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1

并不是只有现在的人喜欢女装大佬和中性美女,过去也一样,看看AFI评选出的美国百年百大喜剧,占据第一和第二名的,竟都是性反转喜剧——《热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1959)和《窈窕淑男》(Tootsie,1982),说的都是男扮女装的事儿,这也许说明不了什么,顶多说明,变装非常容易制造笑果吧。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热情如火》

其实和《窈窕淑男》同一年诞生的还有另一部性反转喜剧《雌雄莫辨》(Victor/Victoria,1982),可能由于笑点太密集而稍显内涵不足,榜上无名。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雌雄莫辨》海报

两部电影有一些共同点:都发生在演艺圈,主人公都走投无路,并且都通过变装,走向人生巅峰。最后都选择结束伪装,做回真正的自己。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两部作品都获得数项提名(《窈窕淑男》9项;《雌雄莫辨》6项),但都只获得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奖项(《窈窕淑男》给了最佳女配;《雌雄莫辨》是最佳歌曲)。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窈窕淑男》

和这两部作品相比,名气更大的《热情如火》就显得有点保守了,虽然在50年代算是非常大胆的影片,不仅带有诸多性挑逗内容,还影射同性恋……导演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本人则说:“有时候我希望能晚一点拍这部片子。这个主题对那个年代来说还是过于大胆。过十年再拍,也许我们能拍得更放得开。”

那么,“没有人是完美的”之后的两位男士会怎样呢?怀尔德的答复是::“1959年的美国大众对于答案还没有做好准备。”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热情如火》

然而到了八十年代,随着又一轮的性解放运动,答案呼之欲出:不管你是男是女,还是假扮成男人的女人,还是假扮成女人的男人,只要相爱,就可以在一起。

2

曾经,《热情如火》在堪萨斯州遭到禁映,理由是:男人穿上了女人的衣服,让人感到恶心。

十多年后,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穿上了女装,人们惊呼:你做女人要漂亮得多!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窈窕淑男》海报

霍夫曼本人和他在《窈窕淑男》中扮演的角色很相似。戏路宽,各种角色都能驾驭。影片开头就展示了迈克尔·多罗西去试镜,但导演总能找到理由拒绝他。

“演的还行,你身高不合适。”

“我可以更高一点。”

“不不,我们要找矮一点的演员。”

“哦,我也可以矮,我垫了增高垫。”

“我知道,但我们要找与众不同的。”

“我也可以与众不同。”

“我们要找的是别人,不是你。”

结果他再也找不到活儿干了。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霍夫曼本人在纽约一个著名的讲习所学习过表演理论与技巧,但他的平平相貌和直爽脾性令他一直没有成名的机会。沦落到做精神病院的看护员和饭店的洗盘工。影片中也有这一情节,找不到工作的霍夫曼只能到餐馆刷盘子。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霍夫曼辉煌事业的起点是《毕业生》(The Graduate,1967),那是他第一部重要的影片,30岁的他饰演一个被美妇诱惑的大学毕业生,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毕业生》

对霍夫曼这类演员来说,表演的基础是“演”而不是“表”,所以他演什么像什么,什么都能演,不同于约翰·韦恩(John Wayne)那类演员,被同一类型的角色框住。《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中的忍病受饥的同性恋皮条客;《克莱默夫妇》(Kramer vs. Kramer,1979)中当爹又当妈的中年人;《雨人》(Rain Man,1988)中那个行为怪癖、神情痴呆的自闭症患者……凭借后两部影片,霍夫曼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克莱默夫妇》

