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皇族作惡多端,為何逃脫了懲罰?

其實並不是所有日本皇族都逃脫了懲罰,根據維基百科的顯示,1945年12月2日美國佔領軍曾對一個叫“梨本宮守正”的日本親王進行逮捕,罪名是“國家神道教”頭目,起訴等級為A級戰犯。但在日本皇室的周旋之下,半年之後美軍以“不起訴”為結果,將之放回了家。

至於為何美國不對參戰的日本皇族以及天皇進行起訴?要知道天皇是戰時日本最高總指揮,親王朝香宮鳩彥王還直接參與了南京大屠殺。

二戰時日本皇族作惡多端,為何逃脫了懲罰?

一切的根源都是冷戰來的實在是太快了,1946年3月5日,丘吉爾發佈了著名的“鐵幕演說”,直接痛斥蘇聯將自己控制的東歐國家變成“社會主義國家”,並呼籲英美聯手對抗“蘇聯”。

如此一來蘇聯和歐美這對昔日在反法西斯戰場上並肩作戰的好兄弟“反目為仇”,開始在全世界進行戰略對抗佈局。直接表現為歐洲的德國被分裂成東西德國,朝鮮半島分南北朝鮮。

而由於蘇聯有本土在東亞,美國卻距離東亞“十萬八千里”,因而在理論上蘇聯在東亞是可以壓著美國“打”。

所以為了避免被“壓”著打的困局,美國是急需一個有實力的國家當夥伴,但由於亞洲的戰勝國,在近代是沒有完成“工業化”的,沒有任何能力可以跟蘇聯對抗。

二戰時日本皇族作惡多端,為何逃脫了懲罰?

所以在“無奈”之下,美國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了日本,雖然日本基礎工業被毀掉不少,但它有技術工人, 恢復生產非常容易。

於是美國開始有意識的“圈養”日本,將日本打造成美國手中最鋒利的利刃。

因而當冷戰開打之後,對於美國的“核心利益”來說,讓日本快速武裝起來當自己打手,遠比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懲戒日本要實用的多。

而如何讓日本快速武裝起來,維護天皇制度無疑是上佳選擇,日本在二戰結束前,整個權利階層的結構都是圍繞天皇這個中心轉,人民的意識也是天皇至上。

二戰時日本皇族作惡多端,為何逃脫了懲罰?

假如美國人強行將天皇送上審判臺,致使日本天皇制度崩潰,那整個日本的權力結構也會隨之崩盤,直接結果往往就是日本各大實權勢力陷入無休止爭鬥之中。

今日的伊拉克無疑就是最好的例子,強勢領導人薩達姆是被“繩之以法”了,但伊拉克也“群雄割據”了,失去了給美國創造最大價值的能力。

當然也不排除日本人特別厲害,發展出了一個“優秀”的民選政府,但面對“冷戰”的緊張局面,美國人沒有信心去賭,它急需在亞洲有個很有力的支點,否則它將有失去亞洲的風險。

因而美國在權衡再三之後,選擇對天皇給予赦免,同時維持天皇在日本至高無上的威信,隨帶著那些日本皇室成員在天皇威信的幌子下得以逃脫戰後審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