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小事“朱棣”滅他十族,七天活剝873人,被流放充軍數千人

導語:喜歡明史的都知道,方孝孺被誅十族是明初慘案之一,前後被殺人數達873人,被流放充軍數千人,每當讀到這段歷史總是讓人心悸,感嘆封建帝王的獨裁專制,同情那個時代的正氣臣民,有人說方孝孺忠臣不事二主的精神可歌可泣,有人說方孝孺為保名節置八百多條人命於不顧自私狹隘,不管是哪種說法,至少方孝孺青史留名,為後人所知。

因一小事“朱棣”滅他十族,七天活剝873人,被流放充軍數千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裡,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

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即明惠帝。惠帝遵從太祖遺旨,將方孝孺召至北京委以重任。

方孝孺感念皇上的知遇之恩,自然鞠躬盡瘁、忠心不二,而惠帝也頗為依仗方孝孺,讀書時每有疑問就會請教他,就連國家大事也會徵求方孝孺的意見。可惜的是小皇帝的屁股還未坐穩,他的叔叔朱棣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換個位置坐坐。

因一小事“朱棣”滅他十族,七天活剝873人,被流放充軍數千人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削藩,隨後揮師南下,直逼都城應天(今南京)。四年後,燕王朱棣順利登基,年號“永樂”,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方孝孺也被投進大牢。

朱棣急於舉行登基大典,想找一個有才學、有名望的人為他草擬詔書。他一連徵詢了很多人的意見。大家都說只有方孝孺才能承此重任。於是,朱棣把方孝孺又放出來,試圖說服他。

方孝孺依舊是那身孝服,見了朱棣便放聲大哭。朱棣從御座上走下來,親切地說:“由誰當皇帝這是我們的家事,誰繼位都是太祖的骨肉,勞煩先生不要多操心了!”接著命左右遞給方孝孺紙筆,又對他說:“舉行登基大典,草擬佈告天下的詔書,還要有勞先生命筆。萬望不要推辭。”

因一小事“朱棣”滅他十族,七天活剝873人,被流放充軍數千人

方孝孺從宦官手中接過紙筆,疾書四個大字:“朱棣篡位”.寫完擲到朱棣面前,一邊哭一邊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大聲說:“你只想取得個人的名節,為什麼不想想自己的妻室兒女、親戚宗族?

你不怕禍滅九族嗎?”方孝孺大義凜然地說:“禍滅十族,又奈我何!”朱棣大怒,令人把方孝孺的嘴割開,從嘴角一直割到耳朵。他咬牙切齒地罵道:“好!我一定滅你十族!”

所謂“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兒子;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孃家。而第十族則是師生族。

為此朱棣創造了封建專制史上最兇殘的的滅族紀錄——屠戮十族。

(2016年6月30已委託維權衛士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