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的人一言不合就離鄉出走,一哭二鬧三上吊,最後怎麼樣了

這個國家的人一言不合就離鄉出走,一哭二鬧三上吊,最後怎麼樣了

羅馬人民在推翻伊特魯里亞專制統治後,建立了貴族寡頭政治,這種體制最明顯的缺陷就是將平民排除在權力之外。平民肯定不開心了,當初說好的羅馬獨立之後實行共和制度,現在又反水了,實行的卻是貴族寡頭政治。平民越想越氣,覺得被貴族戲耍了。羅馬人民不是溫順的民族,他們既高傲又堅強。發現被耍了,他們不會坐視不管,想讓貴族吃點苦頭,於是就想辦法陰貴族。羅馬平民很聰明,既不打,也不罵,他們使用的都是一些“合法”手段,一哭二鬧三上吊。

公元前509年,伊特魯里亞人雖然被趕出了羅馬,但之後雙方還時不時的會爆發衝突。羅馬獨立之後,平民沒佔到一點好處,覺得被貴族忽悠了,就商量著集體退出軍隊。軍隊首長們頓時慌了神:有話好好說嘛,別動不動就回家種田。平民提出的要求很簡單:漲薪。在此之前,士兵們跟工具一樣,打仗時被貴族用一下,仗打完了就被遣散回家種田。後來,貴族們給參軍的平民統一發放福利,打勝仗了還會分到豐厚的戰利品,打死了還會得到厚葬。

這個國家的人一言不合就離鄉出走,一哭二鬧三上吊,最後怎麼樣了

嚐到甜頭的平民樂開花了,原來政治還能這麼玩,那就繼續跟貴族耗唄。漲薪確實使一部分參戰平民獲得了好處,但不是每天都有仗打,平時被欺負怎麼辦?當官的都是他們的人,立法權、司法權都被他們掌握......怎麼反抗?我相信每個羅馬平民思考過這個問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選出代表平民的官員,且這種官員行動完全自由,不受任何限制,羅馬平民形象地稱這種官員為保民官。

保民官不是平民想選就能選的,而是得經過百人團大會選舉,然後由元老院同意。很明顯,百人團大會肯定不同意選舉保民官。平民無可奈何,就帶著行李離鄉出走,家也不要、田也不種了,就為了爭取保民官。平民離鄉出走貌似與貴族無關,實則關係大得狠,貴族比平民更“關心”後者的離鄉出走。因為很多平民欠貴族錢,又還不起,只好用田地抵債或者為貴族免費勞動,所以平民種的地大部分都是貴族的。他們離鄉出走,可以不用幹活、不用還債了,受傷的卻是貴族。

這個國家的人一言不合就離鄉出走,一哭二鬧三上吊,最後怎麼樣了

貴族苦口婆心地勸說平民留下,但不管用,最後不得已接受平民的要求----選舉保民官。平民的這招還真是厲害,保民官設立以後,平民的境遇確實好多了,開始活得像個人了,這得益於保民官的權力實在太有利於平民了。保民官候選人先由平民提出,再經百人團大會投票選舉產生,最後由元老院簽署任命狀。保民官雖不是權力最大的官,但他的人生安全和政治行動不受任何限制,這使得保民官有充分發揮政治才能的可能。保民官可以否決對平民不利的任何法律和任何官員的命令,不管保民官人數多少,只需一票就能否決,這有點像五大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案。保民官可以在法庭上為平民辯護,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歪曲法律、陷害平民的不良現象。

後來平民又發現一個問題,每次平民威脅離鄉出走,百人團大會才肯選舉保民官,這樣太麻煩了,不如干脆設立平民大會,由大會直接選舉保民官。平民大會是一個所有平民都可以參加的大會,其實貴族也能參加。元老院起初不答應設立,平民就集體離鄉出走,貴族就再一次屈服了。平民大會的設立真的太關鍵了,選舉保民官再不用那麼麻煩了,平民想選就選。平民大會還有另一個重要功能,那就是立法。立法權原本被百人團大會牢牢掌握,貴族可以隨意設置利於自己的法律;現在歸平民大會所有,而且大會通過的法律無需元老院同意,直接生效,由此貴族的司法特權受到巨大的打擊。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貴族之所以能為所欲為,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國家的財政大權。平民覺得要想限制貴族,必須先剝奪他們的經濟特權。於是,平民大會通過了一項法律:羅馬必須設立財務官,負責管理國家財政,同時取消其他官員的經濟職務,並且財務官必須由平民大會選舉產生。這樣做的意圖很明顯:財務官和平民站隊。有了財政官還不夠,平民還想要享受生活,就覺得有必要選個市政官。市政官負責在重大節慶日舉辦全民慶祝活動,平時管理市容市貌、規範商品交易市場等。財務官和市政官退休後直接進入元老院,而保民官卻不能,因為保民官是終身任職。

僅僅是選舉幾個代表民意的官員和設立一個代表民意的機構,還不能說平民完全降服了貴族,好戲還在後頭。

國家要想進步、繁榮,只有靠法治,因為人治只會產生暴政和剝削。公元前451年至前449年,經過兩年時間的醞釀、討論和表決,平民大會最終通過了羅馬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在這裡,我就不背誦法律正文了,直接說它的意義。《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平民完全戰勝貴族的標誌,第一次整理了羅馬零散的傳統法,從根本上剝奪了貴族隨意解釋法律的特權,成功建立了羅馬的法律體系,為現代西方的法律提供了最優秀的素材。說白了,《十二銅表法》強制所有羅馬人依法行事,並且平民和貴族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

這個國家的人一言不合就離鄉出走,一哭二鬧三上吊,最後怎麼樣了

也許大家覺得平民取得了上述成就真是太厲害了,但我並不這樣認為,我倒覺得平民取得的最重要的權利是和貴族通婚。不管是加薪、設置平民大會、選舉保民官、財務官和市政官,還是製作《十二銅表法》,這些都是從國家的角度考慮實施的,並不能改變平民的身份地位。而與貴族通婚,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在極其講究出身門第的羅馬,好的出身可以讓一個人仕途坦蕩。平民與貴族通婚,可以提高社會地位,使他們甩掉在晉升途中最大的包袱----卑微的身世。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平民與貴族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平民降服了貴族。打敗貴族的,不是鋒利的作戰兵器,而是平民的勤勞與智慧。失敗的貴族並沒有退出羅馬的政治舞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依然享有特權,但再不能損害平民利益了。平民通過鬥爭,與貴族分享了國家權力,真正走上了羅馬政治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