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沒有下水道,排洩物最後都是怎麼處理的?

Kanata_

在城市裡生活,為了保持乾淨衛生,人們就建造了長長的下水道,再通過家家戶戶的獨立管道 把生活汙水和排洩物排都到江河湖海當中。

可是農村的設施沒有城市那麼完善,很多地區甚至連下水道都沒有,排汙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農村地區面積比較廣,大部分都是泥土地,像是洗菜水、洗碗水這些廚房汙水,都可直接排放到土地裡,土壤會自動吸收,很少會發臭。

但糞便這樣的排洩物處理起來就比較麻煩了,以前用的都是茅廁 一般先在房子附近挖個大坑,然後在上面建個廁所,有些甚至建在豬圈旁邊。

這種設施雖然把排洩物統一集中了起來,但因為缺少密封,臭味經常飄散得到處都是,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如今農村地區建房之前,人們都會先造一個化糞池,這種化糞池用水泥澆築而成,由一級厭氧池、二級厭氧池和澄清池組成,有專門的水泥蓋密封。

日常的生活汙水和排洩物都可以排到化糞池當中進行處理,大小由家庭人數來決定,一般人均排汙0.7升左右,一家三口只要建3立方米的化糞池就足夠了 2到3個月時間。

當化糞池滿的時候 ,會有專門的清理人員上門清理,當然,也可以用來為蔬菜施肥。

建造這種化糞池,不但能夠合理回收排洩物,防止環境汙染,池裡產生的沼氣 人們還可以用來照明和燒火做飯,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再利用。


找靚機二手機

農村下水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之前我們就和大家說過,不過既然你又問了,我就在說一遍好了!

現在隨著新農村的發展,家家戶戶的慢慢的開始富裕了起來。生活配套設施也都非常齊全,所以現在很多賺了錢的農村人,都願意回到農村去居住。花個幾十萬建一棟小別墅,生活日子過的確實要比城裡舒服很多!但是也有人會有這樣的擔心,農村沒有完善的排汙管道,難道要像以前一樣,全村共用一條臭水溝,蚊蟲滿天飛。沒有馬桶,只有旱廁,上個廁所屁股能被蚊子釘的全是包嗎?

其實這種事情基本上你是不用擔心的,現在的農村和以前,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不為過的。在很久以前,很多地方的政府就劃撥了專項的資金,用來改善農村的下水道工程,和為農村居民修建化糞池!

就拿我家說吧,現在像一般的生活廢水如:洗澡、洗衣服、還有廚房的廢水是排到村裡的排汙管道里面去的。那上廁所這些排洩物是怎麼處理的呢?我們管道是全部統一接好,直接進入化糞池的!像城裡以前獨有的抽水馬桶,現在基本上是我們農村這邊的標配,幾乎沒有人使用旱廁了!我一直都認為,那位發明了化糞池的人才,一定是一個天才,他極大的改善了我們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和水平。

那麼應該怎麼清理化糞池呢?這個在農村現在都有專門的抽糞車,直接會把你抽走的,我們家這邊正常是100一次,價錢很實惠。現在如果回鄉建房,擔心排汙問題其實很沒有必要,那都是上個世紀應該操心的事情,我們現在的農村生活,只會越來越好。

更多建房知識,歡迎點擊頭像關注本號。每天更有自建房曬家、別墅自建房圖紙分享。


鄉墅建房

直接告訴你吧,這些如今被人覺得汙穢的東西都會在當時被人們再次利用作為農家肥播撒到田地裡!

不過這些年農村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多,馬桶,下水道等各項設施完善了很多,已經有少有人專門去搜集人們和其他動物的排洩物,一個是不衛生,一個是現在種地都施用化肥了。

想必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肯定不是農村人,稍微有點農村生活經驗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在以前,排洩物在農村可不是廢棄品,而是寶貝,糧食的產量增加,種植收益的提高都得仰仗這些“汙穢之物”!

