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如何在動亂的晚清中成為佼佼者的

不管什麼人做事,都不會一帆風順,如果真有這樣的人,他毫無疑問是上帝和幸運女神的私生子了。

顯然,曾國藩並不是這類人。

我們都說“性格決定成敗”,“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性格可以說是貫穿人一生的東西。

一個人的成功表面上來看,資源、人脈、大勢,這固然是成功必不可少的“硬件”,但一個人本身的軟件——性格,也是不容忽視的。

曾國藩如何在動亂的晚清中成為佼佼者的

項羽之敗 敗在性格

曾國藩如何在動亂的晚清中成為佼佼者的

項羽牛吧,力能舉鼎,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為什麼會敗給劉邦這個背景不如他,資源不如他的流氓無賴呢?

出身名門,從小有名師指導,大了以後有家族的號召力,最終的結局反而不如劉邦,為什麼會這樣呢?

項羽什麼性格,大多數的歷史書上都給了一個剛愎自用,他的生長環境決定了他的性格,自視甚高,要講身份。

劉邦呢,本身就是一個無賴,靠著好友縣財務局長蕭何才當上了一個小小的亭長,做事沒有什麼講究,沒下限,不講究什麼身份,臉皮夠厚,心夠黑。

曾國藩如何在動亂的晚清中成為佼佼者的

屢敗屢戰 終成功名

曾國藩如何在動亂的晚清中成為佼佼者的

接著說曾國藩吧。

曾國藩二十一歲在漣濱書院讀書時改號“滌生”,意即滌除舊習,煥然一新。

他在少年時就“銳意功名,意氣自豪”,立志“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胸懷大志,兩次會試失敗,他並不氣餒。

靖港兵敗之後,兩次自殺,被救起;回到長沙後,寫下遺囑,吩咐後事,準備於次日自殺,後來得知攻打湘潭的水陸兩軍大獲全勝之後遂打消自殺的念頭。

咸豐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湘軍水師被太平軍襲擊,曾國藩座船被太平軍掠去,文卷冊牘俱失之後,曾國藩又要投水自殺,被救起;在逃到羅澤南陸軍營後,曾國藩又草遺疏千餘言準備策馬赴敵以死。幸被阻止才免一死。先後五次鬧著要自殺。

“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從梁啟超對曾國藩的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是一個怎樣性格的人。

用曾國藩的話來說,“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這樣的人有原則,有操守,甚至死心眼,不懂得變通,大有一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意味,哪怕撞了南牆也未必回頭。

這類人只要確定了目標,就會堅持下去,自制力很強,很多事上會較真,要求完美。加上有超強的意志力和恆心,對自己也夠狠,很容易做成事。

曾國藩如何在動亂的晚清中成為佼佼者的

三桂之敗 敗在機巧

曾國藩如何在動亂的晚清中成為佼佼者的

再說一人,吳三桂。

吳三桂大家都很熟悉,簡單說一下:

先給崇禎打工,崇禎也很重視,遼東每年上百萬兩白銀養著;崇禎倒臺了,又打算跟李自成混了;跟李自成還沒混熟,又跑去跟滿清了;跟滿清混的沒意思了,又想自己玩了。

一生反覆,做事做人總從自己的最大利益出發。

比如說,在遼東的時候,換了幾屆最高長官,某次戰役見形勢不妙,立刻溜之大吉,不管友軍死活,整場戰役失敗。

太滑頭了,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如果不過是他背後的遼西勢力,能在到那個位置,敗了還升官?

曾國藩如何在動亂的晚清中成為佼佼者的

不屈不撓 堅持到底

曾國藩如何在動亂的晚清中成為佼佼者的

繼續說曾國藩。

曾國藩的這種性格在他的詩文中也有體現:

莫言書生終齷齪,萬一雉卵變蛟龍。

濫觴初引一泓泉,流出蛟龍萬丈淵。

從古精誠能破石,薰天事業不貪錢。

腐儒封拜稱詩伯,上策屯耕在硯田。

巨海茫茫終得岸,誰言精衛恨難填?

“是真龍必有云,是真虎必有風”,曾國藩一生求強,可以說是他這種性格讓他不斷挑戰自我,做任何事都是不屈不撓、堅持到底。

曾國藩的這種性格,讓他做事、治學、做人都很成功,大家都喜歡與認真執著的人共事,與有學問有涵養的人交流,與耿直的人做朋友。這樣的人,給人什麼感覺?

他是一個認真的人,有責任心,有抱負,不甘平庸,有上進心,跟這樣的人共事可以成大事,為這樣的人做事可以成功,像這樣的人一樣做事,一定會出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