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80萬噸!有害生活垃圾流向何方

針對醫療廢棄物、工業危險廢物,我國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嚴格的回收處置制度,但公眾對於廢電池、廢溫度計、廢殺蟲劑等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有害垃圾危害性卻認識不足,部分有害垃圾流向不明。

產生量驚人,收集處置滯後

有害垃圾,主要分為行業源和家庭源危險廢物。其中家庭源危險廢物主要包括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和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礦物油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像紙,廢熒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鎳鎘電池和氧化汞電池以及電子類危險廢物等。

根據《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發佈的2016年數據,全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8850.5萬噸,醫療廢物約為72.1萬噸。據此估算,當年有害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80多萬噸,約為同年醫療廢物產生量的2.6倍。

在近日舉辦的2018全國生態文明與再生資源行業會議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履約工作室副主任董慶銀說,有害生活垃圾產生量高,但我國對其收集、處置尚處於起步階段。

回收困難,流向不明

董慶銀表示,我國的家庭源危險廢物是從危險廢物法規中豁免的,其產生源分佈廣泛,單個源頭產生量小,收運成本很高,且難以對家庭單元採取申報登記、轉移聯單等管理措施。

明確責任主體,強化基礎工作

董慶銀建議,首先,應加強針對有害垃圾的制度設計,在即將修訂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中,制定相應的責任機制。

其次,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將有害垃圾收儲運及處理設施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同步進行,保障有害垃圾回收處理和處置的人員、場地、設施、資金的需求。

第三,開展有害垃圾底數調查,制定優先管理和收集廢物品類,合理佈局區域協同處理處置設施,加大有害垃圾處理技術研發和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力度。

第四,藉助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加強對有害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開展從業人員培訓,為分解細化有害垃圾的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