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的字實至名歸!

說到張學良我想大家誰都知道這位了不起的將軍;東北三省可是呼風喚雨的人物!

而當時戰亂張學良可以跟蔣介石平起平坐,軍權也是威望極高;也是我佩服的一位將軍。

張學良除了謀權打仗以外很多人不知道還有另外一面博學多才,尤其字畫方面也是老師級別!

張學良的字實至名歸!

張學良詩詞對聯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生於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臺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另外,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稱“少帥”,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也成為一段佳話。

張學良的字實至名歸!

張學良詩詞對聯

張學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愛好頗多。論及書法,他自幼師從名儒先輩,在讀四書五經的同時,還特別喜歡書畫,收藏頗豐。金息侯(書畫名家)看了他收藏 的書畫和臨摹的田石山水,曾題詩曰:“晉墨宋圖元畫譜,粗文細沉壓明清;將軍妙手真天授,手創山河別樣新。”1994年蘇富比在臺北舉行春季拍賣會,賣出 張將軍收藏的書畫作品207件,總價值1億3千多萬新臺幣。這雖不無誇張之處,而收藏品大有可觀,卻是事實。可見張學良不僅鑑藏字畫,而且還可臨摹,這是 鮮為人知的。

 張學良的書法,其楷、草、行、隸、篆體,幾乎樣樣精通。他在救國救民的征程上,書信、電稿、命令、題詞、輓聯、簽名可謂無計其數。可惜,由於常年戰亂和帝國主義的不斷侵略,絕大部分手跡都失落了,年叱吒風雲、以民族大義為重的“少帥”風采,因此“塵封”。

張學良的字實至名歸!

我們來看看張學良作品今年來的拍賣成交記錄

LOT號 拍品名稱 估價(萬) 成交價(萬) 拍賣日期

8221 李夢陽 王寵等撰書 定遠 120.00-150.00萬 156.80萬 2010-05-15

1634 1955至1987年間作 80.00-100.00萬 103.50萬 2014-12-15

2714 張學良 書法對聯 (兩幅 1.50-3.00萬 98.00萬 2010-11-30

2752 張學良 致陳果夫、陳立夫 5.00-8.00萬 57.50萬 2011-06-03

1750 張治中 張學良 題辭 鏡 1,000-3,000元 57.50萬 2013-09-16

0956 張學良 行書《過酒家》 20.00-30.00萬 46.00萬 2013-12-12

0150 張大千 致張學良信札三通 15.00-20.00萬 46.00萬 2014-11-19

0328 張學良 張治中 書法題辭 40.00-60.00萬 46.00萬 2015-11-27

0119 章炳麟 致張學良、孫至誠 28.00-38.00萬 43.70萬 2014-05-03

0392 張學良 書法 立軸 32.00-38.00萬 40.25萬 2011-12-06

下面便是所收藏的張學良將軍的一幅字完全寫出了他的風格和時代的無奈

張學良的字實至名歸!

張學良提詩楓橋夜泊

這幅"月落烏啼霜滿天"殘月西沉,令人壓抑;烏啼悽哀,催人淚下;冰霧滿天,寒氣逼人。寫冰霧瀰漫,冷風悽悽,實乃傳達詩人的淒冷心緒。尤其刺耳的是"烏啼",本來,它就是兇險、不祥、不利的預兆;這原本是《楓橋夜泊》這首詩的真意!張學良當時採用唐代詩人張繼的名句抒發當時的心情也是淒涼的,處於事態緊張對壘時期;戰火不休,和平難安;只能藉助詩詞以表心情;這讓我們後輩也看到了《身在其位,某在其職》,這句話的深深含義,完全體現了能力和責任的階梯。

張學良的字實至名歸!

左為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右為唐代詩人李白的楊花落儘子規啼

楊花落儘子規啼”的子規,即杜鵑。

杜鵑,又叫杜宇、子規、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鳴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所以叫杜鵑啼歸。別名:子規,布穀鳥,杜宇,鶗鴃。

  •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是李白的詩詞原句而當時張學良的心情應該是非常複雜的;楊花落儘子規啼出處: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便是由來;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貴州省錦屏縣隆裡鄉)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張學良將軍當時我想心情也是如此吧,滿懷壯志而被困淺灘,這幅對聯的的故事和人物都是傳奇需要我們的發揚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