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简史》节选 以偏概全——对郑州历史总人口的估算

九十

以偏概全——对郑州历史总人口的估算

元明清时期的北京,犹如夏商周、秦汉隋唐时的郑州、洛阳和西安。区别在于,以前是坐西朝东,后来是坐北朝南,帝王的锋芒所向,视线所及,影响到诸多城市的兴衰枯荣。南宋后至清末,郑洛汴各自为战,失去很多特别值得记述的史实。郑州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洛阳和开封大同小异,更多的时候不及洛阳和开封。管城区位于市区中心,其历史资料对认识郑州具参考价值。

元、明、清是社会大统一的三个历史朝代,中国人口大幅增长。以人口资料较完整建置较小变动的新郑为例。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新郑全县人口27928人,4659丁。1936年,新郑人口233021人。1943年,新郑人口206000人。1948年,新郑人口254919人。330年里新郑人口增长8倍。这个数字与同期中国总人口增长的情况吻合。1620年,全国人口5166万。1935年,全国人口4.62亿。1947年,全国人口4.61亿。1949年,全国人口5.41亿,是约330年前的10倍。同年,郑州人口209.87万,以此推算,330年前明朝末期郑州人口约21万;若不包括驻军,秦代郑州人口约8万。

周朝至今约3050年,在中原人口数次大迁徙中,郑州人口机械变动或迁徙情况从郑氏家族中表现的最明显。郑姓的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郑桓公。公元前375年,郑国灭亡后,郑氏散迁到河南东部、洛阳和山东、安徽、陕西等地的邻国。“永嘉之乱”造成郑姓大举南迁。清朝,郑氏开始迁至海外。20世纪末,郑姓是中国姓氏排行第23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郑姓在南方是一个典型的姓氏。郑姓在台湾是第12大姓,郑成功是台湾郑姓的始祖。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明末名将郑成功,唐朝诗词、书法、画家郑虔,“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当代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是郑氏家族的名人。回族中的郑姓源于1399年,是皇帝鉴于郑和在北京郑村坝“靖难之役”中的战绩予其的赐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