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這個貧困鄉村,是如何“變身”荷塘月色?

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

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

入夏,清風徐徐,

十里荷花展羅裙……

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

國際化天府新區,正縱深延展,

公園城市的理念已融入新區的肌理。

天府科學城4公里外,

煎茶街道尖山村,

“舞月荷花”綠意盎然,

千畝生態田園景象美不勝收。

你肯定猜不到,這樣的美景,

在以前是另外一種景象!

困局

變電站 ——從“愛”到“恨”

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

“上有高壓線,下有清風蓮”美景(資料圖 據四川日報)

城南20公里外,成都尖山500千伏變電站,建成於2005年,承擔著全市60%的電力能源保障。

13年來,尖山村老百姓對這個變電站有著特別複雜的情感。

起初,村民歡欣鼓舞。

那時村上經常停電,這下近水樓臺,用電有了保障。“最早是高興啊!因為有電用了,不擔心停電。”村主任肖道彬說,2004年修變電站的時候,他還是村裡的團支部書記。當年,修變電站要搬遷10多戶村民,大家都很支持,供地工作推進很順利。

但在2005年變電站正式併網運行後,一些沒想到的情況發生了:

城市快速發展,變電站的高壓線輸出走廊越來越多,有的高壓電樁就在農房10多米開外,有的高壓線就在農房上空。

村民對變電站由“愛”轉成了“恨”。

安全、輻射、噪聲……各種說法在村民中傳開,大家集結起來向鎮上、區上反映問題。電力、環保等部門,甚至中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也多次到現場勘察,給出的結論都是:符合相關行業標準。事實上,這些結論並未讓村民信服,“電筆放在電視上要紅。”村民們更願意相信自己做的簡單電筆測試,日子過得提心吊膽。

“咋不害怕,有一天下雨,我做完農活回家,從高壓線下面過,都感覺頭頂有觸電的麻刺感,嚇得晚上都睡不著。”肖黃淑的家緊挨著一個高壓鐵塔。這一晚,聽著屋頂“吱吱”的電流聲,她第一次失眠了,想了一宿,心一狠,決定把還在唸初中的女兒送到學校寄宿,“我們大人有了啥子不來頭,娃娃還小。”

多年上訪無果,村裡的青壯年乾脆紛紛外出打工。

土地,日漸荒蕪。

一次“雪上加霜”的轉型

2008年起,村裡興起了養殖業,短短几年就發展起大大小小的養殖場好幾家,成為當時煎茶鎮的養豬大村。

對於這一產業轉型,尖山村村民的反映是“雪上加霜”。

“別人以為會肥沃土地,其實是汙染。”尖山村村委會主任肖道彬說。據瞭解,那個時候流行泔水養豬,養殖場都沒有排汙設備,時間一長,汙水橫流,還導致整個村裡的耕地成了鹽鹼地,村裡唯一的灌溉渠白蠟渠也成了髒水溝,根本無法耕種,“秧苗育下去都無法生長。”

代價足以慘痛,全村撂荒土地多達1000餘畝,沒有收入來源,窮,還有30多戶村民依然居住在風雨飄搖的土坯房裡。

相對貧困村的帽子,壓得尖山村人抬不起頭。

破局

搬!向村民立下“軍令狀”

尖山村困局如何破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天府新區始終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最靚麗的名片、最普惠的民生。

這條綠色發展之路鋪就到了尖山村。

村黨支部班子在努力思變求變。2015年,村黨支部召集起村裡的致富能手和黨員模範,發起成立了“荷花專業合作社”,以土地流轉的形式,承租下村民荒廢的300多畝土地,試著搞起了荷塘。但對帶動整個村的發展改變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2016年,尖山村的困境得到了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管委會和煎茶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高度重視。

這一年3月,尖山村就多了一些常客,煎茶街道新一屆黨工委班子成員每天帶著街道、村幹部走村入戶,收集村民意見,現場研究工作,光是田間壩壩會就開了20多場。

歸納村民的訴求,其實並不過分:

一是遠離高壓線,能夠安全地居住。

二是整治土地的汙染,還尖山村原有的青山綠水。

摸清情況,釐清思路,壩壩會上,煎茶街道主要負責人向村民立下“軍令狀”——合理訴求,一定解決!

