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夷陵慘敗後,曹丕為何不趁機伐蜀,反而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劉備夷陵慘敗後,曹丕為何不趁機伐蜀,反而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導讀: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後,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勢基本上明朗。曹操赤壁慘敗後,回到了北方休養生息。而孫權在赤壁取得勝利後,為了誇大戰果,就開始率兵攻打魏,吳邊境合肥。因此在曹操和孫權征戰期間,荊州劉備趁機率兵入川伐蜀,最後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根據地。

劉備夷陵慘敗後,曹丕為何不趁機伐蜀,反而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劉備佔領蜀地後,在謀士法正等人的謀劃下,開始率兵進攻漢中,並斬殺了曹魏大將夏侯淵,劉備自稱為漢中王。隨著劉備的勢力越來越大,曹操親自率兵來攻打劉備,但相持一段時間後,曹操因為糧草不濟,只能無奈退兵。曹操退兵後,荊州關羽為了擴大戰果,兵發襄樊之地,氣勢一度威震華夏。就在蜀國兵鋒正盛時,曹操和孫權又成了盟友,開始進攻蜀國劉備!

劉備夷陵慘敗後,曹丕為何不趁機伐蜀,反而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劉備夷陵慘敗後,曹丕為何不趁機伐蜀,反而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第一點:重兵都在吳蜀邊境

當年劉備率領了七十萬大軍進攻東吳,而東吳也傾盡了本國所有的精銳來抵抗。所以當年吳蜀兩國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蜀國邊境。如果魏國進攻蜀國,必然會遭到吳,蜀兩國的反抗,所以曹丕不會那麼傻,讓吳,蜀兩國那麼快就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的!

劉備夷陵慘敗後,曹丕為何不趁機伐蜀,反而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第二點:蜀國太窮,東吳富庶

當時的蜀國雖然兵鋒正盛,但是論國力,蜀國不僅處於邊陲之地,而且國力也比較弱小。所以曹丕最想得到的就是東吳之地,只要滅了東吳,滅掉蜀國就指日可待了。再說當時東吳全部兵力都用在了抵抗蜀國上,目前國力也比較空虛,所以這個時候適合進攻東吳!

劉備夷陵慘敗後,曹丕為何不趁機伐蜀,反而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第三點:蜀國有諸葛亮

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進攻東吳時,蜀國的老將只帶了黃忠一人。以前幫劉備打天下的老將趙雲,魏延,馬超都沒帶。這些人在哪裡呢?都被劉備留給諸葛亮防守魏國進攻。而且諸葛亮自出道以來,算無遺策,而曹丕又非常忌諱諸葛亮的才能,所以蜀國只要有諸葛亮在,曹丕就不會輕易的去攻打蜀國的。

劉備夷陵慘敗後,曹丕為何不趁機伐蜀,反而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通篇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從國力上,還是從地理位置上,魏國攻打東吳都是最好的選擇,而攻打蜀國,只會勞民傷財,還不一定會有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