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孩子們容易發生的4種錯誤行為和背後目的

正面管教:孩子們容易發生的4種錯誤行為和背後目的

作者|婁桂巖

出處|海風家長讀書會

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是集小天使與小惡魔於一身的。

保持和善而堅定非常難,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可能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

這就是我們要說到的錯誤行為。有些問題在大人看來是難以接受的“錯誤行為或不良行為”,但是作者卻說,在大多數時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比如剛剛學會拿勺子吃飯的孩子會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第一次嘗試幫媽媽洗碗的孩子很容易打碎碗,出現

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孩子淘氣、粗心、不聽話,而是他們的身體或大腦還沒有發育到成人覺得理所當然的程度。

孩子的行為更像是冰山的一角,大人看到的只是表面。如果,單純從表面上去判斷,我們根本無法完全理解孩子的行為,也就很難有效引導和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孩子們容易發生的4種錯誤行為和背後目的

那麼這冰山之下到底是什麼呢?《正面管教》的作者將孩子們的錯誤行為和目的進行了歸納和分類,大致包括四種:

(1)第一個錯誤行為是尋求過度關注也就是孩子覺得只有時時刻刻都得到大人的關注和回應,自己才能感覺到歸屬感。每個人都想得到關注和歸屬感,但是,有些時候孩子會用一種讓人頭痛的方式來獲取關注。比如,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媽媽打電話的時候總是打岔,搞得媽媽沒辦法協調好電話的兩頭,媽媽先是試圖安撫女兒,讓她安靜,後來乾脆失去耐心,讓她住嘴。

事後,孩子很傷心,媽媽很內疚。那麼有沒有什麼好的方式來應對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您是這位媽媽,您可能會怎麼做。作者給出了一個有用的小方法,我在這裡賣個關子。

(2)第二個是尋求權利對於尋求權利的孩子來說,他們覺得我自己要說了算,我不能任由大人發號施令。

比如,不管媽媽怎麼強調髒衣服要放到洗衣籃裡,孩子還是會把髒衣服扔得到處都是。你要我向東,我偏要向西。

(3)第三個錯誤目的是報復這個詞乍聽上去有點嚇人,小小的孩子怎麼會報復?我們通過一個具體的場景來看一看。

在電影《克萊默夫婦》中,爸爸總是忙於工作,顧不上理兒子,兒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傷害。

這一天,爸爸正在趕一份文件,但是兒子偏偏把一杯飲料撒在了爸爸的文件上,爸爸頓時怒火沖天,在對抗中,兒子憤怒地喊道,我恨你!

於是爸爸抱起兒子,把他扛回房間,扔在床上,還朝他大喊了一句:我也恨你!

父子關係一下子劍撥弩張。

受到傷害時自然反擊,這似乎是人類的天性,但這種天性也使得報復不斷升級,在一場誰都不肯讓步的爭吵中,愛最終卻以恨的方式表現出來。(4)最後一個錯誤目的是自暴自棄如果孩子覺得無論如何也得不到肯定和關注,他就會放棄。

這樣的孩子常常表現出來的就是我不會,我不知道。

他們不是通過示弱來引起關注,而是他們真的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無助又無能為力。

正面管教:孩子們容易發生的4種錯誤行為和背後目的

雖然,作者只歸納了四種類型,但要識別孩子的錯誤行為和目的並不容易,因為很多時候他們不但交織在一起,而且孩子也可能以同樣的行為來表達不同的目的。

比如孩子不做作業。

表面上我們看到的可能是孩子很懶、不愛學習。

但是,如果我們再深入一步,孩子的想法可能是我不寫爸爸媽媽就會一直催我,一直關注我,所以,他們可能通過不做作業來獲取關注;孩子也可能是在反抗,顯示權利,在想你就是管不了我。

他們也可能在報復,覺得既然爸爸媽媽覺得成績比我重要,這讓我很傷心,那我就不學習,讓你們也傷心。

也有的孩子可能是無能為力,他們真的覺得自己不會做。

那麼情況如此複雜,我們要如何辨別孩子究竟是出於哪一種錯誤目的而產生錯誤的行為呢?

作者給了我們兩條線索,看大人的反映和看孩子的反映。

讀《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有感

領讀:婁桂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