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

安置點修建(資料圖,據四川日報)

兩次失眠:一次激動,一次幸福

5月的一天,九隊的老隊長黃元德把肖黃淑的家門敲得砰砰響,老隊長興奮地告訴她:“趕緊準備好材料,九隊要實施搬遷啦!

好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尖山村,街道確定按照城鄉增減掛鉤的辦法,實施高壓線走廊下2100多名村民的搬遷,尖山村的安居夢即將實現。

肖黃淑百感交集,為了女兒的安全,從上初中就送了出去,這麼多年到工作了都不敢接回家住,如今,搬遷意味著一家人團圓、可以在一起安穩地生活,這一夜,肖黃淑第二次失眠了,因為興奮和期盼。

群眾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安居被街道黨工委列入瞭解決民生問題的“一號工程”,街道還設立“一線指揮部”落實包案責任制,並形成“清單+臺賬+責任書”的作戰體系。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這一天,也是尖山村首個安置小區“荷風久居”分新房的好日子,在自改委的組織下,大家以最為傳統的“抓鬮”辦法分配新房。

分房一個多月後,肖黃淑一家就迎來喬遷之喜,她特意把二樓的主臥留給了女兒作為婚房,一樓的臥室留給了自己行動不便的老母親,還把丈夫年邁的母親也從仁壽接來照顧養老,一家人其樂融融。

搬新家那天,肖黃淑幸福得睡不著,她說,這應該是最後一次失眠了吧,住進安全舒適的新家,一家人團圓和諧,這樣踏實的生活她心滿意足。

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

“荷風久居”新村聚居點(據成都日報)

——你所不知道的“4G300行動計劃”

2100多名村民順利搬遷的背後,是街道黨工委探索的4G300行動計劃。

在新村建設、景區管理、新居管理的過程中,以核心領治、群眾自治、院落微治、社會共治(govern)4大主體參與治理的多元化基層治理模式,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政府要學會放權,不搞大包大攬,還權於民,變自上而下為自下而上,搬不搬,怎麼搬,都交給村民自己拍板。”煎茶街道黨工委為這次搬遷定下了“調子”,基層治理4G300行動計劃也隨即展開。

在街道黨工委、村黨委引導下,村民發起成立自主改造委員會,德高望重的老隊長黃元德被大家“請出山”,擔任自改委主任,7名村裡的黨員、能人代表被選為自改委成員。

故土難離,27戶村民提出不願搬遠了,自改委就在九組附近尋找合適的聚居點,為了讓新居遠離高壓線走廊,連山都挖走半匹,儘量滿足大家就近安置的願望。

外牆磚深色穩重耐看,彩色磚輕鬆活潑,村民爭議不下,自改委乾脆把村民請到磚廠,現場進行對比,確定顏色和樣式。

在設計戶型圖時,村民提出,希望臥室能夠多一些,自改委和設計公司不斷修改方案,決定收窄樓梯和客廳,硬是讓118平方米的安置房做成了四個臥室的躍層別墅。

為確保公平,在新居設計之初,還確保了每一戶符合條件的人家都能分配到一套湖景位置的新房,村民家家拍手稱讚。

關!養殖場化身“舞月荷花”

朝著公園城市的目標,尖山村的變化還在一天天進行。

在新居建設的同時,街道黨工委兌現了對村民的又一個承諾:

關閉養殖場、清理汙染源。

搬遷養殖場後,1000多畝土地流轉到了村荷花合作社,地怎麼用?產業發展什麼?錢怎麼來?就在街道黨工委不斷研判、論證尖山村產業發展之路時,在全省全市深入推進的“微腐敗”專項治理帶來了新的啟示。