一般來說,不僅每家每戶家庭成員的排洩物要被收集起來,一般來說都是倒在每家每戶院落或者家門口不遠的糞坑中,長年累月的積累,以便在農作物生長最需要的時刻作為農家肥為作物“填肥加料”。

甚至有一些節儉的人家,還會在每天的清晨選擇到田野裡或者大路上去撿拾路過的家畜留下的糞便,那個時候筆者的家鄉還有不少家庭養著牛、驢、騾子和羊,主人牽著它們晚歸的時候,這些家畜在路上遺留的糞便在第二天清晨就成為了一些人的目標,有人會專門拿著鐵鍁和容器,把這些路邊的動物排洩物蒐集起來,然後放在自家的糞坑中,以備以後的使用。

筆者小時候早起的時候曾經被爺爺叫起,陪他一同去大路上拾糞,因為這些動物的糞便並無什麼異味,我還能夠接受,整個過程還算愉快。但是爺爺在路上總是會給我一些教育,我至今記得——“小子不吃十年閒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些話。

在那個年代,路邊拾糞的人已經很少了,家裡的條件也改善不少,但爺爺依舊保留著這個習慣,後來我知道,這是一位老農對土地的眷戀,即便是在他80多歲的時候還親自下地幹活,雖然家裡已經不需要他去為此出力。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那個在堅持在清爽宜人的早晨拾糞的老農,那個在炎炎烈日下依舊揮鋤耕種的身影。

淚水也逐漸朦朧了雙眼.......


鍾情三農

由於這是一條有味道的回答,我就不配圖了,大家都理解就行了......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想必是沒有在農村生活過吧!在以前農業生產技術落後的階段,農村的排洩物並不是垃圾,而是被人們當做寶貝來對待,提高糧食產量,保證糧食收益少不了這些動物和人類“排洩物”的功勞。

你可能不知道以前的農村有幾種特殊的勞動方式——挑大糞和拾糞,筆者小時候拿過特殊的工具拾過糞,在清晨的路邊拾各種動物的糞便,然後拿回家裡,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特殊的勞動工具了。

這種特殊的生產工具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它有多麼特殊呢?它很大,而且是就地取材,不需要鋼鐵,也不需要木頭,只需要人挖一下就行了,它就是——糞池。

沒錯,就是把存放並且腐熟這些糞便的地方,一般來說,每家每戶的糞池都在自家房子的某個不起眼的腳落,也並不是常年都堆滿糞便,只是在需要施肥之前,將一些動物和人的排洩物放在這個池子裡“漚”一下,等到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時候,再用鐵鍁或者其他工具把它挖出來,播撒在田地裡。

現在想一想,這就是農家肥的腐熟過程啊,因為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動物和人類的排洩物並不適合直接播撒在田地裡,這樣不僅不能夠起到增產增收的功效,還會有燒苗甚至攜帶寄生蟲、導致農作物病蟲害的危險。

所以,事先在“糞池”中將這些農家肥原料進行一下腐熟,然後在施用,還是挺科學的。

不過,由於農家肥畢竟肥力有限,能夠提供的微量元素也不均衡,在實現糧食豐產豐收方面和化肥還有些不小的差距,而且氣味也較難忍受,所以這些年農村地區用農家肥的人也少了。

現在不少農村地區也修建了下水道,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善,兒時記憶中的挑糞,拾糞,漚肥的場景現在很難在看到了。


糧油市場報

農村沒有下水道,排洩物都是怎麼處理的?

農村沒有下水道,會把排洩物充分的利用起來,人畜糞肥田,廢物利用,生態循環的處理方式。


1.化糞池是目前農村最常使用的

現在農村對於人的排洩物還是處理的非常生態環保。化糞池是農村常用的處理人排洩物的方式。化糞池一般建在屋後或者房屋的側面,用來收集人的排洩物,洗澡水及其他生活汙水。很多化糞池旁邊就是菜園,把化糞池裡的廢液廢渣直接用來澆菜,是蔬菜瓜果的非常好的有機肥料。


上圖是化糞池的外觀,來看看化糞池的內部結構原理圖。以前農村直接挖一個坑,用紅磚用磚牆在水泥抹灰一個坑就弄好了,水泥抹灰就是為了防止廢液向外流失。以前只有一個池,糞水混合在一起,一般會摻水或者摻雜草木灰給農作物上肥,不摻水或者草木灰容易燒苗。現在是採用三級淨化池,糞水分離,排洩物更容易發酵腐熟,可以直接用來澆菜。

