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福鼎東南白茶攜手CCTV不忘初心!

回首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品牌的崛起和中國經濟的崛起,同步共振。無論世界怎麼變,茶永遠是中國人的最愛。中華茶文化,不斷傳承。

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福鼎東南白茶攜手CCTV不忘初心!

CCTV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媒體,具備無可替代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弘揚中國工匠精神,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是CCTV的責任和義務。今天,我們採訪到福鼎白茶第一發起人、非遺傳承人張鄭庫,瞭解到他如何開啟中國白茶新時代,如何傳承中國白茶的工匠精神!

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福鼎東南白茶攜手CCTV不忘初心!

數年磨練 只為當初的"靈機一動"

世間美學源於自然,無論是形體之美、氣味之美,都離不開生命與之相交碰撞,而在這碰撞之下衍生的,就是那高等級的感官美學。製茶師,是一種闖入自然界的行業,而白茶製茶師,是與自然界融合的行業。張鄭庫,作為一位老白茶匠人,從1981年退伍後開始接觸茶葉行業。剛開始,張鄭庫在福鼎市農業局擔任助理會計師,之後擔任福鼎市自然香茶廠廠長,1992年來到北京,由於機緣巧合,將白茶推薦給一位美國客商品嚐,三個月後,一通越洋回購電話,堅定了張鄭庫推廣福鼎白茶的信念。張鄭庫從開始製茶,就將白茶視為生活的主軸線,他幾十載的生命中,抬頭是東南碧天,俯身是一片青白,聞的是滿園芬芳,飲下的是一身達練。

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福鼎東南白茶攜手CCTV不忘初心!

泡一壺春茶試試?

中國脈動了千年的無數條經絡中,有這樣一條,它沐浴著天的灌溉,地的滋潤,還有那粗糙老礫的雙手的糅合;它足夠濃郁卻又不失恬淡,它不似綠茶青澀,不如普洱老練,但它卻勝在鮮活,勝在喝下一口卻滿眼舒服——福鼎白茶,一種高格調的茶。張鄭庫作為一名經驗老道的製茶師,他將白茶根植於太姥山脈,沐浴高山雨霧,承接山川靈氣,用自然的樣子賦予白茶最本真的味道。

白茶,從這裡開始

張鄭庫1983年開始學習做茶,經過多年的堅持與信仰,張鄭庫獲得了新世紀福鼎白茶第一發起人的稱號與多方的認可,而他憑的是精湛的收益和侵淫多年的經驗。張鄭庫走訪張天福、駱少君等茶界專家,學習製茶技藝,於2002年11月21日成立了首家用白茶命名的福建福鼎東南白茶進出口有限公司,並取得閩東首家茶業自營進出口資質。張鄭庫以製茶為樂,在鮮葉與天氣的變化中尋求最佳平衡點,令沉默的綠葉在無聲間激起莫測的香氣。

兼採春間一二芽

對於一位製茶經驗豐富的製茶師來說,時間即品質。因此,張鄭庫每年春天都會趕在春雨前從茶山採摘當年第一荏春茶。春夏雨水較多,雨水對茶的品質和口都會有影響,如果不及時將茶葉採摘下來,原本的好茶就會下降一個檔次。新採的春茶十分嬌貴,在存儲過程中要注意避免陽光過度照射,否則一不留意,陽光就會加速茶葉中各種化學反應,茶葉也就沒那麼新鮮了。

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福鼎東南白茶攜手CCTV不忘初心!

掌握陽光的力度

採茶過後既是曬青,張鄭庫說,曬青不能過猛,烘乾也要視茶的具體情況控制時間,總之,白茶製作的好壞一切都要取決於製茶師傅一朝一夕的經驗,如同中醫把脈一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中國雖然是茶文化發源地,卻存在斷層現象。當今完整的茶文化體系存在於日本,而中國保留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製茶工藝。但就算只有一部分,張鄭庫也要盡最大的努力,使之復興、發揚。近年來,經過廣大茶人、茶商的共同努力下,福鼎白茶終於從深閨走向市場。作為"新世紀福鼎白茶第一發起人",張鄭庫感到由衷的欣慰。

天下諸事 即便參與也未必懂得 白茶亦如此

多少人喝了一輩子茶,卻不敢說真正懂茶,但一名製茶師,從採摘、凋萎至烘乾保存,用盡了全身力氣去"懂"茶,去"孕育"好茶。如果將茶比作一幢建築,那製茶師就是這建築的設計師與締造者。如今,張鄭庫就是這門藝術的最佳締造者之一。他懂得在一張一馳間茶把握製茶的最佳力度,也將白茶自有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如今這個綠茶、烏龍獨霸一方的時代,他獨闢蹊徑,將白茶作為自己對茶的解析,不斷耕耘,在時刻修正、積累的同時,也慢慢將初心融為每一款白茶的獨特氣質,這也是張鄭庫對白茶文化致以的最高敬意。

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福鼎東南白茶攜手CCTV不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