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内学区房降温,恐难!

从最近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场情况看,北京的学区房交易似乎再度进入活跃期。

最新现状:

海淀区科育小区一套总价810万、房龄30多年的老公房,在某中介平台上线15天,被带看20次。此房属于中关村一小学区房,而且房址没有适龄儿童入学。

北三环海淀区的某小区,一套1058万元的三居室,单价10.4万元/㎡,5月4日上架,5日便成交下架。房源挂牌仅一天,被不同经纪人带看98次。

链家数据显示,2017年4至5月,西城区德胜片区只成交4套二手房,而今年4月至今,已成交19笔。挂牌均价从今年1月开始持续回升,从12.3万元/㎡上涨至13.6万元/㎡。

海淀区中关村片区挂牌均价,今年1月至4月上涨约1万元/㎡。

分析原因:每年5月份开始启动北京小学入学信息采集,3-4月份,是学区房最重要的交易时间。因此这段时间的市场活跃度有所提高。

多校划片的分类影响

北京市将扩大幼升小多校划片的使用范围,这对学区房市场有何影响?

短时间内学区房降温,恐难!

多校划片政策将于明年正式执行,此类政策的出台相当于减少了学区房的炒作空间,有助于学区房概念的降温,将带动购房者对学区房的理性购买。但从目前情况看,学区房的成交或将继续上升。原因有二:一部分已购买学区房的家长恐价格下跌,会选择抛售;而另一部分家长则可能赶在新政前“搭乘最后一班车”。

从多校划片政策来看,其对于点状优质学区房的影响将大于块状学区房区域。比如朝阳区,在一个片区内只有1所好学校,如果不能单校入学,家长在学区房的购买上就会更加慎重。然而需要强调的一点,2018年朝阳区入学政策中,没有提及“630新政”,所以,学区房的热度依然。

而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块状分布的西城和东城来说,多校划片政策影响不会很大。

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学区房降温之根本

除多校划片政策外,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于学区房热度的管控。加大学区范围内的入户调查,尤其是对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情况的核查从严进行,凡是不符合实际居住条件的,均不得作为“点对点”入学资格条件。通过政策执行和监管给学区房降温。

短时间内学区房降温,恐难!

中介机构加强房源信息自查。5月初,北京西城区房管局对辖区内的所有房地产中介机构提出要求:加强对本机构发布的房源信息的自查,严禁以“学区房”为卖点发布房源信息,不得以“学区”概念炒作二手房交易,及时下架不符合交易条件的房源信息;加强经纪业务管理,不得承接门道、通道、走廊、厨房、卫生间等不具有居住功能的房屋的房地产经纪业务。

“老破小”的学区房或将因为学区价值的减弱而吸引力降低,那些过道房或者户型不佳的学区房,未来转手将面临压力。

短时间内学区房降温,恐难!

优质学校外迁或开办分校。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是目前导致学区房大热的重要原因,而教育政策、房地产调控只是对学区房过热的辅助措施,若要真正实现学区房的降温,还需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布置,如优质学校外迁或者是开办分校等。

另外,随着“租购并举”政策的逐步落地,租赁市场的发展,租房入学权益也在逐渐增加,也会给学区房市场带来新的变化。

短时间内学区房降温,恐难!

但暂时来说,学区房的价格上涨虽有所乏力,但下跌也难。一方面是,学区房本身地段优势较为明显,这也是当前学区房价格坚挺的因素。另一方面,相比于其他方式,通过买学区房进入名校仍然是主流途径。第三点,相对于郊区,市中心的学区概念更加“根深蒂固”,政策落地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落地之路也将更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