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該不該“趕盡殺絕”?

黃康銳


如果現在反酸很明顯的話,就暫時不殺,殺了,反酸會加重。可以先治胃,等不反酸了或者緩解了,再去殺菌,這個事不是個著急的事。


傳閱中醫


 很多人都不知道幽門螺旋桿菌(Hp)是什麼,胃沒有不舒服,只有在體檢後,才知道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上網一查,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炎、胃潰瘍相關,甚至和胃癌相關!

但是其實也不要過分的擔心,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瞭解一下幽門螺桿菌!


雖然從上面看,幽門螺桿菌和胃炎、胃潰瘍、胃癌相關,但是現在的研究也發現,對有些人群來說,Hp的感染率是高的,但是胃癌的發生率並沒有水漲船高; 對有些人群而言,根除了Hp,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率高了,有些人甚至更容易過敏了。所以HP到底什麼時候還根治,什麼不是不用就是一個問題了!


而如今人們的認識已經從胃內沒有菌,到胃內有致病性的Hp,到胃內有產毒素的Hp和不產毒素的Hp,到胃內可以生存不止Hp一種菌。所以,胃內的生態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Hp是不是唯一的胃病致病菌,醫學界尚不明確。


目前有觀點認為,所謂Hp感染,其實就是胃腸道菌群紊亂的一個特例,提示的是人體內環境的紊亂,本質上應該調整機體內環境的平衡,而不是盯住一個Hp窮追猛打,更不應該為根除Hp而造成體內益生菌群體的生態失衡。




其次,目前根除Hp的方案基本上需要多種抗生素作用,這樣才會有較好的效果,而濫用抗生素或不規律使用抗生素會很容易產生耐藥菌,導致多次根除Hp不成功。這樣反覆多次根除不僅容易加重肝腎負擔,而且容易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人體內環境失衡,產生更多疾病狀態。


所以目前經過專家共識,在這幾方面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1、明確的消化性潰瘍、某種胃淋巴瘤(MALT淋巴瘤),強力推薦積極根除Hp!

2、胃癌、部分胃炎、胃癌後、胃大部切除術後、長期服用鎮痛藥、擬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部分不明原因的血液病,推薦根除Hp!

3、其他發現同時存在Hp的疾病,是否需要根除Hp,並無明確推薦。

所以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們需要更多的做到預防!比如:

1、勤洗手,尤其是餐前洗手;

2、碗筷要消毒,尤其與HP陽性者共同進食的時候,做到餐具分開;

3、有HP感染者,應主動與他人分餐;

4、聚餐時,鼓勵使用公筷,最好是通過宣傳,使大眾認識並接公筷的行動,即全民公筷行動。


健康常識小搬運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根植於胃部的細菌,一般情況下是通過體檢查出來的。關於幽門螺桿菌到底該不該“趕緊殺絕”,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危害。

幽門螺旋菌的幾大危害:

1、產生頑固性口臭:

幽門螺桿菌,可以分解口腔內的尿素等物質,這些物質,可導致口臭,並且,這種口臭很頑固,一般很難清除,怎麼刷牙都去除不了,除非徹底清除幽門螺桿菌之後,口臭就會消失。

2、導致慢性胃炎:

好多慢性胃炎的患者在治療胃炎的過程中,總是反反覆覆,在通過對胃粘膜的檢測之後才發現是螺旋幽門桿菌呈陽性導致的。螺旋幽門桿菌附著在胃粘膜上,對防禦系統進行破壞,導致毒素作用於胃部,引起胃炎。

3、導致胃潰瘍:

在近些年的研究中發現,絕大多數患有胃潰瘍的患者體內螺旋幽門桿菌呈陽性,其在發揮破壞作用時一般是通過分泌的尿毒酶將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對胃粘膜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從而引發胃潰瘍。

4、增加患胃癌的幾率:

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使患癌症的幾率增加3-12倍之多,30%到80%的胃癌,都與幽門螺桿菌有著特別的關聯,所以,一旦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一定要及時清除,以免引發嚴重後果。

在瞭解了螺旋幽門桿菌的危害之後,相信大家就已經知道了“幽門螺桿菌該不該'趕盡殺絕'?”這個答案。

那麼,如何“趕盡殺絕”呢?

