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評:德國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地?僅因為一個人

神評:德國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地?僅因為一個人

作為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俾斯麥以“鐵血宰相”而聞名於世,且在歷史上爭議頗多,有褒有貶,譭譽兼之。俾斯麥1862年上任時提出“鐵血政策”,並於1866年擊敗奧地利統一德國(除奧地利),1870年擊敗法國使德意志帝國稱霸歐洲大陸,結束了德國的分裂,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但卻又偏偏成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

毋庸置疑,俾斯麥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是十足的“強硬派”。據說,俾斯麥在大學時期曾經總計與人決鬥27次之多。但是除了脾氣暴躁之外,俾斯麥更是極具智慧、才華橫溢,晚年更是老謀深算。因此,在研究世界歷史上“縱橫捭闔”的外交家中,應該有其身影。

租房軼事 安裝電鈴

神評:德國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地?僅因為一個人

有一次,俾斯麥租了一個地方當辦公室。他要求房東在房間裡裝個電鈴,但房東以“沒有置辦裝電鈴的義務”為理由拒絕了。當時,俾斯麥沒說什麼。晚上,俾斯麥的房間忽然傳來了槍聲。房東以為發生了意外,立刻前去查看。只見俾斯麥在慢條斯理地辦公,書桌上擺著尚在冒煙的手槍。

房東膽怯地問:“發生了什麼?” 俾斯麥淡淡地說:“沒什麼。我只不過在用槍召令我的部下。”第二天一大早,俾斯麥的房間就安上了電鈴。

膽大心細 智救好友

俾斯麥反應機敏,口才一流。他初次擔任外交官,並出席了日耳曼同盟會議。德國國王任命他當外交官時,對他有點不放心,說:“你從無外交的經歷,竟接此重任,實在很大膽。”俾斯麥機智地回答:“陛下將此重任託付給我,是陛下的膽量大。至於我能否勝任,過一段時間就知道了。如果我不能勝任,請陛下立刻撤我的職。如今陛下敢下令,我就敢接受命。”

俾斯麥與友人到森林裡打獵。友人不慎跌入沼澤。俾斯麥聽到求救聲跑來,故作嚴肅地說:“我若貿然救你,一定連我也陷入沼澤中,所以我決定不救你了。可是我又不能眼睜睜看你受折磨,為了免除你的痛苦,我只好下狠心一槍幹掉你。”話完舉槍,友人害怕被殺,拼命掙扎,終於死裡逃生。

巧喻政敵 無所不用其極

神評:德國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地?僅因為一個人

卡提利納是古羅馬政治活動家,反對貴族共和國的密謀策劃者。俾斯麥在許多場合把他的政治上的反對者說成是卡提利納分子——唯恐天下不亂的密謀策劃者。他在1862年9月30日普魯士議會預算委員會的會上說:“在國內有大批卡提利納分子,他們最大的興趣就是唯恐天下不亂。”還有一次,在1878年俾斯麥針對自由派反對派則說得更為粗暴:“要按著撞牆,讓他們疼得哇哇叫!”對於不順耳的言論,他有時斥之為“政治上的井中投毒”(1882年1月的說法);有時又有“報刊——印在紙上的胡扯”(1888年在帝國議會的演說)這樣的驚人之言。

俾斯麥還把跟他製造麻煩的人稱為“爬行動物”。1869年,俾斯麥為了對付他的政敵,建立了一個他稱之為與“爬行動物作鬥爭的”秘密基金,這個秘密基金就被俾斯麥叫做“反爬行動物基金”(Reptilienfonds)。與當時的許多政府一樣,俾斯麥擁有大筆預算外的秘密支配的基金,此後這些秘密基金就被稱為“反爬行動物基金”。在政治、外交上,俾斯麥是使用秘密基金賄賂、收買相關人員的高手。在1870年末,為了使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同意普魯士國王當統一德國的皇帝,俾斯麥從“反爬行動物基金”即秘密基金中給路德維希二世撥出很大一筆錢。收到錢後,巴伐利亞國王在俾斯麥起草的“勸進書”上籤了名:請求威廉二世接受德意志皇帝的頭銜。

邂逅李鴻章 傳為美談

俾斯麥這句真假難考的謙語,卻真正道出了其與李鴻章其實是截然不同的人。梁啟超認為李鴻章難以與俾斯麥媲美,“李鴻章之學問智術膽力,無一能如俾斯麥者,其成就之不能如彼,實優勝劣敗之公例然也。雖李之際遇,或不及俾,至其憑藉則有過之。人各有所難,非勝其難,則不足為英雄。李自訴其所處之難,而不知俾亦有俾之難,非李所能喻也。使二人易地以居,吾知其成敗之數亦若是已耳。故持東李西俾之論者,是重誣二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