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这几种病孩子最容易患上!

教育部紧急通知!多数孩子患上这种病,最小的不足3岁!

教育部通知,这几种病孩子最容易患上!

教育部通知,这几种病孩子最容易患上!

5月30日,新华网批腾讯“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络对儿童的戕害”引来朋友圈好多爸爸妈妈的共鸣。家长纷纷吐槽,网络游戏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大“杀手”。

“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

2017年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一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纸条上的内容让大家感慨不已。

教育部通知,这几种病孩子最容易患上!

被没收手机,男孩一言不合跳下楼!

杭州一名13岁男孩痴迷手机游戏,父母应酬多,也没时间管。

一天父亲下班回家,又看到儿子玩手游,想到就要期末考试了,狠狠地骂了儿子。

几分钟后,就听到撞击的声音,男孩直接从四楼跳了下去。

幸好不是头部着地,保住了生命。没想到的是,男孩醒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把手机拿来,我要登陆下游戏账号。”

孩子花钱充手游,一次花掉1万6

咸阳的一位年轻妈妈,发现卡里的16000块钱突然就没了,以为遇到骗子了,一查,竟是被自己的孩子拿去充手游了。

年轻妈妈觉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平时工作忙,也没时间管孩子,就随他去。

应该是一次网购的时候,孩子看到了支付密码,第二天早上,钱就没了,整整1万6,充了八年的手游会员。

模拟网络游戏,残忍杀害隔壁邻居

去年9月,在湖南武陵山区的一个贫困县,初三学生小唐,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将邻居小西残忍杀害。

小唐表示平日与小西并无仇怨,只是为了在现实中体验虚拟世界杀人的“刺激快感”。

教育部通知,这几种病孩子最容易患上!

可以说,

沉迷手机游戏,正在一步一步毁掉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约有14.1%的网瘾青少年,12.7%的网瘾倾向青少年。

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们的“触网”年龄越来越小,甚至低于3岁。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了5项具体要求。

教育部通知,这几种病孩子最容易患上!

教育部还发出《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地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家长。

信中还有“防迷网”三字文,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教育部通知,这几种病孩子最容易患上!

互联网,信息广,助学习,促成长。

迷网络,害健康,五个要,记心上。

要指引,履职责,教有方,辨不良。

要身教,行文明,做表率,涵素养。

要陪伴,融亲情,广爱好,重日常。

要疏导,察心理,舒情绪,育心康。

要协同,联家校,勤沟通,强预防。

归根结底就是“养不教,父之过!

教育部通知,这几种病孩子最容易患上!

家长应该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其实,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高质量”陪伴来解决!

拒做影子父母,不让孩子成为隐形留守儿童

所谓影子父母,就是在孩子的眼里,只有父母早出的背影和晚归的倦容,农村就不说了,大量留守儿童就是最好的说明,甚至连影子都见不着。

在城市,隐形留守也成了常态。

网上流传一个故事

聪聪说:“嘿,老爸。”

爸爸说:“等一会儿,聪聪,老爸现在没空。”

聪聪说:“嗨,老妈。”

妈妈说:“等一会儿,聪聪,老妈现在没空。”

聪聪说:“妈妈,花园里有一只怪兽要吃我。”

妈妈不耐烦:“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空。”

聪聪一个人来到了怪兽面前说:“嘿!你好,怪兽!”怪兽一口就把聪聪吃掉了。

手游,就是那头怪兽。

没有了陪伴,也就没有了监督,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玩手机根本没人管,想怎么玩怎么玩,想玩多久玩多久,于是,手机代替了父母,游戏成了最好的伙伴。

守住底线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手机是你的,支付宝密码是你设置的,你不给孩子手机,TA能沉迷?你不告诉TA密码,TA能花钱?

基本的原则不能丢,该坚持的死都不能让。

让孩子玩真正适合的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的身体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处于不同的水平,在带宝宝玩游戏的时候,爸妈对此要有所了解。

教育部通知,这几种病孩子最容易患上!

一般来说,宝宝游戏技能的发展规律如下:

0-6个月:听声音,目光能追随物体,能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拍东西。

6-12个月:坐立,爬行,站立,推拉,抱住东西。

1岁-3岁:

具备了走路的能力,两手之间倒腾东西,开始假装游戏。

3岁-5岁:能够理解和遵循简单的游戏规则,能运用记忆能力,可以做到分享。

5岁以上:具备了策略性思考能力,有较好的专注力,可以在游戏中合作、配合。

跟孩子玩耍配合非常重要

家长要把自己“变小”,鼓励孩子习得成长技能,提升综合能力,感受成长瞬间。

◆ 让宝宝有机会做主

让孩子制定一个玩游戏的规则,比如,吃饭时不能玩手机,作业没完成时不能玩手机,十点之后不能玩手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等。

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有惩罚,也有奖励。

◆ 放下手机,真正地玩

成年人玩,孩子就照样学。”让孩子们控制上网、游戏时间,孩子身边的成年人就必须要做好表率。

教育部通知,这几种病孩子最容易患上!

刚满2岁的昊昊(化名),对爸爸妈妈的手机特别感兴趣,小指头在屏幕上滑来滑去,尽管不认识字,但也能很轻松地点开游戏软件,消消乐、叠叠高、俄罗斯方块等小游戏。

爷爷奶奶平时闲暇时间喜欢在网上玩一些小游戏,昊昊在一旁看两次,没人教,等大人不用电脑时,他自己也会摆弄着鼠标点开游戏界面。

现在昊昊玩消消乐级别比老人还高。

◆ 发现比手游更有趣的东西

开车带孩子去兜风或者共读一本故事书都是不错的选择。总之,不要让生活变死气沉沉。

能出去就不要呆在家,能一起就不要分开走,能笑着说话就不要板着脸,让孩子发现比手游更有趣的东西。

互留空间,让孩子收获自信,快乐成长

孩子成长需要自己的空间,更需要父母在关键时候的帮助与支持。

有个父亲说:“孩子在需要我时会找我帮忙,不需要我时会让我远点,我很享受这种有分有合的关系。

困难时,陪他跑,但不抱起他跑;孩子做选择时,帮他看到可能的后果,并尊重他的选择,引导他学习到相应的经验。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健康快乐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