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烈士墓園旁有一個小墳堆,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齒天天都想挖走

“倭”字,大家都知道什麼意思吧?這是我國古代對於日本和日本人的稱呼,雖然現在基本都不用了,但是隻要這個字出現,我們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雲南的烈士墓園旁有一個小墳堆,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齒天天都想挖走

不過,日本人對於這個字頗有微詞,覺得不滿,只要這個字出現,就覺得我們是在侮辱他們,而在我國雲南騰衝的倭塚,更是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祖先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雲南的烈士墓園旁有一個小墳堆,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齒天天都想挖走

我們先說說這倭塚是怎麼來的吧。上世紀四十年代,那個時候戰火連天,日本人好多都死在了我們這裡。而在雲南騰衝,也進行過一場騰衝戰役,其中日本軍隊的老大藏重康美和其四個比較有權勢的手下都死在了這裡。

雲南的烈士墓園旁有一個小墳堆,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齒天天都想挖走

然後,他們五個人就被我們給埋了起來,建造了這個倭塚,並且豎立在國殤墓園旁邊,用來祭奠我國死去的將士和黎民百姓的英靈。

雲南的烈士墓園旁有一個小墳堆,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齒天天都想挖走

按理說,這是無可厚非的,你囂張跋扈過來挑起戰爭,殺害了我們這麼多人,我們殺你們幾個,建個這樣的倭塚,有問題麼?而且咱還幫你埋了不是?日本人屠殺我們中國人時,有如此厚道麼?但日本覺得有問題,倒不是因為他們的人怎麼樣,而是因為倭塚這個名字不好聽,他們不願意叫這個名字。

雲南的烈士墓園旁有一個小墳堆,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齒天天都想挖走

其實,這就是日本人忘本了,他們可能不知道,當年他們的祖先非常享受這個名詞的。

雲南的烈士墓園旁有一個小墳堆,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齒天天都想挖走

很多人只知道盛唐時期日本過來頂禮膜拜,不過其實日本人的行跡可以追溯到漢朝的。東漢時期,光武劉秀政權建立,日本那個地界的國王就過來頂禮膜拜來了,想臣服在強漢腳下,藉此狐假虎威,確立王國地位。

雲南的烈士墓園旁有一個小墳堆,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齒天天都想挖走

當時光武帝劉秀見這人既聽話又會來事兒,要求那麼巴掌大小的地方,也就遂了他的心願,賜名“倭國”,這國王大喜,又求劉秀賜封王位,光武帝見他奴性十足,就賜他了“倭奴王”的封號,這可把日本國王給樂壞了。

雲南的烈士墓園旁有一個小墳堆,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齒天天都想挖走

所以,日本和日本人被稱為“倭”,是你們老祖先心甘情願接受的,好好去學學歷史,你們也會愛上這個稱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