1、定期檢查

現在人們逐漸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多人會每年進行定期的體檢,並且把幽門螺旋桿菌等相關檢驗放在常規體檢項目裡。其實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查非常簡單,例如尿素呼氣實驗、血清抗體檢驗等都可以檢查出體內是否已經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2、常喝百結巖桂花茶

百結葉和巖桂花這兩種植物泡水,可以有效地保護腸胃,因為在丁香中含有豐富的揮發油以及酚類物質,這種物質可以有效的起到消炎殺菌的效果,從而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起到養胃護胃的功效,而巖桂花也具有一定的護胃效果,所以將百結葉和巖桂花搭配在一起,不僅有助於修復胃黏膜,保護腸胃。

3、常吃紫甘藍

紫藍甘裡含有非常豐富的抗生素,對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有著極大的幫助,同時紫甘藍裡有很多豐富的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經常吃紫甘藍不僅可以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還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保護胃部健康。

有這5種壞習慣,容易染上幽門螺旋菌,要注意!

1、不愛洗手

手是生活中與外界接觸的最多的部位,如果平時不注意洗手,那麼在吃飯的時候,就容易帶進胃部大量的細菌,其中就有可能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所以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2、不注意餐具衛生

在飲食方面,要儘量嚴格把控餐具的衛生,不但要清洗,最好再進行一步消毒過程。如果不注意清洗餐具,就有可能形成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交叉感染。

3、不願意刷牙

幽門螺旋桿菌除了會出現在胃中,還有可能出現在人的口腔中。所以我們要儘量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清除口腔中的細菌,進而避免傳染給家人,以及在口腔中繼續滋生。

4、不注意飲食衛生

幽門螺旋桿菌極有可能存在食物中,所以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食物的清洗,少吃一些垃圾食品、零食、還有路邊攤的油炸食物。儘量降低因為食物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情況。

5、經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經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有可能對腸胃壁上的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不但傷胃,還會降低腸胃的抵抗能力,這就加大了幽門螺旋桿菌入侵胃部的幾率。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養生百事通


先說我的回答:不該濫殺,但應該根除的也絕不姑息。

幽門螺旋桿菌是近些年健康科普界的“紅人”,人們對幽門螺旋桿菌的認識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但是隨著科普的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幽門螺旋桿菌的主要危害會導致胃癌及其他胃部疾病,進而開始對它產生了恐慌,恨不得見到了就要趕盡殺絕而不在乎這種治療方案是否必要。今天咱們就來探討一下,幽門螺旋桿菌到底要不要留它一條生路。

幽門螺旋桿菌陪伴人類已超過5萬年

有文獻報道幽門螺旋桿菌在5.8萬年前就隨著史前人類的遷徙從非洲向外傳播,由此可見幽門螺旋桿菌並不是到了近代才出現的菌種,只是以前因為醫學技術的落後並沒有發現它而已,它是我們的“老朋友”。

既然陪伴了我們上萬年的時間,像今天這樣隨意地除掉幽門螺旋桿菌真的好嗎?科研工作者們通過大量的試驗給出了答案: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益處並不絕對,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過程可能造成胃腸菌群的紊亂,導致其他致病菌的增加,提高了腸道感染的風險。

這種結論其實才符合我們的邏輯,那麼我們再看看幽門螺旋桿菌對身體還有什麼有益的影響。

幽門螺旋桿菌可抵抗哮喘和反流性食管炎

上面說到了幽門螺旋桿菌是胃內常駐的菌群,一旦被清除就有導致其他菌群紊亂的風險。此外,通過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還是一部分疾病的抵抗因素,它反而在某種程度上保護著人類。比如有確切的試驗證據表明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抑制引發哮喘的Th-2因子,同時還可以加強Th-1因子抑制哮喘發作的效果,對預防兒童哮喘病有積極的作用。

還有研究報道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發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幾率要明顯小於菌群陰性的群體,在清除幽門螺旋桿菌之後,會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幾率,說明幽門螺旋桿菌對反流性食管炎同樣存在著抑制的作用。

由此可知,幽門螺旋桿菌並不是“一無是處”,自然無需趕盡殺絕。

清除幽門螺旋桿菌要權衡利弊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得知幽門螺旋桿菌並非是需要無差別根除的,因此當我們面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時,要權衡利弊後再決定是否需要根除治療。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最大的理由就是能夠有效預防胃癌,並且還會降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慢性胃部疾病的發病率。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能夠在不同階段降低胃癌的發病率,業內權威Sugano教授指出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使胃癌發生風險降低54%,不根除的對照組10~15年中約4.3%(480/11149)發生胃癌。


但是考慮到胃癌發病的機制是多方面的,我們也不能單獨強調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在預防胃癌中的作用,也由此專家們總結了哪些人群需要積極的去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這些人需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1.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MALT淋巴瘤等胃部疾病的人;

2. 胃癌、胃術後或有相關家族史的人;

3. 計劃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等)或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等)的人;

4. 其他經消化專科醫生診斷後建議積極根治的人。

至於兒童和老年或無胃部症狀的感染者,無需緊張,保持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關注即可。


總結

因此,辯證地去看待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才是未來積極預防胃癌的關鍵,我們既不能聞“菌”色變、草木皆兵,也不能馬虎大意、放任不管。