事实上,《窈窕淑男》就是霍夫曼在拍摄《克莱默夫妇》期间想到的创意。他觉得他在这里面的角色既像一个父亲又像一个母亲,于是他开始考虑怎样同时扮演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英国杂志《Time Out》找过一批世界著名演员,让他们选出最伟大的电影,《窈窕淑男》名列第一,这反映出演员看待电影的角度,说明他们一致公认这部影片在表演上非常杰出。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在这部电影中,霍夫曼不单单是扮演一个女人,而是扮演一个【扮演肥皂剧里的女性角色的女演员】的男演员……当他褪下厚厚的女妆,他是迈克尔;他当穿上高跟鞋、戴上假胸,他就是桃乐丝;当桃乐丝站到摄像机前,他又成了一个剧中人物艾米丽。霍夫曼随时在这三重表演、两种性别中自由切换,太厉害了。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窈窕淑男》也许有影史上最复杂的情感关系。迈克尔伪装成桃乐丝,他喜欢同事朱莉,朱莉的爸爸喜欢桃乐丝,同时迈克尔的学生兼好友桑迪也喜欢他,还有一个老头演员性骚扰他。朱莉以为桃乐丝是女同志,桑迪以为迈克尔是男同志。老头演员以为桃乐丝和男室友是情人……虽然性别梗玩得飞起,但一点都不混乱,故事就在由性别错认而引发的误会中层层递进。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影片的一句名言跟情节一样复杂:“I was a better man with you, as a woman,than I ever was with a woman, as a man.”(找不到能撸清楚的翻译,不翻译了)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3

同年另一部性反转影片《雌雄莫辨》则更像一部八十年代典型的浪漫喜剧,只不过,里面的couple,都是同性恋或伪装成的同性恋。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导演布莱克·爱德华兹(Blake Edwards)的太太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出演女主角,谁能想到看着顶多30多岁的她已经47岁了,真·逆生长!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即便你没听过她的名字,也一定知道《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1965)这部老歌舞片,那是60年代的她。《音乐之声》之后,她渡过了很长一段沉寂期,主要原因是好莱坞歌舞片的日渐衰落,以及她把大部分精力仍放在舞台表演上。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音乐之声》

二十年过去了,朱莉·安德鲁斯容颜依旧亮丽,歌喉依然嘹亮、悠长,回味无穷。除此之外,她还主演过《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1964)、《星星星》(Star!,1968)等经典歌舞片。1995年,她和丈夫把《雌雄莫辨》改编成音乐剧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她当然仍是绝对的女主角。而这一年,距离她上一次登上百老汇的舞台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朱莉·安德鲁斯

《雌雄莫辨》的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巴黎,随着有声电影的发明,舞台行业转衰,大批戏剧从业者转战电影,有声电影急需大量会唱会跳的女孩,人们渴望新的面孔、新的声音。于是在故事中,剧场纷纷走向衰落,女主角维多利亚的丈夫,一个小剧团的老板卷款跑路。维多利亚找不到工作,舞台渴求个性化、有别于传统的表演者,而维多利亚的歌喉和表演都太过正统了。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她一度沦落到要为了肉丸子和房东上床……直到开始女扮男装。而且她假扮成的男人还要反过来装扮成女性上台演出。

人们宁愿去听一个男人唱女高音也不愿意听一个真真正正的女高音唱歌,传统剧场的末日还会远吗?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双重性反转的点子是维多利亚的男Gay蜜,老同性恋陶迪想出来的。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是,有好多好的……同性恋。让我们数一下吧:陶迪、陶迪的前男友(被维多利亚揍了一拳的家伙,后面还出现过一次);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男主角马尚大王的保镖(保镖以为老板也是同性恋);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拳击手(马尚大王与之挑衅,被揍);那几个明显是同性恋的男舞蹈演员;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大股东萨尔,一个猜测,没有明确点明,但他特别仇视同性恋,而且对XX充满性挑逗的舞蹈无动于衷。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你会发现巴黎的演艺界简直就是同性恋的天堂。那里有同性恋舞厅;陶迪在夜总会上直截了当又一语双关地唱着盖帕里是Gay,镜头对准了夜总会里的几个女观众,她们明显是Lesbian;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陶迪在经纪人面前编故事说自己和维克多是一对恋人,两人名正言顺地出双入对同吃同住。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影片是关于伪装的,有女人伪装成男人,有同性恋伪装成异性恋。马尚大王也在伪装,有场戏是马尚大王和维多利亚谈论他们的未来,马尚大王怨维多利亚的伪装将使他们被看成一对同性爱侣,维多利亚则回应:“跟黑帮做生意不说,还假装自己不是黑帮分子,听起来很像我这一行做的事。我想你我都戴着假面具。”

