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夕的世界(一)

二戰前夕的世界

PHOTO | 二戰前夕的世界(一)

1939年,軸心國與同盟國宣佈開戰,此前的幾年間,全球的人們陷於瘋狂與騷動之中,這也成了大戰爆發的前奏。

始於十年前的經濟大蕭條致使全球失業者居高不下,絕望情緒四處蔓延。國家主義在全德國甚囂塵上,它對終結一戰的《凡爾賽和約》裡的懲罰措施滿腹牢騷。

自1931年日軍入侵滿洲以來,中日兩國就一直處於交戰狀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對鄰國發動了多次侵略和佔領行動,藉此考驗新成立的國聯,然而,三國並沒遭遇什麼有意義的懲罰,這讓它們愈發肆無忌憚起來。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某種程度上成為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的預演,德國與意大利支持佛朗哥領導的國家主義叛軍,約有4萬名國際戰士赴西班牙參戰,在他們眼裡,這是一場抗擊法西斯的更大戰爭。

戰前的最後幾年裡,納粹德國一步一步將時局引向戰爭——重整軍備、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吞併奧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與此同時,美國多年來一直疲於應付大蕭條和沙塵暴,於是通過了若干中立法案,試圖置身事外,避免捲入國外衝突。

下面我們看到的正是導致二戰爆發的這些事件中的若干場景。

PHOTO | 二戰前夕的世界(一)

1924年12月20日,35歲的希特勒從蘭茨貝格監獄釋放。1923年,希特勒因參與未遂政變“啤酒店暴動”而被宣判犯有叛國罪。這張照片拍攝之前,他剛剛向副手魯道夫·赫斯(Rudolf Hess)口授完《我的奮鬥》一書。8年之後的1933年,希特勒宣誓就職德國總理。(國會圖書館)

PHOTO | 二戰前夕的世界(一)

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的1937年,一名日本兵在守衛一段佔據的中國長城。自1931年以來日中之間的戰事時斷時續,但1937年衝突逐步升級。(國會圖書館)

PHOTO | 二戰前夕的世界(一)

1937年,日本飛機在對中國目標實施轟炸。(國會圖書館)

PHOTO | 二戰前夕的世界(一)

1937年,日本兵在中國上海陷入巷戰。上海之戰從1937年8月一直持續到11月,雙方投入總兵力近1百萬人。最終,傷亡總人數超過了15萬,上海淪陷於日本之手。(國會圖書館)

PHOTO | 二戰前夕的世界(一)

日本佔領北平(今北京)的首批照片,拍攝於1937年8月13日。照片上,日軍舉著太陽旗,從北平城經正陽門開進內城,正陽門是通往紫禁城宮殿的大門。美國大使館距此僅有一箭之遙,中日完全進入敵對狀態之後,北平的美國人蜂擁而入大使館。(美聯社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