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有一件寶物,被人拿來醃鹹菜幾百年,直到乾隆年間才贖回宮裡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為了向世人展示國力的強盛,於是下令製作了一件玉器,後世之人把這件寶物稱之為

“瀆山大玉海”

元朝有一件寶物,被人拿來醃鹹菜幾百年,直到乾隆年間才贖回宮裡

瀆山大玉海是一個非常大的貯酒器,由元朝的皇家玉工坊製作完成,重達3500千克。初始的時候被放在瓊華島的廣寒殿上,元世祖忽必烈每一次宴請大臣們的時候,都會用它來當作盛酒的容器,多少帶有一點炫耀的意思在裡面。

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曾經到達過元朝的中國,在他的《東遊錄》裡這樣記載道:“宮中央有一大甕,兩步多高,純用一種稱作密爾答哈的寶石製成,而且是那樣精美,以至我聽說它的價值超過四座大城。甕的四周悉繞金,每角有一龍,作兇猛搏擊狀。此甕尚有上垂的以大珠綴成的網縋,而這縋寬為一紮。甕裡的酒是從宮廷用管子輸送進去,甕旁有很多金酒杯,隨意飲用。”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瀆山大玉海突然之間消失在宮廷之中,沒了蹤影。具體遺失時間不明確,有人猜測是元末明初天下大亂的時候丟失了。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名叫高思奇的大臣發現,瀆山大玉海遺落在了西華門外的真武廟中,被道士們用來醃鹹菜。據說已經醃了很多年的鹹菜了,這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忽必烈下令建造的寶物既然被人用來醃鹹菜了!

元朝有一件寶物,被人拿來醃鹹菜幾百年,直到乾隆年間才贖回宮裡

雖然重新找回了瀆山大玉海,但當時並沒有拿拿回宮裡面,而是繼續保留在真武廟中。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特意贈予寺廟千金,把瀆山大玉海贖了回來,安置在團城之上,並且特意建造了一個玉甕亭擺放。乾隆皇帝雅興大發,於是寫了一首《玉甕哥》紀念,並且讓人刻在瀆山大玉海內壁裡面。

有一件事情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乾隆皇帝當年只是將瀆山大玉海贖了回來,卻不要了盛放的底座,底座仍然保留在真武廟裡,自己又找別人另外刻了一個石座安放。後來也不知道是誰又弄了一個石甕,擺放在原先瀆山大玉海的底座上面,真武廟也因此多了一個外號,名為“石缽庵”。

元朝有一件寶物,被人拿來醃鹹菜幾百年,直到乾隆年間才贖回宮裡

時間流逝,斗轉星移!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真武廟變得破落不堪,存放在真武廟的瀆山大玉海石座和後來刻的石甕,一同轉移到了唐代建造的憫忠詩內,也就是今天的法源寺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