇了發動政變逼宮下策。最終李承乾因謀反而被廢黜,抑鬱而終。

到了唐玄宗時,太子李瑛也因壽王李瑁母親武惠妃的陷害被唐玄宗廢為庶人並賜死。

清朝康熙皇帝根據嫡長子繼承製,很早就立了第二個兒子胤礽為皇太子,胤礽也很早就成了眾矢之的!他的那些兄弟們為了掀翻他這個太子,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比如皇長子胤禔不僅勾結蒙古喇嘛試圖對太子胤礽施以巫術,而且還曾親自向康熙皇帝奏請除掉胤礽,他說如果父親不忍下手,可以交給他來處置,足見其處心積慮,必欲置太子於死地而後快。最終,胤礽也是被兄弟們給逼上了一條絕路,他也試圖逼父親及早讓位,結果被廢黜圈禁。

難當的太子:太子的生涯是極其危險而痛苦的

太子難當,還在於並不是所有的大臣都願意太子順利接班的。太子順利接班,太子只會感激一個人,這就是他死去的爹。這一切都是出於他父親的恩典,以及他本人投胎的技巧。群臣並不會從太子的順利接班中得到任何好處。假如,我能輔佐一個本不是太子的人登基稱帝,所建立的功勳不亞於當年的開國功臣。這叫定策功,漢宣帝即位後所頒佈的第一個詔書就是列出了一個長達二十二人的封賞名單。這麼做,當然有點兒風險,但是與巨大的受益相比,也值得一搏。比如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中,眾多皇子周圍都如同蒼蠅逐臭一般聚集了大批黨羽,他們追隨各自主子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牟取富貴。

太子難當,自從他被立為太子的那天起,可以說步步驚心,如履簿冰。要防著老子皇帝改變主意,要防著兄弟們的陷害,要防著大臣們的非分之想。當太子,真不是那麼愉快的經歷。東漢初年光武皇帝劉秀稱帝之後不久,就立長子劉強為太子。過了十多年,光武帝劉秀和皇后郭聖通感情失和,廢黜了郭聖通,另立陰麗華為皇后。這時候劉強的位置很尷尬,當時他並沒有什麼過失,所以劉秀並沒有廢黜劉強的太子之位。但是,擺在劉強面前的似乎只有兩種結局,第一種是父親對他產生疑心而廢黜他。第二種是兄弟們的陷害,尤其是陰麗華的兒子未必會臣服於他。他們知道,假如劉強當了皇帝,皇太后只可能是郭聖通而不是陰麗華。而母親失勢的結果是自己所不能承擔的。劉強大概也厭倦了這種步步驚心的日子,索性向劉秀提出讓出太子之位。劉秀一開始不忍心接受劉強的辭讓,劉強卻是真心要把太子之位讓出去,如此兩年,劉秀終於接受了劉強的辭讓,從而避免了一場宮闈之禍。但是在巨大的權力誘惑面前,又有幾個人會選擇推讓呢?

—————————————

野叟者,不誤正業的大學歷史老師,雖僻居荒野,但所講並非野史。

這裡沒有高頭講章,也沒有高深的論著。有的只是對歷史的點滴採擷,對文化的一點感悟。

或高雅,或通俗,或八卦。但總會有趣,總是力圖呈現出歷史豐富的本來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