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第三年了,前途迷茫,該不該放棄呢?

黃晴清

22歲本科畢業,碩士畢業25,工作三年28,博士三年31,基本上都是連續的‘工齡’,並沒有多少耽誤。因為工作也是與專業有關才對。

31歲左右才產生‘前途迷茫’的想法,算是晚熟了。這個迷茫應該產生在碩士畢業後才合理。所以,個人猜測,首先是個人問題沒有及時解決,這是迷茫之一。不知道是戀愛無果,亦或是國內單位的人際關係複雜,還是什麼其他原因,考了博士。如果是在這工作期間就談戀愛結婚,現在應該少了許多迷茫,反而有支撐。這姑且算作人生經歷中的一個失誤吧。

國外讀博三年,感到迷茫,可能跟學業有關,因為從讀書經歷看,學習能力應該不錯。所以迷茫應該與研究課題沒法深入,或無休止的學習工作,按期畢業有點問題,導師只管使喚,不考慮你的畢業,年齡,就業等有關個人前途的問題有關。有可能畢業還遙遙無期。老實說,三十幾歲的人,剩餘能為自己工作生活的時間不是很多 ,個人問題也沒有解決。所以產生迷茫,產生要放棄的想法也很正常。

建議首先嚐試解決個人問題,因為個人問題會給大齡女生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可能影響到學習工作。尤其是長期待在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與外界接觸機會少,如果再沒有積極參與有關的社交活動,就更是問題。其次,應該跟導師好好談談,說明自己面臨的問題,求得理解和支持。換言之,研究工作任務應當是有限的,適可而止,要以發表論文,撰寫學位論文以及按期畢業為優先考慮。這樣才能保證5年左右可以畢業,屆時已經33歲,找工作和解決個人問題雖然有點晚,但是事在人為,積極主動一點,也不是不能解決。

總之,能夠走到博士這一步,不應該輕言放棄,後退也沒有什麼更好的出路,只能是咬緊牙關,硬著頭皮上。拿到學位,即便是回到國內也有希望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不至於半途而廢,讓人笑話。


GCZ72624137

看問題描述,題主出國讀博是對科研有熱情的,但並沒說明具體的迷茫是啥。我分享下我在國外讀博士的經歷。


如果是學術方面遇到瓶頸,我覺得可以參考幾點。我曾經跟老闆聊天,他是個法國人,說他自己讀博士的時候英語不好,不愛聊天,他的老闆(我的祖師爺)是大牛,就帶他去全世界開各種會,逼著老闆走出舒適區,去跟業內的人各種尬聊,多交流以後就把自己的論文題目了出來。這件事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大多數人是普通人,普通人的個人能力很容易到達天花板,有時候你得藉助群體的智慧去讓自己突破瓶頸。當然這種方法也可以借鑑,你可以去多參加學術會議或研討會,不單未來學術交流,也藉此機會調整一下自己,把自己從特枯燥的閱讀文獻—做實驗—寫報告—寫綜述的循環裡面暫時解放出來。此外,我相信做科學研究最能教會我們的事情是極大的耐心和實踐管理技能,將這兩個技能用好,讀博士的過程不過是一種工作模式而已,而我們甚至可以讓這種枯燥的日常變得稍微有趣一些。

比如我就喜歡把自己的任務遊戲化(gamify),每次閱讀文獻都看作是刷經驗值的途徑,你找到文獻裡求別於自身已有知識體系的東西,就算任務完成。做好記錄與標註,這是未來存檔遊戲。你甚至可以嘗試設置一些小目標的獎勵,比如吃個巧克力啊泡個咖啡啊什麼的。畢竟這些枯燥的日常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能苦中作樂當然更好了。

如果是生活方面遇到瓶頸,我也分享幾個我自己的經驗。我完全能理解有時候學術上的不如意是會讓自己生活特喪,感覺忙活下來,就什麼都不想幹了,只想休息。我認識實驗室一哥們,英國蘭卡斯特過來的,以前是個職業滑板手,最近迷上了圍棋,還跟說中國象棋比國際象棋跟好玩。他彷彿精力無極限,但我覺得可能他有一條原則:科研是工作,但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的建議是:週末至少一天不工作,出去城市裡參與活動。城市裡的週末可以去美術館,可以去聽音樂會,有時候甚至去公園的草坪上曬太陽,看書,聽路邊樂手彈唱也挺好的。當然這得根據您自己的喜好來安排。其實心理學上的實驗證明養成一個好習慣平均時間一般在66天左右,用這個時間去培養愛好,去養成運動健身的好習慣,都很棒,會讓我們找到科研之外的另一片天。至於年齡,肯定不是問題啦。雖然科學研究證明人的智力水平在20-24歲以後就下降了(哭),但是我想您在國外讀博士,肯定見到過那種已有白髮的長者依然在學校裡學習。歸根到底,這取決於我們自身終身學習的態度,是一個建構自己的過程,何必在意別人眼光呢。

如果您擔心工作前景,我覺得應該慢慢來。您有研究所的經歷,如果是理工科,最差也可以去國外的大學做研究員起步。如果是社會科學或文科,也不會有太大問題,起碼養活自己無困難。

至於個人問題,我就不多嘴了。但是讀博士是讀博士,依然得有社交生活。其實多去參與學術會議與交流會的好處之一是拓展自己的社交面,而這樣的形式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戰友,甚至是另一半。你完全可以從一個人的文章裡看出很多東西,比如他的邏輯水平,比如他的文字功底,比如他的認真程度。這幾種能力放到生活裡也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也是反應一個人生活情趣和品格的標準之一啦。

最後,請謹記,讀博的路上你永遠不會獨行。加油!



