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有一批女人最悲慘,11歲就要生孩子,比奴隸不如,最終發瘋

自從天下成為皇帝的私產以來,天下人自然也就成為了皇帝的奴僕。而這一特徵最顯著的地方恐怕就是皇帝的居所了,皇宮中的宮女僅僅因為天子需要漂亮的勞動力,就被朝廷從久居的家中拖曳出來,從此可能再也回不了家——最恐怖的是,這樣的事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竟然成為了慣例,或者說,是傳統。於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打著“遵祖制”的幌子,做起了“強搶民女”的勾當。

由於選宮女的歷史太久遠,所以很難清楚其中的淵源,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民間大規模選宮女的制度至少在漢代就已經實行。當時官員會百姓中大張旗鼓地選取服侍帝王的人,他們的標準是既要容貌可人,又要年輕——年齡間隔為13至20歲。又因為選宮女的時間與收稅的時間吻合,故又被稱為“算人”。

後宮有一批女人最悲慘,11歲就要生孩子,比奴隸不如,最終發瘋

從上述的話語中也可以看出,民間獻上宮女與納稅其實只是一件事情的兩種表現而已,無非就是供養上層的統治階級。《管子·君臣》:“是故國君聘妻於異姓,設為侄娣命婦宮女,盡有法制,所以,治其內也。”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將百姓的女兒桎梏在了一個個的等級之中。

後宮有一批女人最悲慘,11歲就要生孩子,比奴隸不如,最終發瘋

三國時期,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所做的甚至超過了漢朝的規矩。他在全國範圍內蒐集漂亮的少女,無論是普通的百姓,還是他的百官群臣,他們的女兒都得給他過目,中意的便留下,不中意的放回去任她嫁娶。據史料記載,他的後宮內有數千宮女。

後來晉武帝滅亡了東吳,江東的百姓以為從此不用受到暴君的統治了,他們的女兒也不用受到君主的覬覦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晉武帝比孫皓更為荒淫,他採用了孫皓的制度,並且還變本加厲,只要國民都要把女兒給他派出的官員看,若是漂亮的當然就留下來了,之後才能婚配——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晉朝是大一統的王朝,晉武帝的操作範圍包括了原來的東吳,西蜀、曹魏。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從此之後,無論是大門閨秀還是小家碧玉都選擇拋棄她們的天性,不再追求美麗,不再梳妝打扮,甚至於故意扮醜,與後世鬼子進村時的中國婦女之舉動簡直如出一轍。饒是如此,還是有不少女孩被選入了皇宮,據說皇宮內當時哭聲震天,即便十幾裡外都聽得見。

後宮有一批女人最悲慘,11歲就要生孩子,比奴隸不如,最終發瘋

不過,這樣的行為還不是巔峰。到了南北朝時期,齊國的皇帝也是要求所有人將自己的女兒交出來給他派下來的人篩選,倘使有人敢將自己的女兒藏起來,一經發現,就會全家處斬。

之後,隋朝建立,出現了遺臭萬年的隋煬帝,他就按照《禮記·昏儀》中之說,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他冊封的七品以上的女子有120多人,除此之外的宮女更是無窮無盡。但是即便如此,他還是不知足,於是他暗示在江南的官員選擇江南佳麗進貢到朝廷。

《隋史》記載,隋煬帝喜愛出遊,每次隨行的宮女就有幾千,在街道上,街道就會阻塞,在河上,船隻之間就會發生碰撞,實在蔚為壯觀。

後宮有一批女人最悲慘,11歲就要生孩子,比奴隸不如,最終發瘋

後世的皇帝害怕民間將自己與亡國之君相提並論,所以都相對減少了宮女的數量,但在年齡的範圍卻放寬了,年齡下限竟然降到了11歲。明朝在這方面做得便是十分過火,著名的萬貴妃便是4歲就是入了宮。當時還是專門的探子假裝成擔水人進入百姓的家中,觀察他們的女兒的容貌,如果上等,自然是要“充公”了。

而且為了減少宮女逃跑的現象,皇宮裡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殘酷刑罰,使她們望之生畏。

後宮有一批女人最悲慘,11歲就要生孩子,比奴隸不如,最終發瘋

明成祖時就竟然還因為懷疑宮女下毒,處死了數百名的宮女。後來的康熙皇帝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對宮女較之前人寬容得多了,其規定是這樣的:

宮女雖然每年都會選,但好的宮女一旦到了25歲就可以出工,這樣既讓宮女來得及婚配,也能保證宮女總是青春靚麗。這樣的規定在以往是十分罕見的,例如說,明英宗的時候有人建議到放還宮女回家,就可以減少宮內的怨氣。

英宗迷信,畏懼邪事,才有了放還宮女的行為。

在皇宮之中,嬪妃只是奴隸罷了,而宮女則更為可憐,屬於奴隸中的奴隸。她們不僅要費盡心思地服務好主人,還遭受著與家人隔絕的悲慘境遇;她們幾乎晝夜不歇地勞動,卻還會遭遇殘忍主子的毒打。在那個沒有人權的年代,這一切恐怕會把人逼瘋吧。

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便是有幸能夠發瘋或者生病,作為一個精神正常的健康的人,一旦年老,失去了利用價值,馬上就會被“放逐”到偏僻的地方,自生自滅。或許宮女中有佼佼者能有飛上枝頭變鳳凰成為嬪妃,但終究只是皇帝陛下的玩物,其實還是與宮女一般,永遠被囚禁在皇宮這一華麗的鳥籠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