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為什麼巴菲特能夠成為股神?為什麼索羅斯能夠成為金融巨鱷?為什麼同樣的市場他們就能夠脫穎而出?

這些為人所知的成功背後,是否有普遍規律?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的好奇,也是所有交易者苦心鑽研的問題。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大多數的投資者初入市場時,都要經歷一段艱苦而又漫長的學習期,巴菲特和索羅斯也不例外。早在1956年巴菲特創辦合夥公司前,他就已經從20年的儲蓄、投資和研究企業以及資金的經歷中學到了很多;同樣的,1969年索羅斯創辦雙鷹基金前,他就已經用了17年的時間來鍛鍊自己的投資技能了。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同樣是世界著名的投資者,巴菲特和索羅斯雖然投資方法不同,但兩人對於市場本質的看法卻是相同的,故而,在投資思路、決策過程等方面都有著一些相同之處。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在股票交易中同樣有決定投資命運的內在因素。在心理學上講,性格的改變雖然很難,但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影響慢慢改變的,而氣質往往是不能改變的。這也正應了目前有些人是“富而不貴”這一說法。回到交易中來,我們不一定要有貴族氣質,我們是要先富起來。所以我們要重塑交易性格,從而實現交易命運的轉變!把賺錢變成我們每位投資者的精神特性!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來看一個由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做過的有趣試驗:

他們在兩個玻璃瓶裡各放進5只蒼蠅和5只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幾個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只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只蜜蜂則全都撞死了。

蜜蜂為什麼找不到出口呢? 通過觀察他們發現,蜜蜂的經驗認定: 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們每次朝光源飛都用盡了全部力量,被撞後還是不長教訓,爬起來後繼續撞向同一個地方。同伴的犧牲並不能喚醒他們,它們在尋找出口時也沒有采用互幫互助的方法。

如果說蜜蜂是教條型、理論型,而蒼蠅則是探索型、實踐型。它們的思維中,就從來不會認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 它們撞的時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 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在被碰撞後知道回頭,知道另外想辦法,甚至不惜向後看; 它們能從同伴身上獲得靈感,合作與學習的精神讓它們共同獲救。所以,最終它們是勝利者。對這個試驗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會說蜜蜂是烈士,而蒼蠅則苟且偷生。有人說蒼蠅非常聰明,而蜜蜂有些愚蠢; 有人乾脆把目前社會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蒼蠅型”,二就是“蜜蜂型”。如果先摒棄原先的對於這兩種昆蟲的道德附加和好惡感,你需要考慮的問題是: 看看自己在投資中,你到底是“蜜蜂”還是“蒼蠅”? 你想做“蜜蜂”還是“蒼蠅”?


股災三年,為何A股仍逃不出“去槓桿”陰影?

2015年6月,中國股市上演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去槓桿化”、“去泡沫化”過程。然而,在這一個過程中,股票市場卻發生了大幅波動的表現,滬市從5178點大幅下挫至2638點,而創業板更是從4037點下挫至1571點,市場累計跌幅過半。

雖然15年下半年的那一輪下跌力度,仍比不上08年的水平,但仍然稱得上股災行情。或許,這也是一次強力的去槓桿化、去泡沫化過程,同時也可以理解為對之前非理性槓桿牛市的一次快速地修復。

談及前一輪槓桿牛市行情,可謂非常瘋狂。在此期間,不少打著互聯網、併購重組旗號的上市公司,卻獲得了市場的大舉炒作。在牛市中後期,甚至還湧現出一批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鋼鐵等瘋狂概念,但凡披上了互聯網的概念,股票價格與市值卻獲得了持續性的追捧,一家普通企業市值瞬間攀升至千億水平,也似乎不是特別難的事情。

從本質上分析,前一輪槓桿牛市行情,歸根到底還是高槓杆惹的禍。成也槓桿,敗也槓桿,無疑成為了當時A股市場的真實寫照。在此期間,無論是場內融資還是場外配資,都受到了追捧,而一些不為人知的隱蔽配資渠道,也因此獲得了爆發式壯大,配資槓桿率達到數倍乃至十多倍以上的水平。

槓桿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在股市上漲過程中,槓桿利於加快市場資金利用率,刺激股市的上漲節奏。但,在股市下跌過程中,槓桿卻會助跌股市,而15年下半年政策突然轉向,並對高槓杆工具進行全面性的清理,股市隨之下挫,而任性動用高槓杆工具的上市公司大股東隨即身陷困局,而在股災末期,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甚至遭到平倉乃至強行平倉的風險,有的無法及時補充質押,而不得不任性停牌,乃至長期停牌,以保住公司的控股權與話語權,不至於發生系統性風險。

