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軍軍事訓練團學生兵英勇抗敵,全團覆沒,壯哉

“風雲惡,陸將沉,狂瀾挽轉在軍人。扶正氣,立精神,誠直正平樹本根。鍛鍊體魄,涵養學問,胸中熱血,掌中利刃。同心同德,報國雪恨,復興民族,振國魂!”————這是29軍軍訓。今天我們說的是有這麼一群學生兵,唱著這首慷慨激昂的歌,走向戰場。

29軍軍事訓練團學生兵英勇抗敵,全團覆沒,壯哉

1935年 8月底,宋哲元被任命為平津衛戍司令後,二十九軍便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與察哈爾等地。此時日本帝國主義處心積慮蠶食我華北各省,尤其是平津地區,大戰一觸即發。宋哲元一面與日本軍方虛與委蛇,使日本對他存在著將脫離中央而獨立的幻想,另一方面宋抓緊時間擴充軍隊,將二十九軍擴編為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8個獨立旅和1個特務旅,總兵力約10萬人,堪稱當時中國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29軍軍事訓練團學生兵英勇抗敵,全團覆沒,壯哉

1936年12月,北平、天津、保定城裡貼出“二十九軍招生布告“。這在普遍實行募兵制的當時,著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佈告上說:“為培養初級軍官,特招收有志從軍的青年人,要求18歲以上,初中畢業學歷,一經考試錄取,學制至少2年。“ 課程的設置也很全面,除國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之外,待遇也很優厚,每月津貼3元,畢業後還可以馬上成為準尉軍官。如此既能投軍報國,又可安身立命,在兵荒馬亂的歲月裡,對個人而言不失為一條好出路。招生布告一經貼出便吸引了眾多平津地區的青年學生踴躍報名。最終招收了1500人後成立了軍事訓練團(簡稱“軍訓團”),於北平南苑進行集訓。

在商議軍訓團團長人選的軍事會議上,眾將領共同議定把在香山讀書的佟麟閣請回來,由他擔任軍事訓練團團長,掛副軍長的軍銜,負責日常訓練及教導。29軍軍事訓練團學生兵英勇抗敵,全團覆沒,壯哉

除了軍事訓練團招收一些愛國青年外,還有一些具備愛國思想的在校大學生也願意利用暑期的時間參加軍訓,為此,二十九軍特立了大學生訓練部,對大學生進行暑期集訓。宋哲元常說:“學生救國心切,其志可嘉。當前國難深重,應加緊學些軍事技術,必要時放下筆桿拿起槍桿,以應急變。”

1937年7月,伴隨著平津一帶的局勢日趨緊張,軍訓團的學員們也日夜盼望著抗日的那天快些到來!終於,在“七七事變”爆發後,軍訓團接到命令——準備開往保定。但同學們都認為退往保定是第二線,而紛紛向上峰請纓,表示願意留在盧溝橋及南苑的第一線參加作戰。

當時中國有多少大學生,有多少中學生呢?宋哲元捨不得讓他們當兵,所謂的學兵團,是想將他們培養成29軍未來的地方幹部。將他們安排在南苑兵營的南部駐紮,這裡是日軍攻擊可能性最小的地方。

1937年7月28日6時,因情報走漏,日軍撲向北平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南苑,當時學生們領到槍才剛剛幾個小時!戰鬥一打響,其炮火就集中於南苑陣地南面的學兵團駐地。隨後,日軍突入中國軍隊的陣地中,殘存的學兵們寧死不屈,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學兵團的白刃戰詳情已經不可考,他們雖然傷亡慘重,卻沒有後退,瘋狂的日軍在他們的陣地上,沒能打開缺口。他們在訓練準備上還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人,但他們無比勇猛。當時29軍沒有對空武器,當他們用步槍對著天空射擊前來轟炸的飛機時,結果可想而知。

29軍軍事訓練團學生兵英勇抗敵,全團覆沒,壯哉

在佟麟閣率教導團趕來增援之前,幾百名學兵死於此役,傷亡十倍於日軍。 如同輕煙消逝,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學兵團1700人中,活著回到北平的,不過區區600人而已,戰死的學生,沒有多少留下姓名。

1937年7月28日12時,堅守南苑的官兵們接到撤退北平的命令。由於通訊線路被炸燬,這一命令只能在戰壕裡接力棒似的口頭傳遞。就在這幾個小時的時間裡,軍隊的撤退路線,早已被漢奸出賣給了日軍。

學生兵撤出陣地後,南苑戰事已經傳開,學兵團隊伍受到沿途百姓和青年學生的熱烈歡迎。給官兵提茶倒水、奉送乾果餅乾者,不計其數。國難當頭,不少百姓和倖存的學生兵抱頭痛哭。29軍軍事訓練團學生兵英勇抗敵,全團覆沒,壯哉

佟麟閣和趙登禹

在撤退的途中,1000多日軍埋伏在佟麟閣、趙登禹撤退的大紅門途中。日軍先擊中了佟麟閣的棗紅馬,隨後又擊中他的頭部。在大紅門附近的黃亭子,一枚炸彈炸斷了趙登禹的雙腿。“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訴北平城裡我的老母,她的兒子為國死了,也算對得起祖宗,請她老人家放心吧!”這是趙登禹陣亡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南苑失守使北平喪失了所有的前沿陣地,第二天,北平守軍選擇了棄城。從此,北平和天津開始了八年的淪陷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