2.尿桶用來收集人的尿,人尿堪比尿素,是速效的氮肥

下圖紅色的桶就是尿桶了,專門用來收集人小便時排出的尿液。人尿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比尿素的更環保。尿素使用太多,容易使土壤板結,破壞土壤的生態平衡。農村家家戶戶都會用尿桶來收集人尿,用來澆菜。人尿不能直接澆菜,尿與水按1:25稀釋,人尿是非常好的環保氮肥。


雖然現在農村住進了樓房,新樓房裡家家戶戶都有衛生間有馬桶有蹲盆,但人尿還是會收集起來用來給瓜果蔬菜上肥。

3.家畜家禽排洩物處理

以前養豬,養牛都是在豬圈或者牛欄鋪上一層稻草,豬牛等家畜的排洩物直接拉到稻草上,等第二年開春的時候,再把這些家畜排洩物,直接放到水稻田裡,用來肥田。後來也會採用化糞池收集家畜的排洩物。現在農村很多不養豬不養牛等家畜了。但還會養雞養鴨,一般只養幾隻土雞幾隻土鴨,養雞養鴨一般會做一個雞舍,在雞舍裡鋪一層厚厚的草木灰,用來收集雞鴨等家禽的糞便。草木灰既可以殺菌,也可以保持雞舍的乾燥,家禽糞便涉及到一定程度後,把混合著家禽糞便的草木灰全部清理乾淨,重新鋪一層草木灰即可。雞糞也是速效的氮肥,要注意使用量,直接給蔬菜瓜果上肥容易燒苗,一般在種植之前先撒入雞糞作為底肥。

以上幾點,都是農村現在還在使用的人畜家禽的排洩物的處理方法,是非常環保,也是非常好的農家肥。用這些農家肥種植應季蔬菜,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這才是農村生態環保,循環利用,可持續發展的農業。

覺得不錯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更多三農問題,敬請關注【昕瑞生態】

昕瑞生態

這個問題麼,那個什麼,你們城裡人太好奇了。確實,農村很少用下水道的,所以排洩物當然就是在廁所的茅坑裡呀,積攢多了,就得去淘呀,夏天要是滿了,就用長把的大勺淘,冬天凍得結實了,就用鎬頭和鐵鍬直接弄出來。很不幸,這兩種方式我都親身經歷過,小時候,掏完廁所後,怎麼洗乾淨,也感覺身上還有股味。

基本上掏出的排洩物,都拉倒自己地頭或是村裡的垃圾場了。估計很多人會以為排洩物拉倒田間地頭等著嘔漚上糞肥種植莊稼吧,可惜了,沒能如您所願,現在的農村人基本沒有漚肥的了,基本就是那塊有地方就存在那塊,為了美觀上面再放上點土掩蓋一下。或是挖個坑直接埋掉。以前沒有化肥或買不起化肥,去城裡或別人家偷糞做肥料的現象只能是一個時代的特殊場景了,以後再也不會有了。

好在現在國家提倡農村加強環境建設,同時大力推廣旱廁改沖水廁所。估計以後再也不用去掏糞了,家家都建個化糞池,池子一滿。估計會有專門的人來抽,也許會拿去做專門的化肥原料吧。

農村沒有下水道,你們那裡的排洩物最後都是怎麼處理的?歡迎大家來嘮嘮。歡迎關注。圖咱就不上了,影響食慾。大家湊合看文字吧。不行了,我得趕緊洗手去了。

響水大米

我們那八九年前,沒下水道,都是明溝,就是沒有蓋子,還摔進去的那種。

廁所大多數都是挖一個一兩平米,兩米左右深的大坑,這大坑大多數有五六十年的歷史,祖傳的。上面鋪上幾根樹杆或者水泥板,周圍用磚或土牆圍著。用得多的還好,用得少的裡面雨水多,💩下落水會被濺起,畫面太美,不敢多想。

