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復興計劃》的作者是誰?


《中國茶葉復興計劃》的作者是誰?

治興茶道學習筆記之423

1

唐代互市的主要貿易就是絲絹貿易和茶馬貿易。

明朝以茶易馬,上馬八十斤,中馬六十斤,下馬四十斤。

茶馬古道,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新名詞。

與青海、西藏、新疆、蒙古等邊區開展貿易,形成了一些商旅、駝隊、馬幫運送貨物的通道,這些通道源於茶馬互市,以運輸茶葉、馬匹為主的道路,故稱為“茶馬古道”。

我國古巴蜀,即四川和陝西秦嶺以南,是最早將茶葉作為商品貿易的地方,也是最早邊茶的供應地。茶馬互市的茶源於此,茶馬古道的開闢也是在此。

以成都為主心,茶馬古道就分北古道和南古道。

2

我國1984年開始徹底放開茶葉市場,一批名優茶市場應時而起,如浙江新昌、福建安溪、安徽峨橋、廣西橫縣等產區市場,也有北京馬連、濟南張莊、廣州芳村、上海大統路等銷區市場。

我國近期茶類結構經過調整優化,綠茶仍然是我國最主要茶類,佔總產量的75%(包含曬青毛茶),烏龍茶佔11%,紅茶約佔5%,緊壓茶約佔9%。

2008年我國茶園面積增加到172萬公頃,約2580畝,總產達到125.8萬噸。

2007年全國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的茶園到133.3萬公頃,有機茶園面積達到5.7萬公頃。

3

1905年清政府派人到印度、錫蘭(今斯里蘭卡)考察茶業。

1914年雲南朱文精赴日本學習茶技,

1919年浙江吳學農等也是被派往日本,1920年安徽派胡浩川等去日本留學,19世紀30到40年代,派李聯標等留學到美國等學習茶業科技。

1934年,吳學農、張天福等分別考察了日本、印度、錫蘭、蘇聯、印尼、英國等地。

吳學農與胡浩川合著了《中國茶葉復興計劃》,提出了中國茶葉的復興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