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讲空性,不发愿菩提心,会障道

其实,开始还是要从内心深处真实地思维利他

,因为我们这个相对菩提心要培养到一定的程度,再用无我的智慧去做。否则的话,一开始就讲空性的话,你那个利他的心就发不起来的。

开始没我也没他了,什么“从心深处思利他”,那根本不需要了。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你要是太早地去悟,去讲这个无我的话,你这个慈悲心是很难起来的——偏空了。

小乘的人为什么慈悲心生不起来?他就是无我了,无我了慈悲心就发不起来了,大乘佛法就发不起心来了。

所以说,开始还是要去培养相对的菩提心,养成了这种从心深处思利他的愿力习气,这个愿发起来了以后,再来破我执,这样才能够悲智双运。否则的话就是障道的。

你太早讲空性,不讲发愿,一定是障道。愿没有发好,就讲“空啊、空啊”。

愿要发好。

为什么大乘佛教叫我们要先发相对菩提心,再去慢慢地去我执?

这个是相辅相成的,你的我执太重,发菩提心也很难,但你要是一下就说“无我无我”,天天观无我的话,你又发不起菩提心来。

早了也不行,晚了也不行。

你完全没有对无我了解的话,把什么都看成实有的话,你发菩提心也很难。即使发起来,因为我执太重了,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个菩提心还不真实,离真实相差太远。刚开始发菩提心,因为你听说发菩提心可以成佛,“那我就发吧”,你这样的心,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发的。

所以说,对无我的道理也要去了解。要是你一直去修无我,在小乘上走得太远了,不学发菩提心的话,那你证到阿罗汉以后,再发菩提心就发不起来了。肯定是这样的,一万劫当中你都不愿意出定,还得靠佛菩萨的加持,回小向大。

我们要学发菩提心,趁早学,发这个愿。

一边发愿菩提心,一边观修无我。这样的话,就会让你的菩提心变得越来越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