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明皇后裔——与五位妃子一起自杀殉国,死后立疑冢一百多座

最后的明皇后裔——与五位妃子一起自杀殉国,死后立疑冢一百多座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克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上自缢殉国,两个月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拥立为皇帝,改元弘光,是为弘光帝。然而仅仅八个月后,清军快速南下,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短命的弘光朝灭亡。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州称帝,改元隆武,是为隆武帝,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大西军余部和明朝官僚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率部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旧部,永历帝朱由榔命宁靖王朱术桂督郑成功之师(即监军)。二十多年后,这位明皇后裔也将在台湾实现自己对大明王朝最后的忠诚。

最后的明皇后裔——与五位妃子一起自杀殉国,死后立疑冢一百多座

朱术桂,字天球,别号一元子,明太祖朱元璋的八世孙、第十五皇子辽王朱植的后代,隆武时期,受封宁靖王,南明时期先后在方国安、郑鸿逵、郑成功军中任监军。后来随着清军节节胜利,南明势力也逐渐崩溃。永历十五年(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帝朱由榔失去了最后的一块根据地,次年,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王将其献与吴三桂,永历帝在昆明被绞死,终年40岁。此后只有郑成功一部保持较大的反清力量,并在思明州(厦门)礼待避乱宗室,朱术桂前往投靠,郑成功以王礼待之,让他居住在金门和厦门两岛。此前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永历帝特准延平郡王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宁靖王朱术桂等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

最后的明皇后裔——与五位妃子一起自杀殉国,死后立疑冢一百多座

1661年4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十二月二十日,荷兰总督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投降,台湾在沦陷了三十几年后又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不幸的是,在收复台湾仅仅半年之后,郑成功即急病而亡,年仅39岁。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发兵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堂兄郑世袭,在台即位。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成为了南明抗清的最后根据地。1663年,郑经迎宁靖王到台湾,于承天府府署旁的西定坊建立宁靖王府邸,并供岁禄于朱术桂,但未拥立其称帝或监国。明郑在政治上以明朝之一部自居,奉南明永历帝为正主,以永历为年号,但实际统治者为延平王。朱术桂见台湾初辟,土壤肥沃,便在万年州竹沪庄(今高雄县路竹乡)一带,垦拓田园,过起了半隐居的田园生活,在这样的田园生活中,朱术桂又度过了十八个年头。

最后的明皇后裔——与五位妃子一起自杀殉国,死后立疑冢一百多座

1681年,郑经及陈永华先后死去,权臣冯锡范拥郑经幼子郑克塽继位,但随着清军连续攻克金门、厦门,失去了内陆屏障的台湾也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水师提督施琅于澎湖海战中大破郑军舰队,攻占澎湖,郑军主将刘国轩逃回台湾。看到台湾大势已去的冯锡范等人遂劝说郑克塽降清,台湾也从此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的版图。而与此同时,身为明皇后裔的宁靖王朱术桂却决心殉国,他在六月廿六日召集妾侍说:“孤不德颠沛海外,冀保余年以见先帝先王于地下,今大事已去,孤死有日,汝辈幼艾,可自计也。”随侍在侧的五妃皆泣对曰:“王既能全节,妾等宁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请先赐尺帛,死随王所。”而后五人相继自缢于中堂。

最后的明皇后裔——与五位妃子一起自杀殉国,死后立疑冢一百多座

宁靖王朱术桂墓

次日,朱术桂将五妃之灵柩安葬于南门城外魁斗山后。死前书于壁曰:“自壬午流贼陷荆州,携家南下。甲申避乱闽海,总为几茎头发,苟全微躯,远潜海外四十余年,今六十有六矣。时逢大难,得全发冠裳而死。不负高皇,不负父母,生事毕矣,无愧无怍。”次日,即加翼善冠,服四围龙袍,束玉带,佩印授,将宁靖王印送交郑克塽。后拜辞天地祖宗,结帛于梁,升神,且曰:“我去矣!”侍宦两人亦从死其旁。朱术桂自杀时得年66岁,乡人感其忠义,将他和元妃罗氏合葬于湖内村棚仔林中,并筑疑冢一百多座,以混淆清军的搜寻。九月,郑克塽及全家被解往北京软禁,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被软禁于京师二十四年之久的海澄公郑克塽在抑郁中病死,时年仅三十七岁,爵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