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個月出川,為何諸葛亮花費7年也未能出川,說個較冷門原因

自古以來,巴蜀一帶的交通就相對落後,唐代詩人李白曾經感慨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雖然巴蜀一帶道路崎嶇,但是因為當地沃野千里,經濟也相對發達,進可攻退可守,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劉邦一個月出川,為何諸葛亮花費7年也未能出川,說個較冷門原因

秦朝滅亡後,項羽大封天下諸侯,劉邦被封到了巴蜀一帶,稱漢王。項羽想法也很簡單,巴蜀一帶雖然經濟還算過得去,但畢竟受困於地理環境,整體發展水平還是比不上中原一帶的,至少在當時來說是這樣。把劉邦封在這個地方,你要出來也不容易,在蜀道上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都容易被人察覺出來,而且把關中封給了章邯、司馬欣、董翳(即所謂三秦),這三人可以幫忙盯著劉邦,以達到困死劉邦的目的。

不過,項羽的如意算盤還是落空了。劉邦被封為漢王后,意志並沒有消沉下去,而是積極經營自己的封地,加緊備戰。再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採用了他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計策,漢軍花了一個月順利東出。經過多年的征戰後,劉邦最終統一了天下,建立漢朝。

劉邦一個月出川,為何諸葛亮花費7年也未能出川,說個較冷門原因

我們再來看下劉皇叔,劉備一直以來都打著漢室宗親的名義,高舉匡扶漢室的大旗,希望能夠在亂世當中建功立業。早在《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就為他規劃好了奪取天下的藍圖,“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然而,直到劉備逝世的時候,蜀漢仍然受困於巴蜀之地,未能出川。

在劉備逝世之後,諸葛亮接過了大旗,前後耗時7年時間,發動了五次北伐曹魏戰爭,都沒有討到多少便宜。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含恨而終。

劉邦一個月出川,為何諸葛亮花費7年也未能出川,說個較冷門原因

為什麼劉邦花了一個月就順利出川,諸葛亮花費7年都失敗了?原因非常多。有人說劉邦所處的時期諸侯眾多,相互紛爭不斷,給劉邦可乘之機,反觀諸葛亮時期要面對的卻是強大的曹魏;也有人說劉邦手下有張良、韓信、蕭何等眾多能人,而蜀漢只能靠諸葛亮一個人,個人能力再大也比不過一個智囊團。

在這裡,我們不去討論這些觀點的對與錯,我只補充一個相對冷門的原因:

劉備當年的行進路線是:暗度陳倉-過沔水-入渭水-攻打關中三秦之地,花了一個月就出川了,經水路行進可以說是非常快的。然而,在西漢初年發生的一次大地震,造成出川水路變得不暢通了。

據《漢書》記載:“高後二年正月,武都山崩,殺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就是說在公元前186年的時候,隴南一帶發生大地震,武都道山體崩裂,造成760人死亡。

這場大地震使得武都道山體大量滑坡,阻塞了水路,使得諸葛亮無法由水路進軍,嚴重拖慢了他的行軍和運糧速度。要知道,諸葛亮北伐曾多次因為糧草跟不上而被迫撤軍。

劉邦一個月出川,為何諸葛亮花費7年也未能出川,說個較冷門原因

或許,當年執意要討伐東吳的劉備真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清楚由荊州出兵是乎更容易一點,無論是攻打曹魏,還是攻打東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