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

2015年7月26日:普者黑——弥勒市新哨镇。以为今天走不完这126公里了,早上7:30起程,到中午11点才走了三十多公里。本来中午捡了枯枝打算烧饭的,想想要赶路还是到乡上吃了个米线,三个包子又上路了。之前研究谷歌地形图,要从二千米海拔下降到一千米海拔,然后又上升到二千米海拔。想不到17点多就到了,也许决定走得快不快跟烂路与否关系更大。本来打算还要再走二十公里到弥勒市的,可是后胎破了,算了,还是悠着点走吧。想想到抚仙湖太绕,还是先到昆明吧,想到昆明总能让我勾起回忆。到昆明要150公里左右,明天到哪算哪好了。

写一下路上的风景,骑行的乐趣就是能看到这样原生态生活方式。孩子们拿着工具和大人一起干活去了。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我猜这是不是苗族的,因为苗族的图腾有牛,我又找了彝族的图腾是虎。我在贵州时看到苗族的房子都是木头房子,这里的是砖瓦房,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苗族变了。侗族也是木头房子,在报京也看到砖瓦房。后来又发现一些彝族地方也有牛的图腾,也许是彝族,云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海拔降了一千米到了红河谷,温度上升了好多,看到了壮观的基建工程。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

7月27日,新哨镇——昆明郊区一废弃加油站。在一个废弃的中石油加油站里面搭帐篷关上门,穿上外套应该不怕冷了吧,虽然现在海拔有二千米。中午经过石林想起当初搭火车到昆明的时候也经过石林,那时候看到很多石头觉得很惊讶,想拍照,火车不会停下来让你拍照。今天拍了几张也够了,进景区门票要一百多,我是不会去了。本来打算再加十公里左右到前面有旅馆。算了,已经到八点半了,而且手电筒又半废柴状态。有这么好的室内场地搭帐篷哪里找,今天给股票补了一手马上跌了,刚好是一个晚上的住宿费。省一晚住宿费吧,股票那么惨。没有WIFI,流量也不多,于是就把流量关了,打开地图在地图上点星星,看着那么多星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完,反正这是个梦,能走多远是多远。


​​

​​​​​​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7月28日:昆明郊区废弃油站——昆明大脚氏青旅。到昆明之前想过要不要在昆明住一个月,最后还是先找个青旅再说。又是一家YHA,大脚氏的环境还不错,有院子,木头床。

还记得第一次吃过桥米线是2008年在昆明岔街吃的,到了昆明市区就到岔街走了一趟,好像变化太大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原来那家,最后就去青旅了。

时而坐一下看看书,时而出去走走。这天气没带伞出去是要代价的,不过,有时候既成事实就好好在路边看雨等雨小一点再走。每一个当下都是美好的。之前吃干粮,随便吃点粉就上路,到了昆明过度补偿,中午就吃撑了,到现在还不觉得饿,逛街看到好吃的觉得自己胃也太小了。我想现代社会那么多胖子是不是旧社会物质条件贫乏的一种过度补偿?大人们都喜欢用食物来表达关怀。很早以前就知道在饥饿之后吃太多容易伤脾,可是,大脑的焦虑感总比饱腹感来得强烈,当感觉饱的时候已经太晚了。饥饿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早上吃了一碗面之后看到有卖包子的想想要不要再买两个?习惯了在村镇骑行,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可是一想起就要进入大昆明了,还怕没吃的吗?是呀,有时候人会受大脑的焦虑习惯影响,大脑是会欺骗人的,有时候需要觉醒才能看到这欺骗。可是,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吃撑了才想起下次进食不要吃太多的。有人说,人类要学会某种保护自己的自己技能是要通常错误来学习的,所以,我们无须自责,应该感激错误让我们成长。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是一错再错,或者是形成一个看似不错的自我保护心理防御机制。例如,有些女人经常说,男人没一个是好人。例如,我发觉过我的过度节约反而让我失去更多。要明白到这样可以从错误中结束,也可以内观,没有对错,毕竟这些生活的技能曾经保护我走到了今天,只是我想要换一个角度去把它适当地放松。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
骑车旅行经过红河石林感受路上民族风情和田园风光

喜欢的可以加关注,后续更新我的骑行中国日记。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