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講空性,不發願菩提心,會障道

其實,開始還是要從內心深處真實地思維利他

,因為我們這個相對菩提心要培養到一定的程度,再用無我的智慧去做。否則的話,一開始就講空性的話,你那個利他的心就發不起來的。

開始沒我也沒他了,什麼“從心深處思利他”,那根本不需要了。剛開始修行的時候,你要是太早地去悟,去講這個無我的話,你這個慈悲心是很難起來的——偏空了。

小乘的人為什麼慈悲心生不起來?他就是無我了,無我了慈悲心就發不起來了,大乘佛法就發不起心來了。

所以說,開始還是要去培養相對的菩提心,養成了這種從心深處思利他的願力習氣,這個願發起來了以後,再來破我執,這樣才能夠悲智雙運。否則的話就是障道的。

你太早講空性,不講發願,一定是障道。願沒有發好,就講“空啊、空啊”。

願要發好。

為什麼大乘佛教叫我們要先發相對菩提心,再去慢慢地去我執?

這個是相輔相成的,你的我執太重,發菩提心也很難,但你要是一下就說“無我無我”,天天觀無我的話,你又發不起菩提心來。

早了也不行,晚了也不行。

你完全沒有對無我瞭解的話,把什麼都看成實有的話,你發菩提心也很難。即使發起來,因為我執太重了,還是以自我為中心,這個菩提心還不真實,離真實相差太遠。剛開始發菩提心,因為你聽說發菩提心可以成佛,“那我就發吧”,你這樣的心,還是以自我為中心來發的。

所以說,對無我的道理也要去了解。要是你一直去修無我,在小乘上走得太遠了,不學發菩提心的話,那你證到阿羅漢以後,再發菩提心就發不起來了。肯定是這樣的,一萬劫當中你都不願意出定,還得靠佛菩薩的加持,回小向大。

我們要學發菩提心,趁早學,發這個願。

一邊發願菩提心,一邊觀修無我。這樣的話,就會讓你的菩提心變得越來越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