教育怪談
遵從內心感受,崇尚學術及科學研究工作。

我想,只要是從內心出發,這麼想這麼做,是否讀博士的答案顯而易見。

1.有些損失,可以忽略不計。傳統的中國社會對學歷有一種很盲目的崇拜,這種想法在當代社會也存在。

讀博期間,經濟上肯定有損失,成家立業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人在物質條件得到基本滿足後,總有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這種支撐或許更強烈。個人的追求和信仰,也許會讓人不斷追求新的高度。所謂的“年齡”限制,只能限制住那些只想在體制內追求各種人才“帽子”或想獲得豐厚資源、待遇的人。自己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沒有年齡限制的,只要自己的健康狀況允許。

2.確實能夠提升個人研究水平。博士要說是一個平臺,當然是,至於要說資源嘛可能在如今這個時候不算什麼。但是,讀博期間,進入導師或導師積累的人脈和圈子,對後續的發展或許會產生一定好的影響。比如回到原單位,說不定哪個領導、同事成了你的師兄姐等等。

讀博不一定能大幅度提升一個的學術水平多少,但每個學校要達到博士畢業的基本要求,一定會把一個人向科學研究工作拉近一步。

3.要讀就要一定讀好。既然選擇了讀博,就把博士讀好。既然未來很迷茫和不確定,就儘自己所能把當下的事情做好。有時候,路是越走越寬的,當一個人把當下做好的時候,你的目標和軌跡也許會發生變化。

4.女孩子讀完博士,個人價值其實更高了。不要輕信社會的一些謠傳,所謂女孩子讀博士,怎麼以後難找婆家,純粹是胡扯。至少,我周圍沒有看見一個女博士未找到男友、結婚成家的。恰恰相反,她們找到的男友都很高端。


冷絲說

博士期間會有迷茫是很正常的,但是我看題主是工作之後才讀的博士,而且確實是因為自己喜歡搞研究才選擇了這條路,那麼相對而言,題主應該比那些一直在學校裡面讀書的人要少一些迷茫才對。看題主自己描述的經歷,我覺得題主應該是一個比較有能力的人。我不知道題主所謂的迷茫是指的哪個方面?

如果僅僅是指科研工作方面的迷茫的話,那我覺得任何一個博士生都會遇到。畢竟博士畢業對發表文章和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有要求的。那麼題主可以和自己的導師或者師兄師姐做進一步的討論,爭取早日取得科研上的突破,早一點發表論文,達到畢業的條件。這個過程雖然會比較難熬,但是每個博士都會遇到,只要堅持下去,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也曾經是一個博士生,在做科研的過程當中,曾經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是堅持到底也算終於熬出來了,所以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題主不用太過在意,現在這個階段可能是你科研工作的突破期,堅持下去,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如果題主是對未來工作前景的迷茫的話,我更覺得沒有必要。雖然現在社會普遍評論博士就業的待遇不如過去,但就我自己的經驗以及周圍朋友和同學的就業情況來看,在國外讀博士再回國,就業即使不會很好,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就題主的描述來看,你曾經在研究所有過工作經歷,那麼你博士畢業後,再找到一個相關行業的工作應該不會很困難,待遇也不會差,所以這一點上也不用太過焦慮。

最後一點我想說一下,我不知道題主現在是否是單身,如果仍然是單身的話,我建議可以考慮一下自己的個人問題,畢竟你已經31歲了,獨自一人在國外求學,心裡的孤單和寂寞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作為一個女孩子,找一個志同道合的男朋友,對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未來的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我覺得題主不用太過焦慮,也不用太過迷茫,在博士這個階段困難是避免不了的。堅持住,熬出頭,你就會進入一片嶄新的天地,開啟未來全新的人生,祝福題主,希望你早日突破,早日畢業!


金銀湖老陳



吳智勇905

博士本身就是一種前途,何來的迷茫一說。

說前途不如說是錢途,如果覺得自己現在生活拮据可以試著去做一些兼職,一方面可以有收入,一方面也不用放棄自己來之不易的博士身份。

等自己真正取得學業上的成就,名利自然接踵而來,那個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所有的迷茫都是多餘的


獅子不跳舞

迷茫過後,才有突破…加油!


河大張雷

迷茫證明你自己的能力有限。這樣經歷的人已經在大把掙錢。難道你就是整天泡實驗室嗎?就不和別人交流嗎?就不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在外圍掙錢爭取自由空間嗎?沒有人可以幫到你,心病還須心藥醫。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廣泛交流和志向相同的人共同開創自己的事業。天地寬了,任何事情都好解決。生活掙錢愛情都兼顧豐收。祝福你學姐。


123143995210

喜歡搞研究就繼續搞研究啊。你都31歲了還在迷茫,還迷茫的話再換個專業學習,再讀個研究生,再讀個博士,等你到了40歲了,就不迷茫了,四十不惑嘛。


粉紅色月亮

31歲女博士不是問題的關鍵,從你的話裡看得出單身才是關鍵吧?😏個人覺得自己的另一半除了自己尋找外,隨緣是很重要的,畢竟合適的人很多,絕大部分都是有緣無分的,剩下那最後一個,才是陪伴自己後半生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