全面性的去槓桿動作,對股市衝擊不少,但這更應該屬於資金端的去槓桿。時至目前,中國股市的槓桿率有所迴歸理性,資金端去槓桿也接近尾聲。但,縱觀目前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情況,自身採取股權質押槓桿工具的比例不少,有的上市公司自身槓桿率非常高。更有甚者,還存在多種高槓杆工具、融資工具結合使用的情況,而最近一段時期內,部分上市公司發生了債務違約的問題,這也是近期金融市場的一個真實的寫照。

值得一提的是,自股市加快去槓桿以來,國內金融市場的去槓桿動作卻接連不斷,且難言終結。或許,對於金融市場前半段的去槓桿動作,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初期的效果,但在資管新規、金融市場加快去槓桿等因素影響下,似乎已經步入了後半段的去槓桿過程。

然而,對於這一個去槓桿過程,已經不僅僅侷限於資金端的去槓桿,而更可能屬於金融市場多元化的去槓桿化過程,而其對股票市場的直接或間接衝擊還是不可小覷。在此期間,對於部分槓桿率較高、償債能力較弱的上市公司而言,無疑也是深受衝擊的。由此可見,對於近期接連出現的上市公司債務違約現象,還是給了部分槓桿率高、負債率高、現金流不佳以及償債能力較弱的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

“防風險,守底線”,似乎為未來數年的金融市場定了調子。與此同時,在抑制資產泡沫的背景下,實際上也暗示出未來一段時期內,高槓杆工具再度活躍的概率並不大,支撐股市再度崛起的助推器很難在中短期內發揮出應有的效果。或許,要想再度激活股票市場,要麼引導更多新增流動性的入場,要麼進行市場制度改革,盤活存量流動性,這也是後續值得期盼的發展方向。

在實際情況下,雖然資金端去槓桿任務已基本上步入尾聲,但對於一些非常隱蔽的渠道還是很難從根本上消除槓桿資金的隱患。例如,一些不為人知的場外配資渠道,通過對賭形式實現變相的高槓杆投資;又如,近年來部分資金借道滬港通等渠道,或利用不同市場間的灰色通道實現變相加槓桿等,這也是比較隱蔽的加槓桿行為。

但,對於目前國內金融市場,去槓桿的力度很大,而股票市場也依舊逃不出“去槓桿化”的陰影。在實際情況下,雖然適度槓桿利於提升市場的投資活力,但考慮到前期股市受到轟轟烈烈“去槓桿化”、“去泡沫化”的衝擊過於嚴重,加上金融市場去槓桿化仍未終結,無論是存量資金還是場外資金,都會顯得相對謹慎,即使如今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已有逐漸迴歸合理的趨勢,但對於具有逐利性的資金而言,在股市缺乏投資活力、缺乏賺錢效應以及加快擴容的背景下,參與熱情並不高,更可能處於持續觀察的狀態之中。


中國股市為跌跌不休

筆者曾經指出中國股市其實是世界上最差的股市。這是因為中國股市有以下的十大缺陷:

第一,中國股市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不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全世界股市都是,中國不是。中國實體經濟在前二十年一度非常好,有時也有調整,但股市總是跟跌不跟漲。1977年GDP是3221億元,1990年上交所、深交所成立時GDP是1.87萬億元。現在GDP是52萬億元,是1977年的161.4倍,是1990年的27.8倍。儘管經濟現在正在調整,但是搞實體經濟的人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是成功的。但是,股市就不同了,1992年5月26號,上證指數曾經到過1429點,1993年2月16號,到過1558點。現在是2007點,僅僅是當時的1.4倍左右。在這種很差的情況下,85%以上的投資者虧損,苦不堪言,就可以理解了。

現在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股民在股市中摸打滾爬,虧損累累,痴心不改,雖然本意也是為了賺錢,但客觀上對中國股市和經濟貢獻極大,他們現在實際上是中國最可愛的人。

第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中國股市多數企業是國有企業,產權不清,責、權、利益相分離,效益低下。目前全國的上市公司有2491家,20多萬億市值,其中國有企業1000多家,佔了45%,但國有企業的股份佔總市值的80%以上。

第三,由於相當多上市企業效益低下,所以不肯分紅,分不出紅,也不想分紅。改革開放30年來,每年GDP增長9.5%,而大部分公司不分紅,這在西方發達國家成熟市場是難以想象的。例如南航,它有一年的利潤達到58億元,但它當時就是不肯分紅,其它還有愛建、廣鋼、比亞迪(002594,股吧)、TCL、長城汽車、航天通訊等等。最近這些年來,A股累計分紅2萬億元左右,分到老百姓、公眾投資者手裡的不到30%,而且近年的融資規模已經達到4.5萬億元左右。到2011年,上市5年的不分紅的公司有400多家,10年來從不分紅的極品鐵公雞有30多家,真是不可思議。

