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南下遭遇赤壁之戰慘敗,但也不是一無所獲,得了一塊重要地盤

曹操在平定北方的基礎之下,決定趁著勝利的餘威率領大軍南下,一舉蕩平天下。然而,曹操卻遭遇了赤壁之戰的慘敗,最後狼狽逃回了北方。雖然曹操南下遭到慘敗,但也不是一無所獲的,他得到了一塊非常重要的地盤,始終威脅著孫權和劉備。

曹操南下遭遇赤壁之戰慘敗,但也不是一無所獲,得了一塊重要地盤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平定了北方地區,開始著手對南用兵。為此,曹操在政治方面恢復了漢朝的丞相制度,任命自己為丞相,集中了朝廷大權;在經濟、軍事方面進行積極籌備和調動,並且在鄴城訓練水軍。除此之外,曹操還藉故處死了一直藐視自己權威的孔融,維護了他至高無上的權威。

同年7月,經過一段時間的緊鑼密鼓籌備後,曹操正式率領大軍南下。

曹操南下遭遇赤壁之戰慘敗,但也不是一無所獲,得了一塊重要地盤

當時,荊州劉表已經逝世,其子劉琮接替了他的荊州牧職位。面對著曹操大軍南下,荊州不少將領都力勸劉琮投降,認為抵抗是螳臂擋車,無異於用雞蛋碰石頭。劉琮接受了他們的意見,便派人攜帶朝廷頒發的符節向曹操請求投降,得到了允許。

輕而易舉就得到了荊州,更使曹操的自信心增強,認為天下唾手可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孫劉兩家結成聯盟,以共同對抗曹操南下大軍,形勢發生了微妙的逆轉。

當時,曹操軍隊的士兵以北方人居多,他們大多不習水性很容易暈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曹操特意下令把所有的戰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卻給了孫劉兩家打敗他的機會,曹操大軍被火燒赤壁,死傷過半,曹操狼狽地從華容道逃到了江陵。為防止北方不穩,曹操後來直接逃回了北方大本營,留下曹仁等駐守南郡。

曹操南下遭遇赤壁之戰慘敗,但也不是一無所獲,得了一塊重要地盤

在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成為了大贏家,尤其以劉備獲利甚多。荊州七郡: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劉備得到了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四郡,東吳得到了江夏和南郡一部分(因南郡所得屬於飛地,後借給了劉備,即“借荊州”的由來),曹操佔據了南陽郡和南郡的襄陽部分。

雖然遭遇了赤壁之戰的慘敗,但曹操所得的南陽郡以及南郡的襄陽部分位於荊州的北部,始終保持著一種由北向南、由上向下的戰略態勢,給孫劉兩家造成嚴重的威脅,也算是給曹操南下的一點小安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