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泰安首例“人体冷冻”者丈夫:愿与妻子做一对“冷冻”夫妻

专访泰安首例“人体冷冻”者丈夫:愿与妻子做一对“冷冻”夫妻

10 年前,当泰安市民刘爱慧被查出患有肺癌仅能活三个月后,她的丈夫周先生为了鼓励她乐观地对待病情,拿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一字一句念给妻子听。6 月 19 日下午,72 岁罹患肺癌的志愿者刘爱慧被宣布临床死亡后,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专家转移到零下 196 ℃的液氮罐中。隔着玻璃,周老先生一直紧紧的盯着另一边的爱人,他双手撑着玻璃墙,泪水从眼角慢慢滑落,嘴里念叨着刘爱慧的名字,"这是她最好的归宿了,我还能再看到她。"

"老伴身体还在,我就有个念头"

专访泰安首例“人体冷冻”者丈夫:愿与妻子做一对“冷冻”夫妻

在妻子离开的这十多天里,年过七旬的周先生天天都要落泪,视力也因此下降,看东西有点模糊。想起妻子的身体是被"冷冻"在液氮罐中,周先生说,"老伴身体还在,我就有个念头。"

2017 年夏天,刘爱慧的小儿子周明(化名)看到"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消息并告诉了父亲。在那之前,罹患肺癌多年的刘爱慧曾提出过将遗体捐献供医学研究的念头。家人们在刘爱慧清醒时,为此征求过她的意见。对于这个想法,刘爱慧同意了。

"要是能换回老伴的命,把我卖掉我也愿意"

在采访中,周先生几次啜泣。看着手里照片,周先生双手颤抖地说:"老伴跟我吃了一辈子苦,给双胞胎孩子喂奶时都吃不上饭。"

周先生介绍,早年他家很穷,兄弟姊妹六个。婚后,夫妻二人育有 4 个孩子,第三胎是双胞胎。由于家里穷,刘爱慧既要给孩子喂奶,还得上班工作。可家里实在太穷了,她经常早晨给孩子喂完奶,饿着肚子上班。

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周先生一家的生活条件终于有所好转,他和妻子去博山买瓷板,自己背回家做老式电闸开关,卖了电闸换点粮食,一家人终于是能填饱肚子了。

周先生和妻子退休后又开办了一家工厂,员工一百余人。"无论是开工厂时,还是给老伴治病,我们都没有欠过别人的钱,老伴临终前还问我是否有外债。"周先生说,给老伴治病的十年时间里,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不管是几百万还是几千万,就算是把我卖掉,要是能换回老伴的性命,我也愿意。"周先生深情地说。

周先生说,孩子们都很孝顺。在妻子病重时,他和孩子晚上倒班照顾,二三十分钟就要看看是否"方便"了,及时更换褯(jiè)子。"我们家光褯子就有三四箱子。"周先生称,做子女的就是要在老人活着时多孝顺孝顺。

专访泰安首例“人体冷冻”者丈夫:愿与妻子做一对“冷冻”夫妻

专访泰安首例“人体冷冻”者丈夫:愿与妻子做一对“冷冻”夫妻

希望能和妻子做一对"冷冻"夫妻

周先生的妻子在病床上时经常对他说,她有个姊妹经常给她粮票,让她去买窝窝头。有一次老伴中午下班后,从口袋掏出一个皮都发干的窝窝头给他吃。"其实家里惟一的可以吃的饭菜,就是老伴每天从蔬菜公司下班后捡回家的菜叶。我知道她肯定也没吃饭,就掰开这个窝窝头,自己含在嘴里一口,剩下的都给她吃。"周先生说,可他后来找给妻子买窝窝头的人,却一直没有找到。

"今天总算是帮老伴找到了恩人,帮她完成了遗愿。"周先生说。"我也想好了,老伴走在我前面也好,最起码是我能照顾她。"平时家里都是他给妻子做饭,而这一做就是五十载,后来生活好了,他几乎每天都要给妻子做喜欢吃的肉丁韭菜水饺和烙饼。以后的日子里,他要振作起来,重建之前和妻子一手打造起的工厂,争取给自己买套房子,让"老伴"有个家。

周先生称,他将来也希望能被医学机构"冷冻",和妻子做一对"冷冻"夫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复活"技术成熟了,他和妻子又能"回家"了。

未来是否能够实现生命复苏还未可知

银丰的专家侯跃东坦言:"利用现在人类掌握的低温生物医学技术保存人体,未来是否能够实现生命复苏还未可知。"侯跃东表示,尽管希望渺茫,但这项计划可以激发社会和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对低温生物医学的关注和参与,推动低温医学的发展。

对于将来是否能实现"复活",周先生称,这些技术可能要几十年,他已不在人世了。而对于自己将来"冷冻"后,能否和妻子"复活",也是未知数。"只能说是有个念想,人要有个梦想,才能向前走。"周先生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