第四,無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中外合資企業都有強烈的“投資飢渴症”,不論牛市、熊市,都非常渴望圈錢,在這裡圈到的錢都比搞實業掙得的要快、要多。

在2013年,我國的上市公司已達到2491家。美國股市100年時候上市了800家公司。中國股市從1990年到1998年8年上了800多家。2011年,我國一年發新股240多家,其中有70多家當天跌破發行價,破發率達30%。正如大經濟學家亞努什所說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企業、機關、地方領導都存在著嚴重的投資飢渴症。在中國股市裡面,它表現得更加充分、更加淋漓盡致,無論是牛市、熊市,它都要不停地圈錢。

第五,中國股市沒有實質上的做空機制。中國股市雖然有了股指期貨,但對幾千萬中小散戶投資者來說,其實是很難做空的。個人投資者只能買進,或者離場(拋掉),很難賣空,這樣就很糟糕。在美國等其它國家,股市下跌,就可以做空,有一部分人就可以盈利,一部分人虧損,而中國是一下跌就全國人民都套牢,特別痛。為什麼沒有做空機制呢?起初,中國股票市場的一大宗旨是為國有企業服務,讓國有企業的股價高一點,對發新股有利,現在情況依然沒有大變。

第六,沒有合法的做市商制度。在美國納斯達克等市場每個股票有幾個合法的莊家,也叫做市商,這樣中小投資者就可以通過做市商高拋低買,也穩定了市場。但是在中國股市中,沒有合法的做市商,但始終有非法的、半明半暗的大批莊家。其中最典型的是當年的中科創、銀廣夏,不停地上漲,不停地填權,但是後來東窗事發,幾十個跌停板跌倒1元錢,對中小投資者傷害極大。

第七,國家一度的調控能力極強。但現在市場太大了,國家的調控影響正在減小。例如匯金公司最近買進四大行,作用就不大。 在股市中基本分析大大重於技術分析,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都很重要,但我認為基本分析要佔到70%,技術分析佔30%。

第八,中國股市與貨幣政策關係極其密切。利息漲,股市跌;利息跌,股市漲。實行寬鬆貨幣政策,股市可以直上6000點,實行從緊貨幣政策,股市可以從6100點跌到1660點。

第九,中國證券市場過去有“兩化”:上市公司國有化,證券交易所行政化。現在,世界上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是公司制,整體上是向公司制方向改革、發展;而我國是會員制,交易所總經理等都是管理層任命的,都是國家幹部,因此,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會員制,即行政會員制,它有點像國有企業。最典型的例子是,深交所的總經理莊心一曾經擔任深圳市管金融的副市長,現在是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他的能力還是很強的,但從總經理到政府官員,身份大變,這在國外是難以看到的。

第十,中國證券市場的最大特點是股權分置。所謂股權分置,是中國股票市場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和政治原因,從1990年成立中國股市的那天起,中國的所有上市公司都實行股權分置,國家股、法人股不可以流通,允許流通的只是佔33%左右的公眾流通股。經過2005年以來的股價分置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還是有20%的國家股、法人股沒有完全流通。現在還在不斷地有非流通股被放出來兌現,它們的成本極低,有的僅幾毛錢、一元錢,但上來兌現幾元,十幾元,幾十元,收益達到幾十倍。現在創業板、中小企業板的原始股東們實際上做的事情也是一樣,不停地逢高套現、套現,他們放棄了創業精神,拋棄股票,拋棄企業,逃離股東,這樣下去中國股市怎麼會好呢?


投資者如何適應股市心理戰

投資者在股市操作實戰中具有良好的投資理念也是不足夠的,因為投資者的人性弱點是容易被主力多利用的,所以投資者跟風盤必須要進行心理控制,才能在操作中避險獲利,具體的操策略有6點:

(1)舉債炒股心態

股市實戰操作中有許多的入市者並沒有多少本錢,但是投資者急於致富的心理會推動其出現舉債炒股的心態。這樣操作的最大問題就是一旦目標股出現深套,當債權人出現催債,就會將籌碼拋出,造成巨大的虧損。

(2)高位投資心態

一些股市實戰經驗不足的新股民和部分操作股市走勢的大主力,會出現這種高位透支的心態,主要是因為部分券商和交 易大戶利用改革時期中國股市的不規範等等基本現實為產生的。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3)高位重倉心態

