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单店亏损540万,2017年收入过亿,“起死回生”依靠这种能力

曾经他同时经营足浴中心和粥店,身兼两职,三心二意,单店一年亏损540万元。

如今他把自己的粥店开遍全国各地,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年收入突破1亿元。

他的创业生涯充满风浪,他的创业故事跌宕起伏,他的成功经历让人钦佩,他叫廖俊青。

2012单店亏损540万,2017年收入过亿,“起死回生”依靠这种能力

廖俊青说,“做餐饮并不难,一靠专注,二靠知识。”

确实如此,从单店年亏损540万到如今的年收入过亿,他这一路走来,依靠的就是他“善于学习”的这种能力。

1. 靠学习重新定位商业模式

创业初期,廖俊青把自己的粥店定位成“粥城”,采用“大而全”模式。当时的店铺有上千种产品,就像是一个“百货公司”,聚集了川湘粤菜、粥、粉、面、快餐、点心等,老少咸宜,无论顾客什么时候来都可以,从早到晚,每天生意都非常好。

当时,廖俊青远没有想到,让他引以为傲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老化,“大而全”非但不能成为优势,反而成了他开店的“绊脚石”。

2012年,廖俊青盲目扩张,接连两年内开了东莞黄江店、龙岗维也纳店,这种“大而全”的模式导致人工、运营管理、停车位等成本的上涨。因为业绩不好,廖俊青一年内单店亏损540万元。这种亏损持续2年,廖俊青不得不关门。

痛定思痛,廖俊青带着公司骨干,走上了求学之路。求学期间,廖俊青舍得花十几万买课程,愿意低头向同行讨教,乐意和朋友们交流。在长达半年的摸索中,廖俊青终于对品牌发展进行了重新的梳理:重新定位,聚焦产品,在传统门店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

廖俊青摒弃了原来“大而全”的模式,转而做“小而精”。面积从原来的的上千平米变成300平米,1000+的菜品只剩下十分之一,缩减了近90%,聚焦东莞粥和点心,定位为粥点专门店。

2012单店亏损540万,2017年收入过亿,“起死回生”依靠这种能力

2. 靠学习进行品牌升级

店面好转后,餐饮行业开始兴起“品牌升级”的潮流,一夜间所有品牌都开始年轻化,廖俊青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学习和了解,终于他也开始进行品牌升级。

•在产品上做升级,把主打产品东莞粥做到极致,把门店的品质稳定放在第一位,每个季节都会对产品进行迭代,做得好的留下来,做得不好的砍掉,再把新品补上来,让消费者保持新鲜感;

• 在环境上做升级,由工业风变成小清新风,顾客可以在一个通透、明亮、清新的环境里喝着粥、吃着点心;

• 消费体验的升级,打造东莞市第一个开放厨房,透明的橱窗,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到有美女厨师在现场熬粥,点心师傅在包着包点,而油锅里,金黄色的油条正在等待着出锅,通过这些细节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

• 打造文化差异,员工应该是热情、开朗的,以此来向顾客传递品牌的快乐文化——一碗粥的小幸福。

2012单店亏损540万,2017年收入过亿,“起死回生”依靠这种能力

3. 靠不断学习迎接未来

为了未来更好的连锁加盟发展,去年,廖俊青又成立了商学院。

廖俊青认为做餐饮最重要的是人才,而商学院是为了专门打造餐饮人才孵化的一个基地,去为未来发展做铺垫。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这是廖俊青始终相信的。

2012单店亏损540万,2017年收入过亿,“起死回生”依靠这种能力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