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撬动军民融合产业未来

金融租赁撬动军民融合产业未来 ——中国航天科工金融租赁公司创新发展记

在四川宜宾的一个页岩气田,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宏华公司生产的一套全球领先的电动压裂泵组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助力中石油公司进行页岩气的开采。

虽然合作密切,但双方一直存在着看似“冲突”的愿望:中石油期待以租赁方式引进大型设备,以减少固定资产投入;航天宏华期待多销售设备,降低两金,压减负债。

从去年底开始,这个“冲突”因为第三方公司——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航天金租)的出现而得到了解决。

叩开军民融合大门

2017年的航天日,航天金租正式对外宣布成立。该公司从一出生就带着军民融合的基因,“军民融合”被列为核心业务。

然而,军工企业普遍存在不缺资金或拥有自己的资金渠道,对使用“新金融”工具仍有距离感等现象,在公司成立后的头几个月里,军民融合市场始终无法打开局面。 为了“破局”,公司决定对航天系统内600多家企业按业务团队划分营销区域,对重点项目领导带队调研,实现营销全覆盖,并与航天信息、航天云网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在征信、业务开拓等方面推动互利合作,在航天云网建立金租专区,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营销。线下与线上的不懈努力,终于为航天金租带来了第一块“敲门砖”。

金融租赁撬动军民融合产业未来

航天科工二级单位,为香港上市企业,其生产的大功率电动高端页岩气开采设备全球领先。其客户中石油倾向于设备租赁,航天宏华则更希望实现销售,从而获得更好的资金收益,助力扩大生产,实现快速占领市场。

就在航天宏华左右为难之际,了解到情况的航天金租业务三部总经理范昱带领团队为之量身设计了一个一站式租赁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厂商租赁、经营性租赁等业务模式,联手宏华融资租赁(深圳)有限公司完成了业务投放起租。

航天金租以“租赁+票据”的一揽子资金支持方案,向汉口银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购买租赁物,有效降低了航天宏华的融资价格,提升了航天金租的项目收益率,实现了一举多赢。其创新性的解决方式也得到了中石油的肯定。

依靠这套方案,航天金租先后对四川宏华集团中石化、中石油项目实现了三次租赁业务投放,累计投放3亿元。也正是这个“首单”,在航天科工内部市场开了“先河”,金融工具的作用逐渐被各单位认识。越来越多的航天及军工企业开始尝试使用“金融工具”为转型升级提速,为企业两金“松绑”。

截至2017年年末,公司累计完成16个军民融合项目投放,金额6.54亿元,占比12.5%,分别为北奔重汽、中电熊猫、沈阳誉兴、湖南航天、智慧海派、航天重工、万山公司等开展金融服务。

市场化与航天文化并行不悖

市场文化崇尚灵活、效率,但如果只有这些,公司就不能形成“凝聚力”,航天金租就不能姓“航天”。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李东峰提出,“党建”应当作为有力抓手。

自2017年5月成立党总支,每月一次的党总支中心组学习成为航天金租雷打不动的活动内容,无论多忙,公司领导都要扎扎实实地领学。“这并不是形式主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深入学习,有助于我们把握市场脉搏,确保我们不会投偏。”李东峰说。

源于政策眼光,航天金租在支持智能制造、商业航天、智慧城市等方面进行重点投放。

4月17日,航天金租接到中国人民银行准许接入征信系统的通知。接入该系统,意味着全国所有拟与航天金租合作的企业其诚信记录都可以被查到且实时更新,相当于为公司安装了一道“防火墙”。

5月15日,武汉航天三江量子通信有限公司(简称量子公司)的“武汉量子城域网建设项目”通过武汉市网信办验收,航天金租通过直接租赁的方式,对量子公司该项目投放7500万元。

在该项目上,航天金租一开始并不占优势。但对比竞争对手的方案,公司营销团队多次调整,最终以独特优势胜出:设备资产评估价值更为公允、投放额度高,资金回款高度匹配项目实施节奏,同时享有租赁方式特有的增值税抵扣优惠,审批放款快速。由此,量子公司提前拿到设备购买和工程建设资金,进入了量子通信城域网建设阶段。

目前,航天金租军民融合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航天金租一方面遵循行业规律,做出符合现状的规划,另一方面也在探索新型租赁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军民融合产业。

作者 魏勤

发布 冶玉娜(实习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