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而生的火炭母,却是去火的清凉茶

背上背篓,拿上弯弯的镰刀,拉上同伴去割草(给猪吃的)。这些长长藤蔓状的草,开着白色花苞,上面会结有黑色的果实——老鼠蔗,这可是我们的最爱,以致年少的我们时常寻觅它,酸酸甜甜的味道充斥着我们的童年记忆,现在都想再尝一遍。吃完之后整个舌头都发黑了,小伙伴们相互看着,然后互相嘲笑。天将暗时,拿着镰刀挨着它的根茎齐齐的割下去,装满篓子。我们被满满一篓子这种草,压得只能勾着背。为了不挨骂,都不管三七二十一,急急忙往家跑。

浴火而生的火炭母,却是去火的清凉茶

这种让我们乐此不疲的草叫做火炭母,如此高调,热情的名字,却是一个清冷的主,常隐于市而喜阴凉之地——山谷,水边,湿地。它也可能躲在某个角落,绽放着小小的花儿,不走近看你真发现不了它开的花。白得透彻、似开未开的花朵儿拢成圆锥形,有时还添上肉质花被包裹的黑色瘦果——这是一种细致的美。

浴火而生的火炭母,却是去火的清凉茶

它还有乌炭子、火炭星、五毒草、白饭藤等的异名,我家这边一般叫它火炭母(其实乍一看,透白的花朵(其实还有些是为粉红色的),真的像芳香的米粒)

那酸溜溜的黑色果实就是火炭母的”孩子“——火炭子。成熟后呈黑色,果外面包一层透明果肉,这果肉就是我们童年时期爱吃的美味。

浴火而生的火炭母,却是去火的清凉茶

《本草纲目》颂曰∶生南恩州原野中。茎赤而柔,似细蓼。叶端尖,近梗形方。夏有白花。 秋实如菽,青黑色,叶甘可食。

一般人很少识得它,因为它清冷的性子总是喜欢藏匿在角落,慵懒的倚靠在墙角。即使后来被世人当作景观植物,移植到城市,它也选择处于阴暗之下。

其性微酸、微涩,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滞,明目退翳的功效,所以在临床使用很广泛。可用于肠胃消化不良、小儿痢疾、肺炎,白喉,跌打损伤、以及妇女的带下等证。

在平常生活中,它也是很好的应急药品,比如被蚊虫叮咬起疹的 或是湿热形成的包疹都,将其碾碎,敷在患处,可以起到解毒,止痒的效果。

浴火而生的火炭母,却是去火的清凉茶

而对于喜爱凉茶的广东人来说,火炭母是再熟悉不过的养身佳品了。炎炎夏日,长长的小巷两边,许多老字号凉茶铺子都在清晨开放,老远就能听到小店的叫卖声“凉茶,好喝的火炭母茶……”,细腻而悠长。热爱生活的老者欢聚于此,把茶言欢,在平静中寻求一种惬意的享受!

王老吉,我们都熟悉的饭后凉茶,可你有注意到里面的配方吗?如果你正喝着它就不防看看说明,不错,火炭母就是其中的一味药,这下不陌生了吧!

浴火而生的火炭母,却是去火的清凉茶

但是你也不要把它简单的看作是一种凉茶,它可是收载与中国药典的中华药草。属于广东地区的常用中草药,其药始载于《图经本草》,列入外草类,后在各大著名医书都有记载。 火炭母的炮制很简单,一般会在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配药煎服使用即可。

小的时候,每次有个头疼脑热小感冒之类的,老人家都会说不用特意去抓药来吃,当时年纪小,并没有问其原因。后来是自己也领教过了煲汤所用药材的疗效之后,才慢慢懂得一些个中原由,有时候会想,小小的几颗果子,竟然会有那么厉害的效果,真的是太厉害了啦。

浴火而生的火炭母,却是去火的清凉茶

然而它不仅仅是一种药,也是广东人嘴里的美食佳味,药食同源的它爬上了人们的餐桌,成了丰富的汤品。广东人特喜煲汤,对于煲汤的热情,在一些外地人看来,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很多小毛病无需求医,喝一喝自家煲制的老火靓汤,自然很快康复如初。

浴火而生的火炭母,却是去火的清凉茶

火炭母煲猪血,你没有看错,它竟然也有相应的疗效,说这是可以在夏天使用的一道汤水,利于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小症状。

鲜火炭母草二两,白鸡蛋花五朵,和猪骨煲汤,可治妇女带下

火炭母加一些白酒,然后再跟猪肉下去一块儿煲汤,出锅之后趁热喝上一两碗,听老一辈的人讲,效果比医生那里所开出来的跌打损伤药方,还要来得见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