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夜总会多半被黑帮控制着,于是法国人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带着保镖的马尚大王是黑帮老大,事实上他是正当生意人。当时在美国,如果你不装成黑帮,就很难在生意场上占优势,于是马尚大王只能假装成一个假装做正当生意的黑帮老大。在某种程度上,马尚大王和维多利亚的处境很相似。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然而,影片又是关于坦率的。剧中人物对待同性恋出奇的温柔与宽容,对待爱情(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则出奇的坦率与真诚。

维多利亚和男Gay和马尚大王有了第一次交谈,Gay蜜说他可能会爱上他,维多利亚则回应:我也是。

当直男马尚大王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Gay,则千方百计地想接近他(她),而不是远离他(她)。后来有一场戏,他和维多利亚逃出混战中的舞厅,发现置身一条黑暗的小巷,“就算你是男的我也不管了。”马尚说着就把嘴唇贴上去。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马尚大王的情人诺玛知道陶迪是Gay后只是感到惋惜,“可你那么迷人,这真是暴殄天物!”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全剧唯一对同性恋感到不自在的是马尚大王,他根本就是个恐同者和沙文主义者,他拒绝相信在舞台上光彩四射的维多利亚是男人,他觉得同性恋是不自然的。于是导演就让他吃尽苦头:心上人不愿放弃变装生涯和演艺事业,他只好和维多利亚扮成一对男同性恋,跳舞只能去同性恋舞厅。这挫伤了他的男子气,于是他故意到一间破酒馆点牛奶,为了就是激怒那些无酒不欢的糙汉子,结果是打了一场架,多少找回了一些自尊心。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跟了他很多年的保镖阳刚气十足(还和他同住一间套房),居然是Gay,更要命的是被保镖发现自己和维多利亚睡在一张床上。得知“真相”的保镖感动到流泪:“若连你都能承认自己是同性恋,那我当然也可以。”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片中的笑点全部围绕性反转和同性恋。马尚大王对保镖是Gay非常吃惊,“你是个十足的美国人,我这辈子还没见过比你更强悍粗野暴躁的美式足球运动员。”“若你不想被人叫玻璃,自然会变成强悍粗野暴躁的美式足球运动员。”

大股东萨尔以为马尚也是同性恋,“天呢,马尚,你本是个十足的男子汉,亏我们还从小一起长大。”马尚故意说:“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4

《窈窕淑男》和《雌雄莫辨》都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看看《窈窕淑男》都塑造了哪些男性和女性。

男导演:女性歧视者,大男子主义,认为自己可以迷倒所有女性,女性无法超越男性。桃乐丝去试镜的那个角色,在导演眼中是一个“由于有了权力而变得男性化的女性”。

朱莉:单身母亲,依附于男导演,也许由于压力有酗酒倾向。最后由于桃乐丝的影响获得独立。

桑迪:和迈克尔上了一次床后自动默认为男女关系,逆来顺受,最后由于迈克尔“精神出轨”而爆发。

老头演员:色狼,性骚扰女同事。

朱莉的父亲:传统美国男性,也认为女人不该做任何男人的事情。

影片的讽刺性在于,迈克尔只有装扮成女人,才能找到工作,他以他的女性角色走入事业巅峰,“这是我人生最好的一个角色”,指的既是护士长艾米丽,也是桃乐丝。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影片海报是美国国旗前的女装霍夫曼,将如此庄严的事物和诙谐的人相对照,很恶搞,讽刺立现。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窈窕淑男》海报

《雌雄莫辨》也包含相似的观点,男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女人不是婊子就是家庭主妇,觉得心甘情愿抛头露面的女人,就应当衣着性感,知道如何取悦男人。就像诺玛,掐着嗓子唱着不知所云的低俗歌曲,但懂得卖弄风情仍能赢得满堂喝彩。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维多利亚的一番话一语道破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我觉得这一切很美妙,我身为男人所能得到的,做女人一辈子也体验不到,我被解放了,我可以是自己的主人。”难怪她面对爱情也不愿放弃男性的身份。

在真爱面前,性别算个球

现在已经见不到如此真诚又迷人的性喜剧了。模糊性别和同性恋似乎变成了一个时髦的东西,人们只顾着去消费它,很少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