之後政府補貼新建了許多沼氣廁所,但排洩物都是沒直接排去溝裡的。需要人工從沼氣池裡清出。



上面這兩種廁所裡的排洩物的處理都是“自產自銷”型的,都是用作施肥的大多施肥於菜上。

前兩年我們那響應政府號召建起統建房,也就修起了下水道,方面都是衛生間但這也使村公社那幫人頭疼,這汙水不好處理。雖然之前都是排到村口的河裡,但現在要環保,必須汙水經過化糞池,我們二社隔河之間有一社,不知最後的大化糞池建在哪(每家都有小化糞池),不過到最後也和一社商量好了。


後面的排洩物都是經過化糞池直接排入河水裡。

農村汙水處理任重道遠,希望國家越來越繁榮,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我是動科學長,謝謝閱讀!


學長影視

農村也設下水道,但是下水道的用途只是用來流淌雨水或者一般的洗衣服用水,而不作為排洩物通道,農村的排洩物處理一般是經過收集以後,運輸到地裡作為肥料使用。

農村每家每戶都會修建化糞池用來收集生活排洩物,各種生活汙水,農村不像城市需要埋設排汙管道,而且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統一埋設管道造價昂貴,資源浪費嚴重,所以根本無法統一修建排汙通道,只有各戶根據自己的條件,自行修建用於收集排汙設施。

排汙設施修建一般都相對簡單,造價低廉,以實用為原則,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以後,就要對排汙池進行清理,用人工或者機械將清理出的髒汙經過運輸到自己田地作為肥料。


生態農說

太好奇了吧!城市裡面有下水道,所有的汙水都被沖走了,我也不知道去哪裡了。農村的排洩物可是被充分利用起來了。

在農村,以前的廁所都是相當簡單的,在後院挖個坑,砌一層磚,外面摸一層洋灰,上面用木板蓋好,還要設計一下蹲位,外面建造一堵矮牆,人方便時排洩物都流到坑裡面。等到坑裡面的排洩物都滿了,農民就一擔一擔的挑出來,在堆到挖好的糞坑或者地頭邊和農村的一些雜草,樹葉,垃圾混合到一起,等發酵完畢以後再上到地裡面。

農村飼養得牛,羊,豬的糞便,每天都要清理一遍,清理完之後都拉到糞坑裡面堆積起來慢慢發酵。

在我小時候,經常看到有些老年人揹著筐子,拿個小鏟拾牛糞,驢糞的,拾好以後就倒到自己田地裡。

後來有了沼氣池,所有的人畜糞便都倒到沼氣池了,發酵以後用來做飯,照明。現在沼氣池都不用了,太麻煩,冬天完全不能用,夏天味道難聞。不過現在有沼氣池的還是把糞便排到池子裡,等滿了就把沼液舀出來澆菜,上地。

現在呢,大部分家裡都建造的化糞池,等池子裡的水滿了,就順著牆邊的小渠流到外邊去了,一般都是流到地裡或者野外的溝渠裡。

不管那種方式,現在農村的排洩物積攢到一定程度還是挑到地裡的或者用車拉到地邊堆起來發酵之後作為農家肥上地。

農村廁所夏天是免不了蒼蠅,蟲子亂爬的,也是沒有辦法的,只能打打藥消滅。

我們這裡還沒有進行廁所改造,估計也快了,到時候真的不知道排洩物拉到哪裡去了。


鄉間一抹陽光

農村有兩樣東西城市裡沒有,一種就是化糞池,一種就是拉糞人。

農村的旱廁很多城裡人都沒見過,以前說人掉糞坑裡了,要是充水馬桶怎麼也沒法掉糞坑裡,糞坑就是旱廁配套的化糞池,這裡面的糞便經過發酵都是不錯的有機肥,以前地裡不用化肥的時候,上的都是這種有機肥或者動物糞便。

一個化糞池基本上儲存的糞便和尿液如果是自家用的話,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就滿了,這就需要拉糞人過來清理了,以前糞便都是寶貴的東西,是肥料,拉糞人來拉糞便還得給主家錢,這個職業以前很常見,糞便車一過一條街都是臭的。現在基本上都是用三輪車密封罐抽取了,味道比較小。拉走的糞便自然最後都塵歸塵,土歸土,迴歸大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