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古代战争结局的偶然性因素?它们的作用有多大?

范才茂

说一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事情吧。

奥斯曼帝国强大起来后,开始了其开挂的征服史,最主要的对手就是东罗马帝国。

土耳其国王穆罕默德二世带着二十万的大军围攻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可以说是真主对上帝的战争。实力几乎是一边倒的,因为君士坦丁堡里只有八千名守兵,但是,这个堡修得极为坚固,又有大海的天险,所以易守难攻,土耳其调了大炮过去,依然没法攻破城墙。

这时候,穆罕默德二世想出了一个绝招,从海上进攻城堡,这样可以用船上的大炮去轰,但是要从海面进攻,就必须进入海湾,而海湾口有人家的铁链,根本过不去,土耳其攻了数次都没有成功。

那怎么办?穆罕默德的办法是让船不走水路,而是翻过山,从山上进入到内海。

但船怎么爬山呢?

修路,然后铺滚木,靠着牛拉人推把船翻过了山,驶到了内海。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堡确实太厚了,就是这样也轰不上,土耳其的士兵冲了数次,也没有成功,但真主之门终于打开了。

在攻上城后,奥斯曼的一名士兵意外发现,城上的一个门没有关。土耳其人喜出望外,蜂涌而入,就此拿下了上帝的城堡。

东罗马帝国灭亡了,君士坦丁堡成了伊斯坦布尔,成为了奥斯曼帝国西进的桥头堡,以此为基础,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东征西战,控制了里海地中海印度洋几乎所有的航路。

失去了航路的西方国家,只好别辟蹊径,于是,西班牙的哥伦布出发了,去寻找另一条通往印度的海路,结果,他们发现了美州。

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就此来临。

这是西方的,中国同样有一个影响世界的偶然事件,就是蒙古帝国的蒙哥汗在进攻川东钓鱼山时,被不知名的小兵射死,蒙哥一死,蒙古帝国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西征也停止了,当时,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已经打到了阿拉伯,准备进军埃及,听到消息后,直接率领主力回国抢汗位。

蒙古帝国的大扩张就此达到顶点,此后开始走向稳定。


脑洞历史观


我认为明朝的土木堡之变算一个吧。

明正统十四年,后元分裂出来的蒙古瓦剌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也先派人上贡马匹,派人2000余人,要求赏赐。明朝宦官王振是从小教导明朝皇帝英宗的老师,态度高傲不肯多给赏赐,于是瓦剌首领也先联合蒙古其他部落兴兵进犯明朝。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决意御驾亲征。

一路上军政大事都由王振一人决断,组织混乱。蒙古瓦剌军故意后退,引明军进攻。王振不顾安危,决意北上。在前方遭到敌人打击失败后,慌忙撤退。在撤退途中又想皇帝去自己的家乡显摆一下,途中多次改变行军路线,原因是怕踩坏家乡的庄稼,可笑吧?让瓦剌敌军有了追赶的时间。在一个叫土木堡的高地,明英宗被俘,身边的将士都战死,只有几个太监跟随在旁。史称土木堡之变。

一个强大的、综合国力远超瓦剌的明朝,居然败在瓦剌之手,从此明朝对北方游牧民族从进攻转为防守,再也无力北上杀敌,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春风得忆3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影响战争结局的偶然性因素自然首先想到了天气。

由于与别的女人厮混气得自己的老婆兴平公主郁郁而终,人家好歹也是辽朝皇帝的姐姐啊,李元昊算是和辽兴宗结下了梁子,后来李元昊公然支持契丹境内的党项部落反叛,甚至杀了辽国的问罪使臣,两国之间终于正式开战了。一开始,辽军势如破竹,在贺兰山北麓把轻敌的西夏军队杀得大败。李元昊连忙认错求和但遭到了耶律宗真的拒绝。这位西夏皇帝干脆坚壁清野,一路撤退一路烧,使得辽朝的军粮补给成了大问题。李元昊再次遣使诈降,正当辽朝君臣在营帐内商议时,西夏军队突然来袭。尽管一开始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但辽军在调整过后依旧又把西夏军队杀得败退。正当辽军想继续追击时,忽然狂风大起,黄沙漫天,没经历过西北地区荒漠风沙天气的契丹军队顿时军心大乱,受到对这种环境习以为常的西夏军队的反击,最终大败而归。在这场战役中,风沙天气环境的突变可以说是西夏军的大功臣。

同样类似的还有当初拜占庭与阿拉伯人的雅穆克河谷之战,也很有意思,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