大多數的投資者在股市實戰中,對行情產生的力度是不足夠的,大盤不斷地上漲,時間一久,投資者對盤勢正確的感知能力就會被破壞,投資者在低位少量持有或短線操作的時候,因為會在後來的高位操作中採用重倉加滿倉操作,投資者需要避免這樣的操作。

(4)盲動低吸心態

有些投資者在股市實戰中,由於經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低吸的過程中,看不清大盤的趨勢和方向。一遇到大盤迴調,就會買入,投資者要謹慎觀察這樣的股票走勢。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5)隨意換籌心態

在股市實戰中,投資者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買入股票之後,總是認為自己持有的股票不好,不等待有利的條件,去換別的股票。這樣的操作有可能會出現賣出就漲,買入就跌的現象,這個時候投資者就需要充分的把握自己的投資操作策略,保證自己的獲利。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6)錯買錯套、錯套錯割心態

股市中買進一隻好股票是不容易的。質地良好的股票的股價走向要受到主力行為的影響,所以錯買股票是很常見的,一般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①買點錯誤,在該出貨的時候,做了買進的操作;②買進對象錯誤;


成交量常見的5種形態:

1、放量:指成交量比前一段時間明顯放大的現象。分為相對放量和持續放量。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2、縮量:

是指個股成交量比前一段時間明顯縮減的現象,大部分投資者對市場未來走勢的意見遂漸趨於一致,成交極為清淡。縮量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投資者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沒有人買,所以成交量不斷縮減,另一種是投資者都對後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縮量。

縮量上漲是指在股票價格或指數上漲的過程中成交量較前些交易日有明顯萎縮現象。這種現象說明成交的只是場內資金買盤,場外資金進場不積極。縮量下跌是指股票價格或大盤指數在下跌的同時成交量相對前幾個交易日明顯下跌,縮量下跌又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散戶惜售,這時可擇機介入;另一種情況下是下跌走勢中陰跌不止,此時就要離場觀望了。但量價關係不是絕對的。

3、堆量:

是一種有序的成交量溫和遞增,堆量反應出的是健康的上漲形態。從“莊家市”的角度講,當主力意欲拉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 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 在大舉出貨。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4、天量:形容當天的股票交易數量特別巨大,在高位時往往天量見天價,出現天量時要控制倉位。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5、地量:成交量萎縮為120天內的最小的量就是俗稱的地量,一般地量後會有地價

地價後又反彈,但是不能說明會翻轉,因為反彈後還有可能會出現地量,多次出現地量後就會出現底部了。

地量在行情清淡的時候出現的最多。在行情清淡的時候,人氣渙散,交投不活,股價波動幅度較窄,場內套利機會不多,幾乎沒有任何賺錢效應。持股的不想賣股,持幣的不願買股,於是地量的出現就很容易理解了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量價應用法則

一、無量漲停:在漲跌停板制度下,股票的第一個無量跌停,後市仍將繼續跌停,直到有大量出現才能反彈或反轉;同理,股票的第一個無量漲停,後市仍將繼續漲停,直到有大量出現才能回檔或反轉。

二、低位放量漲停:放量總是有原因的:在高價區有些主力往往對敲放量,常在一些價位上放上大賣單,然後將其吃掉,以顯示其魄力吸引市場跟風眼球,或是在某些關鍵點位放上大筆買盤,以顯示其護盤決心大,凡此種種現象皆為假,重心真實的升降即可辨別。若是在低位出現的對敲放量,說明機構在換莊或是在準備拉高起一波行情,可以擇機跟進。


在交易中,有“兩留” 至關重要,一是留白,一是留縫。

畫畫要留白,交易是如畫畫一樣的一門藝術,交易的留白就是空倉。不會留白者不會畫畫,不會空倉者不會交易。

做木工要留縫,做交易是如做木工一樣的一門手藝,交易的留縫就是高几個價位買、接受合理虧損、大虧立停、大盈立停、不數錢等。不會留木工縫者做不好木工,不會留交易縫者做不好交易。

交易留白決定交易成敗,交易留縫決定交易優劣。要做到空倉、高几個價位買進、大虧立停等交易留白與留縫,沒什麼技術難度,但有心理難度。只有通過漫長的、巨量的、艱苦的自我刻意訓練,練就一顆定若磐石的心,才能留白;練成一顆定張馳有度的心,才會留縫。心無縫則躁則暗,心有縫則靜則明,留一條縫,讓心靜,讓手定,讓交易活。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主力全部陣亡,最大熊市時代拉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