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爭霸:曹劌和曹沫是同一個人嗎?

北杏會盟,大國集看了的

春秋爭霸:曹劌和曹沫是同一個人嗎?

春秋爭霸:曹劌和曹沫是同一個人嗎?

春秋爭霸:曹劌和曹沫是同一個人嗎?

笑話,這回是徹底激怒了齊桓公,於是在公元前681年6月,齊國徹底消滅了遂國,就此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又少了一個。然而這並沒有讓齊桓公的怒氣全消,齊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魯國。可是魯國畢竟不同於小小的遂國,是那麼容易打敗的,何況三年前的長勺之戰的陰影還沒有完全消失。所以此次對魯用兵要慎之又慎。對於上次長勺之戰戰敗之後,齊國還是做了很深刻的戰後總結的,總結經驗就是之所以戰敗是因為師出無名。可這次就不一樣了,魯國不聽天子命令,不來參加盟會,這就理虧在魯國了。不過話是這樣講,此戰是否能夠打敗魯國,心中還是敲鼓的,為了保險起見,先來個先禮後兵,如果魯國識趣,能見好就收,這是最好的,這叫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魯國不識趣,執意要為敵的話,再動刀兵也不晚。

在此想法的支持下,齊桓公就向魯國派出使者。

遂國被滅的消息傳到曲阜,對魯國的震動還是挺大的。魯國也明白經過管仲對齊國的三年改革以初見成效,所以此時的齊國已經不是三年前的齊國。三年前之所以能勝是因為第一,齊國師出無名,第二,齊桓公剛剛繼位,齊軍人心不齊,所以才險勝,而今天是第一我們不尊王命在先。第二國力確不如齊,二無其一,如何能戰勝齊國。得了吧,既然齊國派使者前來我們就見好就收吧!

春秋爭霸:曹劌和曹沫是同一個人嗎?

春秋爭霸:曹劌和曹沫是同一個人嗎?

於是齊魯兩國於這年冬天,兩國元首在柯地進行會盟。

在這次齊魯柯地盟會上出現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可以說是現代恐怖分子的最早體現吧!對於這個故事的歷史真實性存疑,就連故事裡的人物都有有爭議,此人叫曹沫,為什麼這樣講呢?大家聽我分析。

我們就拿歷史上最重要的也是歷史真實性最高的兩本書來比較,一個是《史記》,一個是《左傳》。在《左傳》上並沒有記載曹沫這個人,只有叫曹劌的。而《史記》上記載有一個叫曹沫的而沒有一個叫曹劌的。也有人會說:曹劌和曹沫是不是同一個人,只是在後來的故事流傳中記混了,也許有這種可能,但是《史記》和《左傳》對此人的事蹟記載的也不一樣,通過所記載的事體現出兩人的性格,做派差別也很大。如果是一個人的話這個反差也太大了吧!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一個人的雙重性格?

《左傳》中的曹劌儼然是一個智者的形象,而《史記》中的曹沫儼然是一個愣頭青的形象。所以有學者認為曹沫不過是後人藉著曹劌的名頭編造出來的一個形象而已。

然而時代太過久遠,也不太好考證,不此時是真是假,我們完全可以當成茶餘飯後的一個故事來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