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您走了有一年了……

整整一年,

我們懷念您、思念您,也告慰您:

如今的茶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生機勃勃,這一切,如您所願。

今天是您的週年祭,本刊特發文《張天福壽寧支農記》並賦詩一首表達我們的哀思與尊敬。

君不見一年光陰話短長,音容笑貌尤還在。

遙想茶壽春秋數,無盡變遷看眼開。

自從天福生人間,人間始信茶壽年。

飽經戰亂起茶殤,學農救國立茶志。

困苦猶當梅香源,堅韌不拔茶人魂。

茶學教育稱先驅,茶業改良也當先。

“九一八”和“五三式”,開拓創新寫歷史。

一生事茶自廉潔,無私奉獻恪精神。

百歲華誕創基金,千秋功名揚茶學。

“儉清和靜”作茶禮,一生奉行成傳奇。

身體力行茶人夢,躬耕不輟作文章。

茶人夢中道有機,承先啟後提理論。

我輩承繼泰斗夢,來日滿目有機茶。

一生一百零八歲,壽長多因嗜茶癖。

去年化茶昇仙去,留叫後人作傷心。

且罷且罷張天福,茶史汗青載姓名。

茶如人生在人心,你我共飲一盞茶。

九州悲痛今更甚,新茶時代君知否?

一支新曲唱天地,願公安息望人間。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去年6月4日,福建省農業廳退休幹部、省政協老委員、教授級高級農藝師、省茶葉學會創會會長、被《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列為當代十大茶業專家之一的茶學界“泰斗”張天福在福州逝世,享年108歲。

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本世紀初,茶葉專家張天福曾三次到福建閩東茶鄉壽寧縣扶持茶葉生產,為當地茶事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張天福第一次來壽寧,是在20世紀70年代。他原在省農業廳工作,是福建省著名茶葉專家,被下放到閩東山區壽寧縣。當時,他被安排到犀溪公社渡家洋大隊洋頭生產隊插隊落戶。沒幾天,此事被時任壽寧縣委書記秦光知道了,他做出指示:省裡來的幾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把他們下放到生產隊,太浪費人才了,應當根據他們專業特長另行安排到縣裡相關部門去。就這樣,張天福被安排到縣茶業局工作。上班時,張天福一看,茶業局裡有好幾個幹部都畢業於他任校長的“福安農業職業學校”。沒有想到師生竟然在這樣場合下見面,而且成了同事,真是悲喜交集。從此,他與學生一起為發展壽寧的茶葉生產共同努力。當然,在那個年代,下放的張天福處處受到學生們的關照。逢年過節,他們和張天福指導過的鄉村村民幹部也都會給他送來年貨和雞蛋等當地土特產。他們給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張天福帶來溫暖與安慰。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1974年,縣裡派他到武曲龍虎山茶場傳技。他二話沒說,背起行李就來到茶場,並在簡陋的宿舍牆上貼著“學·用·人”三個大字,並以此為座右銘。“學·用·人”三個字的意思是虛心向當地幹部群眾學習,把自己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鍛鍊自己的人品,真心實意為老百姓服務。那時縣裡決定把龍虎山的“五七”茶場建成一個豐產茶園,並安置一批知識青年到茶場鍛鍊。縣裡要求張天福在茶葉生產技術上大膽給予指導,張天福立即答應了。茶場黨支部書記兼場長王維椿對茶場職工和知青說:“我們全權委託專家張天福,負責茶場生產,全場職工都要聽從他的指導,按他的意見辦。” 在龍虎山茶場擔任專業技術師的時間裡,張天福手把手教知青與職工育苗、種植、修剪、施肥、噴農藥、採茶、製茶。他還自編教材,把茶葉種植、管理、採摘、加工、製作的技術知識作為培訓內容,進行無私地傳授。整整5年時間,張天福和茶場職工、知青們一起生活,一起打拼,改造低產茶園,建立豐產茶場,使龍虎山茶場從創始的200來畝擴展到1000多畝;其單畝幹毛茶產量高達250多公斤。由於龍虎山茶場茶葉單產、質量、售價名列當時寧德地區第一,它連獲省、市先進表彰,成為農業生產的樣板基地之一。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張天福一手抓生產,一手抓人才培養。1975年,茶場又來了一批知青。他認為要讓年青人從認真做事抓起,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促進早日成才。有一次,輪到知青值班製茶。製茶過程要不間斷進行,甚至通宵達旦。可是到了下半夜,值班的知青犯困了,忘了照看茶葉。工作到下半夜的張天福聞到飄來的茶香氣味,憑著多年的製茶經驗,知道到了茶葉要殺青的關鍵時刻。他連忙趕到工場,連忙把熟睡的值班知青叫醒,並和他們一道及時地對茶葉進行殺青,從而避免了因茶葉質量造成的損失。那幾位知青也從這件事中記取了教訓,表示今後一定認認真真地工作,不得有絲毫的馬虎。那時,除了在龍虎山茶場指導茶葉生產外,張天福還到一些公社、大隊的茶場作技術指導。由於交通不便,山路崎嶇,但他爬山涉水,來去匆匆,從不耽誤一場輔導課和一次現場技術指導。每到一處,他的課堂都擠滿了來聽課的人,沒有椅子,有的就坐到門檻上聽講;每次現場指導,他都手把手地教茶農實用技術。就這樣,在他精心指教下,壽寧培養出了一大批茶界高手。

