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企業家思想精粹(6.18-6.24)|礪石

一周企业家思想精粹(6.18-6.24)|砺石

礪石導言

相比學者、教授,企業家才是商業世界中最具洞見的一批人。《一週企業家思想精粹》是礪石商業評論每週日推出的固定欄目,匯聚最近一週國內外最優秀企業家的思想洞見。

礪石商業評論 | 文

01 | 厲以寧:企業家精神必須跟實體結合在一起

一周企业家思想精粹(6.18-6.24)|砺石

我們在經濟發展中需要有更多的企業家,而企業家的培養光靠企業家精神是不夠的,企業家精神必須跟實體結合在一起。這裡面就涉及到商品的功能性問題,“功能比產品更重要”。

一周企业家思想精粹(6.18-6.24)|砺石

沒有創新體制,很多國家發展得很好,但會進入中等收入陷阱。沒有創新的體制,不能夠從原來很好的發展,進入到更高的階段。什麼是創新體制呢?菲爾普斯在《大繁榮》這本書裡面說,是民眾對創新過程的普遍參與。

創新過程並不是說把這個事兒定了你來做,而是從一開始,就是由你來發現。因為現代創新有一句話,叫做世界上最大的難題就是最大的機會。

一周企业家思想精粹(6.18-6.24)|砺石

提問:前兩年我一直想寫一本書,講述企業家與中國社會。這十年,中國公民社會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企業家的整體出現,現在企業家有兩千多萬人。如今你覺得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潘石屹:我拍攝了一組企業家的照片,如果以此做一箇中國地圖,做出每一個省有多少企業家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東北幾乎沒有企業家。我不是要故意迴避某個省份,能夠約的企業家我都拍,都是無意識的。

04 | 馮侖:做生意的三類成本和三種轉型

一周企业家思想精粹(6.18-6.24)|砺石

在中國做生意有三個成本。第一個成本是體制的摩擦,這是最大的成本。第二個成本是會計師、CFO 們的那本賬裡算得比較清楚的成本或者叫財務成本。第三個成本是社會心理和文化成本。

進入後開發時代以後,地產商的轉型成功與否,既決定於我剛才講到的三個因素,也取決於轉型的這三種方式:微轉型、小轉型、大轉型。

一周企业家思想精粹(6.18-6.24)|砺石

第一個素質,志存高遠。只有那些樹立特別遠大理想、遠大志向的人,才能夠到達終點。小富即安的人,隨時會被各種誘惑所牽制的人,是不可能到達成功的終點的。志存高遠是企業家必須具備的第一個素質。

第二個素質,心胸寬廣。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你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任何人。這個世界上,人分兩種,一種是像太陽一樣的人,他永遠是給他周邊的人帶來溫暖和關懷,離他越近你越感到溫暖,你會得到他的幫助,他也會非常樂意幫助你。另外一類是黑洞一樣的人,他把周邊的光線、周邊的養分都吸收到自己身上,他再強大也與你無關,你離他越近越感覺到寒冷。我希望我們的同學們,都去做一個太陽一樣的人,像太陽一樣心胸寬廣,這對我們的成長非常之重要。

06 | 王功權:在中國,新中產這一群體正在迅速崛起

一周企业家思想精粹(6.18-6.24)|砺石

在中國,新中產這一群體正在迅速崛起,我們希望它能促進社會穩定並優化社會結構,成為中國最強大的一個群體。通常來講,新中產是指30-45歲,年收入在30萬以上的群體。“新中產”表現出了非常強的自主性,注重品牌和品質的結合(性價比),不盲目崇拜品牌,也不簡單地追求便宜貨。這一群體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更為可觀,並使許多新的品類、品牌有了更多機會。

同時,新中產還表現出很強的自尊和自愛。新中產平均受教育的程度比較高,至少是大學以上。新中產說白了,想不上大學都很難。同時他們還在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我、豐富自我,擁有更多的知識和自主的判斷。

一周企业家思想精粹(6.18-6.24)|砺石

我們面對的信息是如此之多,用“知識大爆炸”都不足以形容。各種知識流派不斷湧現,新知識以幾何級數增長。我們不得不做出選擇。人生最困難的就是做選擇。沒有選擇就無法行動,沒有行動就無法改變現實。選擇讀什麼樣的書,決定了你能掌握什麼樣的知識,也由此決定了你能獲得什麼樣的智慧,擁有什麼樣的生活。

同時,“快”成為了今天大部分閱讀者的常態。很多人只是參加過關於某本書的講座甚至聽過書名,就自認為很瞭解一本書,不用再花時間細細去讀了。這樣做與其說是走進知識,不如說是浪費生命。閱讀這件事,如果你不學會慢,長期來看將一無所獲。唯有慢下來,才能真正從文字中獲得力量。

08 | 劉永好:要做到農村的產業升級、農民增收、一二三產業聯動,必須要培育“四新”

一周企业家思想精粹(6.18-6.24)|砺石

首先,新型農民。過去我們講農民都是“老農民”,表揚他很踏實、很誠實、很能吃苦,但是另一方面隱含著他很土、很窮。農民就一定土、窮嗎?不是這樣的。我們的新農民,同樣有激情,同樣年輕,同樣有活力,同樣懂高科技,同樣有與城鎮居民相當的收益,甚至高過城鎮居民的收益。更準確地講,應該叫他們新型的農業工人,包括農業的技術人員、農場主、新型電商的操作者、農村大數據的操作人員等,這些新型農業工人受人尊敬,這些職業也會變成令人羨慕的職業。大家都說城市裡有藍領、白領、金領,新型農民可以被稱作“綠領”。

第二,我們鼓勵支持“大公司+小農戶”、“大公司+家庭農場”,大公司、小農戶、家庭農場和合作組織聯動,形成新的農村組織體系。

第三,科技。什麼科技呢?大家都知道,育種是一個科技,生物科技,同時智慧農業也是科技,電商的應用也是科技。我們怎麼把科技帶到農村來?這是一個大課題,農村科技大有作為,比如我們正在打造一個全現代化的無人養豬場,通過物聯網技術、大數據、計算和機器人來養豬。

09 | 陳春花:實現成長的4大戰略

一周企业家思想精粹(6.18-6.24)|砺石

成長戰略之一:打破慣例。 我一直很喜歡成長戰略,也就是公司級別的戰略。為什麼成長戰略能讓企業很快離開競爭?因為它的邏輯是跑得最快的企業通常會打破慣例。現在互聯網、新興企業所謂顛覆的概念就是打破慣例,比較常用的說法叫從顧客痛點出發,只要從顧客痛點出發往往都能有很好的成長性。

成長戰略之二:價值創新。 價值創新的戰略邏輯告訴我們遊戲規則可以改變。競爭不是基準,只做重新的價值定位,它的選擇變了。所以它對顧客的理解也變了,它更關心顧客共同的需求。資源和能力都不受約束,最後要求價值創新者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

成長戰略之三:併購。 公司要有一個大的成長時就要用到併購,企業用自己的錢還是用別人的錢去做併購,那就由企業自己決定。在今天企業是可以同步成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