上有高壓線,下有清風蓮。”一句黨風廉政建設的宣傳語讓人茅塞頓開,何不將已有的300多畝荷塘擴容升級,把高壓線變成一道風景,打造一個天府科學城後花園。

於是,尖山村“1(村黨委)+4(荷花專業合作社、荷花黨支部、公司、荷花微黨校)+N(N個農戶)”的產業發展思路漸漸清晰。

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

尖山村“舞月荷花”景區(據成都日報)

羅鴻斌是廣元市一家房地產企業的總經理。2016年10月,羅鴻斌和公司兩位股東應邀考察,彼時的尖山村剛剛完成農房拆遷和土地流轉,可謂百廢待興,“說實話,當時的場景,我們確實沒有十足的信心。”

回到廣元后,股東們發生很大的分歧,一時決策不下。街道、村幹部多次前往企業介紹天府新區的規劃發展,詳細解釋集體建設用地政策等等,很快打消了企業的種種顧慮。

“你放心,企業來尖山村發展一定有好的前景,我們一定提供最優質的政務服務。”街道主要領導的承諾讓企業吃了定心丸。

兩個月後,羅鴻斌在成都成立三禾聯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合作社展開合作,而農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由公司投資1.5億元,分三期共同高標準打造“舞月荷花”田園綜合體。

目前,項目一期已經基本建成,以500畝荷塘為核心,尖山村形成了1080畝的生態景觀區,還引入了高端寵物寄養園、生態酒店、競技釣場等互動項目。去年以來,景區已接待遊客兩萬多人。

“公園城市”的建設理念,為尖山村下一步的發展指明瞭方向。目前,“舞月荷花”景區二期風情小鎮、運動公園等項目正抓緊推進。

變局

高壓線塔——從“憤恨”到自豪

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

如今尖山村風景秀美的鄉村綠道(據成都日報)

一年多的景區打造,尖山村“上有高壓線,下有清風蓮”的獨特風景漸漸有了名氣,遊客紛至沓來。

行走在“舞月荷花”景區,微風拂面,伴著荷葉清香,遊人不單單可以體驗荷塘的美景,廉潔文化、當地的歷史人文故事也處處可見。

尖山村,從一個落後村成為首批省級四好村,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採訪中,再次談及縱橫密佈的高壓線塔,尖山村老百姓不再是憤恨,而是滿臉的自豪感,“城市的建設發展離不開變電站,我們非常理解,作為尖山人為成都建設發展、為天府新區發展出了力,我們很自豪。”

題記————————————

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

尖山村荷花微黨校里正在學習的年輕人(據成都日報)

“上有高壓線,下有清風蓮”

這道鄉村獨特景觀如何形成的?

鄉村振興在於煥發農村的活力。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指導,在郫都區戰旗村考察時,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在成都天府新區,總書記強調,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天府新區將此作為最靚麗的名片、最普惠的民生進行打造。尖山村群眾領會了中央精神,自發成立合作社,將被汙染的土地變廢為寶,打造“舞月荷花”景區,以美麗的鄉村形態集聚產業集聚人氣,進行著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和創造。

解放思想、拓展思維、勇於創新,尖山村改變正是這些精神發揮作用的結果。昔日,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壓線走廊,環境髒亂、土地荒蕪、上訪不斷,村子日漸衰敗。而今,村子破繭成蝶,引得遊客紛至沓來,村民回鄉創業,民間資本追捧……凡此種種,無不詮釋了成都綠色生態和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廉風的吹送,制度的建立,群眾的參與,是尖山村走得更遠的保障。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將劣勢變為優勢,變廢為寶,由亂變治,成為城市發展的見證者、鄉村振興的實踐者、公園城市的建設者、基層治理的創新者。

尖山村已經脫胎換骨,蝶變新生。

相信這隻蝴蝶還會飛得更遠,舞得更美。

綜合:成都日報錦觀、成都發布

*為保證畫面質量請勿裁剪圖片

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
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天府新区这个贫困乡村,是如何“变身”荷塘月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