隨著黨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1979年秋天,張天福返回福建省農業廳工作。他雖然人在福州,但心裡還時常掛牽著壽寧的茶業生產。縣裡茶葉生產出了問題,請他幫忙解決,他總是十分樂意。1983年,壽寧縣掀起改造低產舊茶園高潮。但如何有效地改造低產茶園?縣裡決定到省城向張天福請教,於是茶業局和幾個重點鄉鎮派出負責人專程到福州。張天福聽了他們彙報後,決定翌年開春到壽寧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張老年輕時研製的第一臺揉茶機

1984年春天,壽寧山區氣候還是十分寒冷。張天福隨帶一臺茶園水平測坡儀,再次走進壽寧山區。他不畏高山嚴寒,一連跑了十幾個產茶鄉鎮和茶場,瞭解各產茶區的現狀與地理分佈。在詳細掌握實際情況後,他針對性地提出,採取“等高梯田、表土回溝、病蟲防治”三個關鍵技術和治理改造方案。按照“茶園等高梯層”技術規範要求,在每層茶畦後側開設蓄水溝和路旁溝進行保水防旱,在梯壁、茶行間套種“爬地蘭”綠肥,既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又起到綠化生態防護效果。經過這樣改造和治理,茶園的水平得到提升,進一步促進茶葉產量和品質的提高。在這過程中,張天福身體力行,親自演示茶園水平測坡儀使用,親自演示表土回園技法。他一路指導,一路蹲點,一晃100多天就過去了。然而,在他身後,卻出現一處處改造好了的茶園。這些生機勃勃的茶園,無論標準化、規範化、水土保持、生態保護諸方面,以及精耕細作、可持續發展的水平,令人耳目一新。壽寧的茶農從中認識到建設生態茶園對現代茶葉豐產、穩產、優質的重要性,為壽寧茶葉走向世界奠定堅實基礎。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世界茶組織頒發的榮譽證書

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老邁之年的張天福,始終不忘當年壽寧人民對他的深厚感情。他常對人說:“我在壽寧整整呆了9年多時光。‘吾身安處乃吾家’,壽寧是我的第二故鄉。”他有個夙願 :有生之年一定要為壽寧建造一個高標準生態茶園示範基地。為完成這一夙願,2011年8月19日,百歲高齡的他第三次踏進壽寧那片熱土,來在海拔近1000m的南陽鎮。他不顧旅途勞頓,一連3天,馬不停蹄地察看山勢、水源、土壤,詢問當地氣候雨水等情況。終於在龜嶺岔路旁,他看見一片未開發的山地,符合他的建造高標準生態茶園示範基地的要求。當時,他指著那片山地,高興笑得合不攏嘴,說:“就選址這裡吧!”張老的慧眼給壽寧選擇了一塊得天獨厚的茶園,實現了他懷揣多年的期盼。可惜,張老一年前已經去世了,享年108歲。如今,龜嶺漫山遍野綠景霓裳,成了茶的世界,一幅以茶樹為植被、以茶山為風景的嶄新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它已被省政府確定為“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之一,也是告慰張老的一份綠色厚禮。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吾身安處乃吾家——張天福壽寧支農記


本文系韋希成先生為茗邊特別供稿,謹以此文紀念與回憶茶界泰斗張天福逝世一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