要多瞭解一些相關的科普知識,多聽取醫生的建議,方能守護我們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

參考文獻

  1. 蔣曉玲. 人類與幽門螺桿菌的淵源:非洲起源[J]. 胃腸病學, 2007(5).
  2. 王嬙. 幽門螺旋桿菌防治哮喘的發生及其發展機制[J]. 中國美容醫學雜誌, 2012, 21(8):237-238.
  3. 薛瑞文. 幽門螺桿菌與反流性食管炎複發率相關分析[J]. 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5(6):28-29.
  4. 劉文忠. “幽門螺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解讀[J]. 胃腸病學, 2015(8):449-456.

五號醫生吳昊


幽門螺桿菌的發現,開創了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新紀元,其發現者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巴里·馬歇爾,因為這個偉大的發現,他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獎。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疾病密切相關!

那麼,幽門螺桿菌該不該“趕盡殺絕”?

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這個問題,中華醫學會早在2017年就已經制訂了專家共識。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我們國家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已經超過50%,全民篩查、全民根治是不現實的,不但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會增加耐藥菌株的風險。

對於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炎、消化性潰瘍患者來講,根除幽門螺桿菌是毋庸置疑的,要不要進行根治治療的焦點,是那些“健康帶菌者”。部分人群,雖然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但是胃及十二指腸並無炎症及潰瘍,也沒有症狀,這類人群是否需要行標準的四聯療法根治油門螺桿菌,其實《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已經給出專家意見:如無對抗因素,儘量行根治治療。


也就是說,假如你健康查體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即便沒有相關疾病和症狀,若果沒有用藥禁忌,還是要儘量行根治治療的。這其實是一種被動性策略,我們不去主動篩查和根治,但每個人一旦發現自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作為個體來講,你要積極根治。


張醫生在線-歡迎你的關注!


重症行者阿鋒


幽門螺桿菌是生長於人體胃竇部的一種螺旋形的微厭氧菌,能夠耐受胃內酸性環境,避免被胃酸殺滅,而且難以被人體的免疫功能清除,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可高達50%以上,主要通過口-口途徑和糞-口途徑傳播。幽門螺桿菌可產生毒素和有毒的酶,引起胃腸道黏膜損傷,從而導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持續的炎症反應還有可能誘發癌變,因此,被國際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定為一類致癌物。

幽門螺桿菌好似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幽門螺桿菌真的需要“趕盡殺絕”嗎?其實也不然,大多數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的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這些患者不一定要進行根除治療,這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本身就是胃腸道菌群紊亂的表現,對於低危患者,盲目的殺菌,很容易破壞胃腸道內益生菌群的生態平衡,從而進一步加重感染,另一方面,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根除幽門螺桿菌需要使用多種抗菌藥物、質子泵抑制劑和鉍劑,提高根除率,但事實證明,目前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無法達到100%,有些患者需要反覆治療,這無疑增加了細菌耐藥風險、醫療負擔,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因此,目前低危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不推薦進行根除治療。

對於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高危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則必須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以免病情惡化,危及生命。此外,幽門螺桿菌與血細胞和血管細胞有相似的抗原,導致免疫系統將血細胞和血管細胞誤認為是外來抗原進行攻擊,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統疾病,這時也應進行根除治療。

總之,幽門螺桿菌是誘發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的常見致病菌,對於低危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盲目根除幽門螺桿菌會引起胃腸道菌群失衡,從而可能誘發感染加重,還會增加細菌耐藥風險、不良反應風險和醫療負擔,因此,不推薦進行根除治療。對於高危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必須進行根除治療,以免病情惡化,危及生命。因此,幽門螺桿菌感染,應有選擇性的進行根除,避免一味“趕盡殺絕”。

參考文獻: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


南開孫藥師


殺了它能促進消化性潰瘍的潰瘍癒合,顯著降低複發率,徹底治癒大部分的消化性潰瘍;抗幽門螺桿菌也是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一種少見惡性胃部腫瘤)低級別MALT的最主要的治療方案;能可以治療HP 陽性的消化不良,並且預防潰瘍及胃癌;能阻斷延緩胃黏膜從糜爛到萎縮再到腸化等胃癌前病變的過程,讓炎症不繼續發展成胃癌;對於胃癌前病變高級別的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根除HP可以阻斷胃癌前向胃癌的進程;能避免長期服用PPI(質子泵抑制劑-拉唑類)帶來的不良反應;能預防有胃癌家族史的胃癌的發病率;可減少由於其他疾病不得不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帶來的不良反應; 可能會增加血紅蛋白的水平,並且治療一些胃外的疾病;能打消感染者的顧慮,減輕患者相關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