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听到不一定为真,鬼谷子教你要善于观察和分析

一个优秀的雄辩家,不单逞“口舌之辩”,而是将其与目视、耳听、心思三者结合起来,力争做到有理有据,从而在处事和论辩中无往而不胜。

鬼谷子说“耳目者,心之佐助也”,其实是说要注意观察,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判断。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也不一定可靠,还要依赖于对人和事的正确判断。

看到听到不一定为真,鬼谷子教你要善于观察和分析

春秋时代,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颜回找到一点米,把它放在甑里煮。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的饭吃。过了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心里不痛快,决定谴责颜回一番,便不动声色,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颜回忙说:“刚才有灰尘掉进甄里,把饭弄脏了,我感到丢掉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易用自己“亲眼所见”来妄下结论。孔子可谓大智者,但他仅凭经验断事也会弄错。

看到听到不一定为真,鬼谷子教你要善于观察和分析

有的时候,耳目并不一定指身体器官,而是指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斗争中,间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相当于统帅的耳目一般。

春秋时期的一天,魏公子信陵君正在和魏王下棋,突然北方传来报警的烽火,说是赵国出兵侵犯魏国。魏王惊慌失措,信陵君却安慰魏王,说不过是赵王打猎而已。又过了一会儿,果然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方才是赵王打猎。”魏王问信陵君为什么知道赵王的行踪,信陵君回答:“我的门客探听的。”

原来,信陵君养了许多门客,充当各种间谍,早已打入赵国统帅内部,赵王一有动静,门客就马上想办法向信陵君报告了。此外,信陵君还采取各种手段,收买各国的间谍,因此对天下情况了如指掌,可说是一个用间高手。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是澄清事实的必要步骤。

看到听到不一定为真,鬼谷子教你要善于观察和分析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要得理。"--《鬼谷子·权篇》

口是言语的机关,用它来开闭人的情感之门。耳目是心灵的辅助机关,可以窥见人的奸邪。所以说,只要口、耳、目三者相互呼应,因势利导,就会走向成功。言辞繁多也不纷乱,思绪翱翔也不迷惑,局势有变也不危急,这就要求在观物时要切中要害,掌握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