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患癌去世,丈夫哭着送她去“人体冷冻”:起死回生?

周明给母亲刘爱慧写了一封致未来的信,他希望,未来真有那么一天,母亲在重生后能看到这封信。

虽然人体低温保存技术依旧备受外界质疑,但对72岁的山东泰安市民刘爱慧的家人们而言,这早已超离了医学层面的遗体捐献,更是一份希望。

妻子患癌去世,丈夫哭着送她去“人体冷冻”:起死回生?

低温保存手术中。银丰供图

6月25日凌晨,又一例人体低温保存宣告在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下称“银丰研究院”)成功完成——6月19日,刘爱慧离世两天后,隔着玻璃窗,她的家属们静静地目送老人被科研人员转移到-196℃的液氮罐中。由此,刘爱慧成为国内公开报道的第二例人体低温保存志愿者,也是国内首次完成异地志愿者转运及人体低温保存的成功案例。

这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人体冷冻以及未来重生技术的关注。

妻子患癌去世,丈夫哭着送她去“人体冷冻”:起死回生?

最关键的几分钟

济南至泰安,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他们要尽快赶到泰安,争取刘爱慧去世后最关键的几分钟时间。

2017年夏天,刘爱慧尚在救治期间,她的小儿子周明看到“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消息并告诉了父亲。在那之前,罹患肺癌多年的刘爱慧曾提出过将遗体捐献供医学研究的念头。家人们在刘爱慧清醒时,为此征求过她的意见。对于这个想法,刘爱慧同意了。

于是,2017年11月,刘爱慧的小女儿周霞联系到银丰研究院,参观和咨询了解了人体低温保存研究计划、参与条件和法律程序等内容,并陪着父亲和哥哥到银丰研究院进一步沟通具体实施的步骤和细节后,签署了参与研究计划的相关文件。

另一边,刘爱慧的生命指标在逐一归零、消失。

作为世界知名人体低温保存专家、银丰首席专家阿伦·德雷克,和银丰研究院临床响应手术专家侯跃东等组成的团队成员,飞速奔向ICU病房,与时间赛跑。

老人自己的意愿

妻子患癌去世,丈夫哭着送她去“人体冷冻”:起死回生?

低温保存手术中。银丰供图

手术完成差不多三小时后,在生命支持系统的保护下,刘爱慧被小心地转移到救护车上赶赴济南。

这成为国内首次完成异地志愿者转运及人体低温保存的成功案例。

科研人员随即对刘爱慧进行了血液置换、冷冻保护剂灌注和程序降温等步骤。待一切准备完毕,6月19日下午,科研人员实施了最后一个步骤——将刘爱慧转移到-196℃的液氮罐中进行保存。

这天,刘爱慧的家人们也一同抵达。

隔着玻璃,刘爱慧的丈夫周老先生一直紧紧的盯着另一边的爱人,被逐渐移送入液氮罐,他双手撑着玻璃墙,泪水从眼角慢慢滑落,嘴里念叨着刘爱慧的名字,“这是她最好的归宿了,我还能再看到她。”

周老先生记得,刘爱慧生前经常会跟他聊天,她觉得到时候人走了,一把灰,也就那样了,但如果能捐出遗体,对科学、医学有点贡献,总归还是有意义。这促使刘爱慧在去世前就做出了遗体捐赠的决定。周老先生说,“既然老伴来了,将来我也会选择这条路。”

在刘爱慧之前,阿伦·德雷克参与了70多例人体保存手术。他的团队曾在2015年为中国首位冷冻申请人、重庆女作家杜虹实施了冷冻手术。

2017年5月,还是阿伦·德雷克,在济南对展文莲实施了中国首例人体冻存手术。

阿伦·德雷克表示,一年下来,展文莲的保存状况几乎无恙,“人体低温保存的好处是,一旦病人被储存在液氮中,他们的身体就不会有任何变化,因为在-196℃下,细胞的新陈代谢几乎为零,无论1年、10年,还是100年。”

能否复苏仍是未知

此前几例人体低温保存的案例报道,曾引发国内舆论对人体冷冻技术的关注。因为即便是Alcor(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首席执行官Max More自己都曾在当时向媒体坦言,目前对复活技术没有足够信心。

银丰的专家侯跃东坦言,现代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在长期保存技术上尚待进一步突破,未来还将探索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长期深低温保存的新原理、方法和技术。虽然以实现复苏为目的人体低温保存目前还仅仅是低温生物医学的科技幻想,但不能不承认,人体组织器官低温保存一直是低温生物医学专家孜孜追求的科学研究,也是当前人类遗传资源和医学迫切需要发展的新领域。

“利用现在人类掌握的低温生物医学技术保存人体,未来是否能够实现生命复苏还未可知。”侯跃东表示,尽管希望渺茫,但这项计划可以激发社会和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对低温生物医学的关注和参与,推动低温医学的发展。

6月19日那天,看到母亲被放进液氮罐,周明很感慨,给母亲写下了一封致未来的唤醒信,希望有朝一日,母亲有机会看到这封信。末了落款处,他刺破手指,按下一枚指印,“家里一切如常,您的手机,我一直交着费呢……过几年,医学有重大突破,你再出来,咱们还和以前一样。”

(应家属要求,周明、周霞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