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老楊說茶114期:巖茶的山場味、巖韻和骨鯁,是一回事嗎?

很多茶友都在討論巖茶的“山場味”、“巖韻”、“骨鯁”等概念。那麼這些巖茶的專有名詞到底指什麼呢?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老楊將根據兩次對武夷山茶葉產區和茶葉企業的實地考察結合自身的感受,談談個人理解。

一、武夷巖韻

“巖韻”按照2006年頒佈執行的國家標準《GB/T 18745-2006 地理標誌產品 武夷巖茶》中規定:“武夷巖茶是指在武夷山市範圍內,獨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選用適宜的茶樹品種進行繁育和栽培,並用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作而成,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可見,在國家標準中,巖韻是指巖骨花香。茶界名宿葉啟桐先生認為:“巖韻是武夷茶在武夷山特有的碧水丹山環境中,經傳統的栽培、製作工藝加工而成的一種味甘醇厚、甘留舌本,回味持久深長的感覺。”百歲茶人張天福認為:“所謂武夷巖茶的巖韻,似費解釋,但其品質特徵具備以下三個內容才能體現出來:第一,品種香顯(如水仙、肉桂)。第二,茶湯也有這個品種的香氣,即香味相結合。第三,品飲後有回味(喉韻)餘韻猶存,齒頰留香。”巖茶泰斗姚月明指出::、“……巖韻……巖骨……岩石味……醇而厚、能長久留舌本、回味持久深長……工藝中自然形成的花香……銳則濃長、清則幽遠、馥郁具幽蘭之勝。”後清代梁章鉅總結提出武夷巖茶的特點為:“活、甘、清、香”(原著香、清、甘、活依次遞進)!

在老楊眼中,巖韻是武夷巖茶獨有的韻味。巖韻的“韻”指武夷巖茶茶氣強烈,勁道十足有筋骨感,生津快,回甘好,回味無窮,喉韻深長。巖韻的“味”是指武夷茶獨特的地理氣侯水土環境,結合武夷巖茶傳統的製作工藝,形成的花果高揚而富有穿透力,茶湯濃厚深沉、醇和飽滿、苦澀均衡、口感層次豐富分明,茶湯在口腔中形成一種向外擴張的力量感和支撐感,能夠體現武夷巖茶種植水土環境特徵感受的香氣和味道。

二、乾隆皇帝詩中的“骨鯁”

“骨鯁”出自清代的乾隆皇帝評價武夷巖茶的一首詩《冬夜煎茶》:“就中無疑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

乾隆皇帝的這首詩寫出了武夷巖茶“巖韻”的特徵:巖骨花香、活甘清香。其中,骨鯁即為武夷巖茶茶湯醇和飽滿、苦澀均衡、口感層次豐富分明,因而在口腔中形成的一種向外擴張的力量感和支撐感。“骨鯁”是對武夷巖茶“巖骨”最形象的一種解釋。

三、小環境形成的“山場味”

山場,是指茶葉種植的特點地理區域;也有人理解為在茶葉種植區域特指土壤特性和微域小氣候環境。

山場味,是指茶葉種植區域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特徵、生態環境,造就的該產區茶葉獨有的香氣和口感滋味特徵。不同山場的茶體現出該山場所在微環境帶來的異香、口感,山場茶中的山場味與該山場的可感自然氣息相一致。

武夷山獨特的丹霞地貌造就了武夷山岩茶獨特的生長氣候,這種小氣候無疑是武夷巖茶獨特香氣口感的來源。老楊感受最深的是:武夷山風化礫岩土壤非常貧瘠但是礦質豐富,而這種不利於茶樹生長的土壤環境與豐富的礦物質卻正是武夷巖茶“巖骨”產生的主要因素。產地山場繁茂、豐富多樣的植被給武夷巖茶帶來濃厚、清新、多變的山野氣息,這是武夷巖茶“花香”產生的生物源泉。愛茶都知道好的環境出產好的茶葉,好的環境除了要有適合茶樹生長的氣候、地理環境,更要有優良的生態環境。雲南古樹普洱茶的山頭特點、安溪鐵觀音的“音韻”、洞庭碧螺春茶果間種產生的花果香、鳳凰單叢茶中的“山韻”等等無不是由於產地豐富多樣、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的。

正巖核心產區山場小環境獨有的地理、氣候、植被的自然氣息,這種山場氣息給巖茶帶來了多種香形、層次豐富、濃郁芬芳的複合香氣,難以言狀,只能用異香來誇讚。獨有的山場氣息是巖茶魅力的源泉。山場味中的異香、果香、花香是小山場水土氣息、微環境作用和製作工藝綜合作用的結果,工藝對茶品最後產生的香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老楊才疏學淺,自知見識淺薄,惟願與各位茶友共尋茶的真味。如有錯漏,歡迎各位茶友雅正,老楊不勝感激。

作者微信crlysc,歡迎大家在微信上交流。

老楊說茶114期:巖茶的山場味、巖韻和骨鯁,是一回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