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今日清明,緬懷先賢,不忘來路

【導語】:

今日清明,正值仲春與暮春之交。天氣晴朗,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本只是一個節氣,經過歷朝歷代的演變,最後成型為外出踏春、祭祀先祖的節日。

在這個宜祭祀、宜緬懷的節氣,讓我們來聊聊他們的故事。

二十四節氣|今日清明,緬懷先賢,不忘來路

中西匯通醫家——張錫純

二十四節氣|今日清明,緬懷先賢,不忘來路

說近代中醫,就不得不說這位“中國近代醫學第一人”——張錫純。

張錫純於晚清時期生於河北鹽山,當時科舉仍然盛行。張錫純作為有理想的青年,自然是要去考科舉的。然有理想是一回事,考了兩回皆落榜又是另一回事。於是他回到家中,遵父親囑咐開始學起了中醫。當時也還未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限制臨證行醫,於是張錫純邊習中醫邊臨證。

但你要認為張錫純只會中醫,那就錯了。中醫學著學著,晚清就到了廢除舊學之時。於是張錫純開始學起了西學。西醫、數學,什麼西學他都懂那麼一點兒。於是在當時還沒什麼人掌握西學的時候,他就被聘為了當地的數學老師。變成主業行醫,副業數學老師。

張錫純在民國時期的中醫學界可謂是泰斗級人物,至今也仍在許多名老中醫的習醫生涯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張錫純可謂是最早將中西醫融會貫通的一位近代醫家了。

他雖然學習中醫出身,但他並不排斥西醫,他認為中西醫是應該匯通的,中醫可以很好的包容西醫,而西醫的用藥也可以像中醫一樣,分為四氣五味歸經。

中醫革新先驅者——施今墨

二十四節氣|今日清明,緬懷先賢,不忘來路

生於1881年的施今墨,因為母親多病,從小就立志行醫。13歲時便跟隨舅父安陽名醫李可亭習醫,20歲已熟讀中醫理論,獨立行醫。

1929年,“廢止舊醫以掃除醫藥衛生障礙草案”提出之時,消息一傳出,舉國大譁——千年中醫岌岌可危。

正是施今墨奔走南北,團結同業,成立中醫工會,組織華北中醫請願團,數次赴南京請願,力挽中醫被廢除之狂瀾。

當時正值汪精衛主持行政院,其岳母適患痢疾,遍請西醫未見奏效,危在旦夕。無奈之下,根據他人建議,汪精衛就請施令墨試診。施今墨憑脈診斷病情,每言必中,令汪精衛岳母心悅誠服。併為她開據處方,囑“安心服藥,一診可愈,不必複診。”後據此處方僅服藥數劑,病即痊癒。

汪精衛由此信服了中醫之神驗。並給施今墨題“美意延年”字匾相送。由此也撤消了取消中醫的議案,並批准在南京設立了中央國立中醫館,任命施今墨為副館長。1930年楊虎城將軍患病西安,施今墨又出診千里,藥到病除,載譽而歸。從此其名聲更加大震。

但施今墨並不止於此,“廢止舊醫案”讓施今墨認識到了中醫僅靠傳統師徒相授方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只有學習先進的教育方式,興學育人,才是振興中醫的根本。

施今墨熱愛祖國醫學,但他不諱中醫之短,不嫉西醫之長,大力提倡革新中醫。為近現代中醫發展添上濃厚的筆墨。

漫長的中醫發展史,還有許多為了祖國醫學發展前仆後繼的泰斗級人物。代代倍有能人出,他們或在技術方面有突出成就,或為中醫教育和發展的革新做出了貢獻。這裡僅選出了兩位近代較有代表性的老先生。

今天這樣一個緬懷的日子,緬懷先賢,他們留下的,是祖國醫學寶貴的財富。而後人,當不忘來路,亦不懼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